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9日08:36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鏡頭中的紅嘴藍鵲。齊文化攝
□河南日報記者陳學樺本報通訊員岳靜
7月6日,晨曦微露,53歲的修武縣西村鄉淹井河村村民齊文化就出門了。他背上一袋玉米糝,沿著蜿蜒的田間小路,往深山中的密林走去,那里,有一群“寶貝”在等著他。
一個小時后,齊文化來到一處“秘境”,這里三面環山,鮮有人至。在一處淺灘旁,齊文化彎下腰,細心地把雜亂的樹杈、碎石歸置到一邊,然后把帶來的玉米糝均勻撒開。
齊文化“款待”的是一群珍貴的鳥兒,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勺雞,還有紅嘴藍鵲等。今年,已經是齊文化為這些鳥兒服務的第3個年頭了。精心喂養,是為了吸引這些鳥兒來這里當“模特兒”,向攝影愛好者展示飛騰跳躍的優雅身姿。
“這些鳥兒能帶著我們致富。”齊文化笑嘻嘻地說。
淹井河村位于太行山自然保護區,自然風光宜人,鳥類資源豐富。齊文化早年間就將自家房屋改建成了能容納二三十位游客的民宿。每年春秋時節,絡繹不絕的游客能為他帶來四五萬元收入。
2016年,愛好攝影的齊文化先后到平頂山、三門峽考察后,決定在村里成立“觀鳥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先期加入合作社的有十幾人,他們在齊文化的帶領下,在山里尋覓到了最適合鳥兒生存、也最適合搭建“攝影棚”的“秘境”。社員們在齊文化的帶領下,堅持每天為鳥兒投食。
“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見到鳥兒來吃食的場景。”今年73歲的合作社成員廉樂義告訴記者。
因為野生鳥類天生敏感,不輕易露面,2016年開始喂食后,只見到玉米糝減少,卻從來沒見過鳥兒的“真容”。直到2017年開春后的一天,廉樂義在喂食后沒多久,竟然看到幾只紅腹錦雞伸展著彩色的翅膀飛來這里,廉樂義趕緊回去把好消息跟社員們分享。
齊文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攝影機位100元一天,食宿另算,每位拍攝者來一次至少要拍攝兩到三天,這樣,一年下來,少說有幾十萬元的收入。刨去搭建“攝影棚”和飼料的成本,每個社員到年底分上四五千元不成問題。
觀鳥合作社成立后,每個社員都自覺成了鳥兒的“守護者”。對于大自然饋贈的這筆獨特的“財產”,村民們懂得感恩,比以前更注意保護森林、愛護鳥類。“現在大家都教育孩子們不要打鳥。”廉樂義說。
采訪結束后,齊文化拿出相機,向記者展示他拍攝的鳥兒,畫面中,被稱為“鳥中鳳凰”的紅腹錦雞舒展著五彩的翅膀,在藍天碧水的映襯下,婀娜多姿,仿佛正帶著村民們的致富夢飛向遠方。
月報告、季通報、年考核,湖北加強動態監督考核,倒逼全省設區市到2020年底建成區內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從無人機環保執法到衛星遙感監測,插上“智慧翅膀”,黑臭水體治理愈加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