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2日17:41 來源:光明網
作者:中國紀檢監察報 付筱菁
對黨忠誠,是紀檢監察干部的政治傳統、根脈本色。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暨全國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指出,第一屆中央監委10位同志,有8位先后犧牲,他們是王荷波、楊匏安、許白昊、張佐臣、蔡以忱、楊培森、蕭石月、阮嘯仙,無一人叛黨投敵,用生命詮釋了對黨的絕對忠誠。
大德至誠,九死不悔。8位烈士的革命事跡,集中體現了黨的紀律部隊聽黨指揮、模范遵守黨章的優良傳統,永遠是我們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自覺做到對黨忠誠的光輝榜樣。
“即使砍我腦袋,我也要參加共產黨”
1927年5月10日,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王荷波為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
黨的五大召開前,全國黨員總數增加至57967人。自一大后短短數年時間,黨的隊伍急遽擴大,加強黨的紀律建設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央監察委員會應運而生。
中央監委的首要職責是監督黨的決議與紀律的執行情況。中央監委委員的人選,必須是能夠模范遵守黨的紀律讓黨放心的人。
王荷波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王荷波很早就參加了工人運動,具有出色的領導能力。一個偶然的機會,王荷波結識了羅章龍,與其一見如故。羅章龍向王荷波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中國共產黨、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情況,鼓勵他積極參加工人斗爭,還把他介紹到當時的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在北京,王荷波認識了李大釗。在二人的密切接觸中,王荷波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迅速成長為一名杰出的工人運動領袖人物。
1922年6月,經羅章龍介紹,王荷波在北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6月,王荷波追隨李大釗、羅章龍等人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和青年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在蘇聯參觀學習的經歷讓王荷波倍感振奮,歸國后他多次對妻子說,要準備為工人階級革命的勝利犧牲一切。
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楊匏安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楊匏安在日本留學期間,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五四運動,他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追隨者。
1919年11月,楊匏安開始在《廣東中華新報》連載《馬克思主義》一文,向公眾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楊匏安贊揚馬克思的《資本論》是 “社會主義圣典”,公開指出“現在之社會狀態,實勞動者奮起革命,以求改造之時期也”。1921年,廣東成立了共產黨組織。經譚平山介紹,楊匏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血與火的考驗,磨礪了信仰,鍛鑄了忠誠。
1921年8月,許白昊加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參與組織共產黨領導下的勞工團體。年底,他被推選為代表,到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次年春,從蘇聯回國的許白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湖南當紡紗工人期間,蕭石月加入了湖南勞工會。他經常到毛澤東、何叔衡等創辦的文化書社閱讀進步書刊,由此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隨著閱歷的增加,他日益認識到要改變勞動人民受苦受難的現狀,必須推翻現存的社會制度。1921年底,蕭石月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在董必武、陳潭秋等人引導下,蔡以忱參與編輯武漢地方黨組織機關刊物《武漢星期評論》。他以教師的身份為掩護,積極領導工農運動。1923年,經董必武等人介紹,蔡以忱加入中國共產黨。
“我看黨為平民謀事就是好。即使砍我腦袋,我也要參加共產黨?!边@是楊培森在學會唱《國際歌》后對張佐臣說的。張佐臣早年在上海楊樹浦日商大康紗廠做工,是該廠工會的最早組織者。1924年,剛滿18歲的張佐臣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5年,張佐臣被組織派到浦東工作。面對比自己年輕近20歲的張佐臣,楊培森心懷敬仰,與之成為忘年交。一天,張佐臣在開會時教大家唱《國際歌》,這一場景深深打動了楊培森,使他感到情緒激昂、充滿干勁,很快學會了這首歌。由此,楊培森也對黨產生了無限向往,找到張佐臣表明入黨的心意。不久后,楊培森在張佐臣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后,阮嘯仙接受黨組織派遣,先后赴莫斯科、天津、內蒙古、遼寧、上海、沈陽等地從事革命工作。其間,阮嘯仙常對同志們說:“革命處于低潮,仍要充滿對革命勝利的信心。哪怕是最困難的時候,仍要與黨保持一致?!?/p>
“我們最服膺馬克思主義”
王荷波40歲生日時,工友們送他一塊大紅匾,匾上有“品重柱石”四個鎏金大字。
作為工人運動的領導人,王荷波始終保持著工人階級的本色。和其他工人一樣,他身負養家糊口的責任,每天要做10多個小時的體力活。下班后,還要處理工會的各項事務,經常忙到深夜。由于工作勞累,加之生活貧困、營養不良,王荷波的身體日漸消瘦,妻子為他擔心,工友們勸他注意休息。但是,王荷波全然不顧,依舊為工人的利益日夜奔忙。
憑借大公無私的品質、樂于助人的性格和真心實意為工人辦事的行動,王荷波贏得了工人們的尊重和信任,工人們親切地稱他為“王大哥”。
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
楊匏安在楊家祠東廂閣樓寫下的大量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使其成為華南地區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為當時開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也為廣東共產黨組織的誕生作了一定的思想準備。
從五四運動中,楊匏安看到青年學生的潛力,致力于用馬克思主義武裝他們的頭腦。1922年2月26日,廣東青年團創辦《青年周刊》,楊匏安撰寫了創刊《宣言》。他不僅向讀者宣告“我們最服膺馬克思主義”,還初步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聯系起來,提出我國革命除了應注重勞工運動之外,“尤其注重的是農民運動”,因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國,生產的大部分都是出自農民汗血”,同時號召學生、婦女和軍隊,同青年團員攜手革命。
大革命運動中,蔡以忱是湖北教育界“一最活躍最有作用的人物”。1925年,蔡以忱與同志一起創辦了崇實中學。開辦學校的目的之一,是以教書作為掩護,更好地開展斗爭,從事革命工作。當時正處于國共合作期間,有部分學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校里的革命氣氛日益濃厚,蔡以忱也將培養革命力量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
蔡以忱親自創作了一首校歌激勵他的學生,“紅日東升,革命青年,愛惜革命光陰。日常學問,在革命旗幟下,以求友聲。求自由,求平等,要奮斗,要犧牲……”
1927年2月,楊培森因積極帶領工人群眾參加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的斗爭,被英商老板開除。在籌備第三次武裝起義之時,楊培森打起了自己一家人僅有的一點田產的主意。家里原本就生活困苦,日子全靠七八畝田支撐。但是,為了給武裝起義購買槍支,楊培森還是毫不猶豫地把地賣掉,把錢捐了出來。起義爆發后,楊培森親自帶領工人糾察隊攻占了浦東警察署,奪取了俞家廟軍營,繳獲了一批馬匹和槍支,并嚴懲了日華紗廠的惡霸工頭和帝國主義走狗。為此,浦東地區的群眾特地給楊培森送去了一塊匾,以示感謝。
“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
“為官廉潔,家境清貧”,這是周恩來對楊匏安的評價。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楊匏安身居國民黨要職,很多親戚朋友上門求差。但是,楊匏安堅持用人唯賢,不肯徇私濫任,不收受任何禮金禮品,不為親朋故舊說情,保持著廉潔樸素的作風。當時,楊匏安從國民黨那里能領到很高的薪金,但是大部分都被他作為黨費上交給了共產黨。
省港大罷工期間,楊匏安管理大量錢財,卻從未發生挪用貪占行為。有一天,他的孩子在存放過罷工捐款的麻袋里撿到一枚硬幣,楊匏安發現后讓他們立刻送回省港罷工委員會去。他嚴肅地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過中秋時,有人給楊匏安家送了幾盒月餅。楊匏安發現后,堅持要家人把月餅退了回去。他告誡家人:“我們不能做貪小便宜、不干不凈的事情?!?/p>
在白色恐怖嚴重的上海,黨的經費十分緊張。楊匏安身患肺病,7個孩子中有2個因無錢治病而夭折,一家人生活異常艱苦,但他從不向組織叫苦、伸手,總是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他白天當編輯校對,晚間加緊寫作和翻譯,還要幫家人推磨做米糍,讓母親和孩子清晨上街叫賣,以此換點錢維持全家的生活。
1934年1月,阮嘯仙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兼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面對財務管理混亂、貪污浪費等棘手問題,阮嘯仙健全審計組織,選配好各級審計工作人員,為審計人員規定了“六不準”工作紀律:不準偏聽偏信;不準弄虛作假;不準漏查和做不精確統計;不準徇私用情;不準吃館子或吃公飯,外出審查一律自帶干糧;不準收受被審人員任何物品。
在阮嘯仙的帶領下,審計人員接連對中央直屬瑞金縣、中央印刷廠、郵政總局、貿易總局、糧食調運總局等單位進行財務審計稽核,查出大量問題,追回多筆貪污款項。僅在瑞金縣,就追繳貪污款達6萬多元。阮嘯仙敢于碰硬、大膽揭露問題,為中央蘇區深入開展反貪污浪費斗爭提供了一項項可靠依據,贏得了審計戰線上的一把“鐵算盤”的尊稱。在他的努力下,蘇區中央機關有29名貪污分子被送上法庭,使軍政機關每個月減少開支20余萬元。
1927年8月,許白昊被調往上海工作。臨行前,他將經手過的湖北總工會的經濟款項全部移交于湖北省委管理,并出具全部的經濟報告書及現款、存折等收支總賬。
為保證工會經費不致流失,次年1月,項英、許白昊、劉少奇聯名給中央打報告,請中央查核湖北全省總工會存湖北省委的經濟用途,“如該款項開支賬目不明及用途不清不正,需湖北省委負責人絕對負責,以免重蹈‘二七’京漢恤款之覆轍,重危本黨對工人階級之信任而維黨紀!”
一片赤誠之心,躍然紙上。
“死可以,變節不行”
對革命先烈來說,對黨絕對忠誠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雜任何雜質,沒有任何水分。
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10名成員中,候補委員蕭石月任職僅19天就光榮犧牲了。
1927年5月,馬日事變爆發后,蕭石月率錫礦山工人糾察隊取道藍田前往湘潭,意欲按照要求配合各縣農軍圍攻湖南長沙。途徑晏家沖時,遭到叛軍伏擊,蕭石月率糾察隊浴血奮戰。在激烈戰斗中,蕭石月用手槍擊倒了幾個妄圖活捉自己的敵人。在槍內只剩最后一顆子彈之時,蕭石月將槍口調轉,對準自己的胸膛,扣動了扳機。
蕭石月犧牲后,家里人很長時間都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央工作的李維漢給蕭石月老家寫了一封信,講述了蕭石月的革命經歷,并寫道“(蕭石月)大革命失敗后犧牲于錫礦山”。在犧牲20多年后,蕭石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27年6月29日,張佐臣、楊培森等人在開會時被捕。入獄后,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二人毫不屈服,視死如歸。張佐臣對難友說:“革命是會勝利的,你一定要堅持下去?!笨吹皆S多黨和工會的干部被捕,楊培森心情沉痛。盡管意識到他們可能馬上會被殺害,但絲毫沒有畏懼與退縮。他說:“我們既被捕,只有死而已,諸同志宜各努力奮斗?!?/p>
7月1日,張佐臣和楊培森神色自若,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犧牲時,張佐臣年僅21歲,楊培森終年44歲。
1927年10月18日,由于叛徒出賣,王荷波在與北方局、北京市委領導開會研究應對時局對策時被捕。在獄中,他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存組織,沒有暴露黨的組織和機關地址。他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有空閑就與獄友談論未來革命的勝利,深信共產主義在中國一定能實現。遇難前,他唯一的要求是,請黨組織對他的子女“加強革命教育,繼承他的革命遺志,千萬別走和他相反的道路”。
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被押至北京安定門外。面對敵人的槍口,王荷波視死如歸,放聲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嚇得劊子手們慌忙開槍,時年45歲。
192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許白昊在參會時被捕。6月,許白昊等人在上海英勇就義。噩耗傳來,正在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的項英含淚為他寫下傳記,稱贊他是“中國共產黨中一個最忠誠最勇敢而能戰斗的黨員,中國職工運動中最好的群眾領導者與先鋒”。
秋收起義時,蔡以忱所在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參加了起義。1928年6月,蔡以忱擔任中共湘西特委常務委員。7月,湘西特委機關遭到破壞,蔡以忱被逮捕,后就義于長沙。
1931年夏,楊匏安被捕。蔣介石多次派人勸降,均遭到嚴詞拒絕。楊匏安說:“我從參加革命起,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變節不行!”就義前,楊匏安曾作一首《示難友》:“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當前。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從茲分手別,相視莫潸然?!?/p>
紅軍主力長征后,阮嘯仙奉命留在贛南領導游擊斗爭。1935年3月,在一次與敵人作戰時,阮嘯仙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里說:那些歷史的尖峰時刻都需要太長的醞釀時間,每一樁影響深遠的事件都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就像避雷針的尖端匯聚了整個大氣層的電流一樣,那些不可勝數的事件也會擠在這最短的時間內發作,但它們的決定性影響卻超越時間之上。這群星閃耀的時刻——之所以這樣稱呼這些時刻,是因為它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散射著光輝,普照著暫時的黑夜。
8位烈士,已經成為群星。仰望他們,讓我們更加堅強,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