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9日07:4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發
新華社記者桂娟雙瑞
考古學家在河南省“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個小骨片上發現了經紅赭石涂染的7條平行刻劃直線。這件人工制品距今11萬年左右,比來自南非的最古老現代人的畫作早約4萬年,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刻劃作品。
這項研究成果8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考古學雜志英國《古物》(An-tiquity)上。論文第一作者、山東大學教授李占揚表示,該發現或許能幫助人們了解人類使用符號和繪畫的起源,而符號和色彩為語言、數學和藝術奠定了基礎。
這件刻劃作品是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村西一處古老的泉水遺址發現的。該遺址以出土兩個許昌人頭骨和大量古人類工具而聞名,被稱為“許昌人”遺址。
2010年,李占揚主導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隊在發掘第11文化層時,發現了這件小骨片。骨片大小類似小拇指,上邊有7條平行的刻劃線。經過顯微鏡觀察和實驗室重建,發現這些線是用石制尖狀器刻劃上去的,用力較勻,制作精細,局部有虛線的部分,其寓意不詳。
“這里已經出土了3萬多件碎骨片,但我從來沒見過這樣規整的刻劃圖案。”李占揚表示,后來經拉曼光譜儀、能譜儀測試,發現刻劃線上有紅赭石染料殘留,這令他感到意外。紅赭石是一種常被用來制作史前洞穴畫作的天然顏料,在許多史前遺址中也能見到被它浸染的動物骨骼化石。
隨后,李占揚與研究早期人類行為的知名專家、南非早期人工畫作的主要研究者法國波爾多大學考古學家弗朗西斯科·德埃里科一起對這件骨片進行了制作試驗和進一步測試,認為這可能是一件早期現代人有意刻劃的作品。
此前被認為最早的人類畫作,發現于南非東海岸邊的一處洞穴遺址,是用赭石畫在小石片上的9條縱橫交錯紅線,時代距今約7.3萬年。“許昌人”遺址發現的這件人工刻劃作品距今11萬年左右,比南非的作品早約4萬年。
此外,“許昌人”遺址還有一些人工刻劃的動物骨骼碎片,考古人員正在識別這些標本。
快拿起你的畫筆 告訴世界,為了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一直在努力
10月31日,河北邢臺,今年 43 歲的韓占國是一名普通農民,雖然只有初中文憑,但他自小就有畫畫的愛好和天賦。雄鷹展翅、金雞報曉、萬里長城……一幅幅用瓜子殼創作的畫作,新奇別致,立體感極強。大象新聞·東方今報編輯:姚冬梅
《參考消息》29日刊登西班牙《世界報》網站記者安東尼奧·盧卡斯的文章《當博物館割舍藏品以求生存》。美國藝術博物館館長協會商定,到2022年前,允許美術館在受到監督的前提下將出售藏品作為收入來源。
10月28日,湖南郴州, 在湘南小鎮一個村莊,畫家黃瑤在稻田邊的一根電線桿上作畫,將畫作融入背后的稻田,作品使電線桿呈現斷裂懸浮狀態。作為自由草根畫家,黃先生擅長結合所在環境在各種物體和表面去創意地繪畫創作。
17日起至2021年1月3日,“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正式在上海外灘展出。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真跡將首次亮相中國。此次展覽共有47件作品,其中有9幅是借展于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
“快看,這條紅色的黃河錦鯉是我畫的,鄭州位于黃河南岸,畫錦鯉是想為我的家鄉送去美好的祝福!”8月29日,在鄭州萬象城一樓的“我眼中的黃河故事”2020年鄭州市二七區少年兒童黃河文化繪畫比賽優秀作品展覽現場,來自緯五路一小的8歲參賽選手劉衿碩拿著自己精心創作的作品高興地說。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ID:zgzs001)綜合齊魯網、閃電新聞、網友評論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一直努力將中原山水的感知投射到畫作上,注重本土特質的挖掘和表現,是著名畫家張培華山水畫作品的一大特點。有人這樣評價:張培華先生幾十年來的繪畫生涯,使他對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構圖、用墨、運筆等都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當地時間6月22日,“慶祝中菲建交45周年圖畫大賽”頒獎儀式在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舉行。黃溪連大使向前來出席儀式的獲獎者們頒獎,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因疫情影響而無法到達現場的獲獎者表達了祝賀。
題:今后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引發強烈反響 作為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清理整治指揮部的工作人員,白建福親眼見證了賀蘭山生態從整治到恢復再到鞏固提升的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