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7日21:50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位于平利縣老縣鎮的社區工廠,包含電子加工廠、服飾制造廠等。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博 攝
中國青年網安康7月7日電(記者張博)陜西省平利縣是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區重點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縣先后建成112個集中搬遷安置區,累計讓28555戶83307人告別深山搬進新居。如何解決搬遷后的生存發展問題,保障他們有穩定收入?充分調研之后,平利縣決定積極承接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廣泛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社區工廠,從而成功探索出一條“社區工廠”就業扶貧新模式。
一名女工在制襪車間操作機器。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博 攝
所謂“社區工廠”就是“搬遷”加“就業”,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在集中搬遷安置區中配套建設社區工廠,既很好承接了產業轉移,又解決了搬遷戶離開土地后無活可干的問題,讓搬遷群眾過上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新生活。
扶貧工廠目前大多采用“計件工資制”。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博 攝
截至目前,全縣共發展社區工廠83家,累計帶動貧困群眾就業6000余人,人均月工資達到2000元以上。
電子加工廠操作臺。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博 攝
“平利模式”不僅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還有效解決了“三留守”等社會問題。為秦巴集中連片區精準扶貧趟出一條新路子,實現了農民、企業和政府的共贏。
一名工人在縫紉機前加緊趕工。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博 攝
2017年,陜西開始在全省推廣平利社區工廠就業扶貧模式。到2018年底,陜西省發展社區工廠526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7713人。湖北、甘肅、重慶等地150多個縣區的負責人也先后到平利縣考察學習社區工廠。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一個地方要發展,就必須有產業的支撐。為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摘帽,徹底過上好日子,隸屬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因地制宜,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大力發展木耳產業,為當地百姓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