2019年07月09日21:31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初梓瑞 攝)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初梓瑞)9日上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召開三季度新聞發布會,退耕還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鴻升在會上表示,自1999年啟動實施兩輪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全國已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億多畝,退耕還林工程總投入超過5000億元,相當于兩個半三峽工程的投資規模。
周鴻升指出,2014年,為加強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國家做出了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的決定。截至目前,國家共安排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5989.49萬畝,其中還林5486.88萬畝,還草502.61萬畝,涉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2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周鴻升介紹,目前,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中央已投入687.6億元。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6年來,工程實施規模由《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時的4240萬畝擴大到目前的近8000萬畝,工程實施省份由2014年的14個省(區、市)擴大到目前的2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17年起,退耕還草的補助標準由800元/畝,提高到1000元/畝;退耕還林種苗造林費補助由每畝300元提高到400元,使新一輪退耕還林總的補助標準達到每畝1600元。
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加快了國土綠化進程,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了4個多百分點,對我國新增綠量和地球變得更綠作出了重大貢獻。
不僅如此,退耕還林開辟了農業可持續發展新途徑。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不僅使3200萬退耕農戶從政策補助中戶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比較穩定地解決了退耕農戶的溫飽問題,而且改變了農民的思想意識,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培育了生態經濟型的后續產業,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為有效破解“三農”問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途徑。
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退耕還林(草)農戶的監測,2016年退耕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4元,比2013年增加3381元,年均增長14.4%,比同期全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2.8個百分點,其中經營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增速分別高4.4個百分點和5.9個百分點。
此外,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在各地的扶貧作用正日益顯現。據國家林草局對100個退耕還林樣本縣的監測,新一輪退耕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覆蓋率達18.7%,重慶市城口縣、甘肅省環縣和會寧縣分別達48%、49%和39%。2016-2018年,全國共安排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有關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退耕還林還草任務2946.6萬畝,占3年退耕還林總任務的近四分之三。
6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中國退耕還林還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年來退耕還林還草為農民增收和精準扶貧作出獨特貢獻。白皮書指出,目前工程建設還面臨著擴大退耕任務落地困難,補助、補償政策有待完善,鞏固成果長效機制仍需健全等問題。
6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中國退耕還林還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目前工程建設還面臨著擴大退耕任務落地困難,補助、補償政策有待完善,鞏固成果長效機制仍需健全等問題。白皮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20年來中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的全貌。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這樣的景象,兌現了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的承諾:“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祖國大地,應該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
今年是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0周年。據悉,全國有4100萬農戶參與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58億農民直接受益,經濟收入明顯增加,增收渠道更加穩定多樣。
貴州唯一的獨角獸企業滿幫集團憑借極強的人才吸引力和品牌好評度與字節跳動、滴滴出行等國內頭部互聯網企業一同入榜。貴公網安備 52011202003109號 貴州省互聯網出版業務許可證:黔新聞出網版準字第046號 黔ICP備13004279號-4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退耕還林(草)工程管理中心獲悉:自1999年啟動實施兩輪退耕還林工程,20年來,我國已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億多畝,退耕還林工程總投入超過5000億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協調相關部委,推動落實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資金保障,積極探索構建財政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的資金保障機制。
7月9日上午,國家林草局第三季度新聞通氣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退耕還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鴻升就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實施進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0年總體成效,以及全國退耕還林工作會議作相關介紹。貴州省十分重視發揮退耕還林的精準扶貧作用,畢節市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177.2萬畝,覆蓋了92.5%的貧困鄉鎮、49.2%的貧困村和32.7%的貧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