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8日13:16 來源:中國青年網
40多年以來,他一直活躍在農樂舞表演的舞臺上,他曾以30秒內甩32米雙層彩帶并跳躍44次創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他曾在國慶40周年、50周年、2008奧運會和2010上海世博會等全國性的文藝匯演和大賽上,獲得了諸多大獎和榮耀。他就是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的代表性傳承人金明春。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代表性傳承人金明春。本人供圖
從愛好文藝 到唯愛象帽舞
金明春出生于吉林省汪清縣百草溝鎮吉祥村,他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1977年,高中畢業后的金明春沒有參加高考,而是加入了百草溝公社生產大隊業余宣傳隊,在宣傳隊里吹洞簫、演小品、說相聲,樣樣得心應手。后來,金明春拜民間藝人李明浩為師,第一次正規地學到了象帽舞的基本技巧和常規甩法,之后便開始參與象帽舞的表演、創作和編舞。
1977年,那時的象帽就是把鋁盆做成帽子形狀,帽檐用紙殼充當,象帽尖頂上的連串珠是用舊算盤上的珠子串上去的,象帽桿用自行車車圈的輻條代替,最后,用窗戶紙紙條固定在象帽尖頂的桿上。這樣,象帽就做成了。金明春表示,接觸象帽舞以后,他先是被象帽這個道具深深地吸引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象帽舞,進而從事象帽舞專業,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他早已把傳承象帽舞作為他終身奮斗的事業。
2012年8月,汪清縣千人象帽舞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圓滿成功。資料圖
與時俱進 四十多年始終堅持創新
42年以來,金明春始終沒有放松訓練,他刻苦練功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同時,他還勇于創新。
據金明春介紹,他制作的第一代象帽是鋁盆做的帽體,第二代是紙糊象帽,第三代是玻璃鋼象帽,第四代也就是一直應用到現在的樹脂象帽。“90年代的時候,我做出了玻璃鋼象帽,當時是因為看見建筑工人戴的安全帽。這個玻璃鋼象帽舊了以后重新噴漆就可以再用,不像之前的紙糊象帽,用一段時間就因為出汗等原因不能用了。”金明春說道,“但因為玻璃反光,所以玻璃鋼象帽在舞臺的燈光下面顯得不太自然,所以后來就不用了。改為了樹脂象帽,一直用到現在。”
金明春在象帽舞的創新除了體現在道具的改進上,還體現在舞蹈動作的與時俱進上。為了提高象帽舞的觀賞性,金明春在象帽舞表演形式中加入了許多現代元素,將武術、街舞和芭蕾舞等融入其中。在象帽舞技巧上,由過去僅有的“平甩”“左右甩”,發展為“抖甩”“飛甩”“立甩”“疊甩”“旋甩”“狂甩”等。此外,他還創新了諸多象帽舞的動作,如鉆圈、旋子、扶地翻轉身體、上臺階、掃堂腿等多個高難度表演技法。
目前,金明春可以甩動32米長的多層象帽彩帶,這也使他成為目前全國乃至世界唯一能夠甩動32米象帽舞彩帶的演員。金明春提到,彩帶是金屬材質的,32米的多層彩帶重量不輕,再加上彩帶甩起來之后會在身體周圍圍到六圈半,這很考驗舞者的綜合技藝,難度非常大。
2010年8月19日赴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頒證儀式專場演出。資料圖
傳承的不只是象帽舞 傳承的是民族文化
農樂舞是朝鮮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是朝鮮族把“宇宙萬物為一體”的理念,以舞蹈形式表現出他們祈求豐收、向往幸福、融入大自然的一種美好祝愿。2009年,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惟一的舞蹈類世界非遺項目。
農樂舞主要分為手鼓舞、長鼓舞、平鼓舞、象帽舞等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動作的不同舞蹈。而其中的象帽舞是農樂舞進入最高潮時表演的舞蹈,是農樂舞的最高表現形式。
據金明春介紹,汪清縣是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的發源地。2009年至今,汪清縣從三個方面采取“1+2”措施來傳承、保護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分別是:打造一個品牌,組建兩支隊伍;成立一個中心,建設兩大基地和培養一批骨干,搭建兩個平臺。
歷經十年的不斷探索、挖掘、保護、求新和發展,如今的汪清農樂舞,無論是在服裝道具還是在表演主題、形式以及規模上,均有了與時俱進的突破,并取得了前所未有過的輝煌成就。
作為朝鮮族農樂舞第四代傳承人的金明春先后組織了2支隸屬于縣文化館的象帽舞藝術團,分別為專業表演隊“汪清縣象帽舞藝術團”和原生態表演隊“老年農樂舞(象帽舞)表演隊”。
2013年2月,金明春參加CCTV-1《吉尼斯中國之夜》。本人供圖
“汪清縣象帽舞藝術團” 成立至今先后獲得“山花獎”“群星杯”“金穗獎”等國家級大獎幾十余項。他們遠赴美國、俄羅斯、韓國和意大利等國,臺灣、香港、澳門、西安、張家界等地區參加各種國際、國內大型文化交流活動30余場。
另外一支隊伍, “老年農樂舞(象帽舞)表演隊” 每年在農樂舞展廳不定期地為來往賓客表演原生態農樂舞100-200場,共計1500余場;先后在“全州農樂舞大賽(2次)”“吉林省農民文藝大賽(2010年)”“北京龍潭廟會(2013年)”上亮相,均獲金獎。
金明春給百草溝小學進行輔導。本人供圖
金明春在縣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31個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結構的農樂舞培訓基地,并通過定期舉辦各基地骨干培訓班,充分發揮骨干的職能作用,在藝術團和縣內培養了3000多名農樂舞人才,并在延邊歌舞團、延邊大學、東北師大、吉林省歌舞團、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歌舞團、東三省朝鮮族群眾藝術館乃至國內外藝術舞臺上,培養了一大批象帽舞人才。
金明春表示,目前,汪清縣已發展了17個象帽舞培訓基地,如今,汪清上至80歲老人,下到七八歲孩童都在學習象帽舞,目前,金明春的“徒弟”已達到千人以上。付出終有收獲,金明春本人也收獲了代表國家舞蹈最高榮譽的“荷花獎”等十幾個獎項。
采訪最后,金明春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前段時間去海南,當地百姓居然還知道象帽舞這種藝術形式,這讓金明春非常高興,他感覺他的傳承和普及工作是有效果的。他感慨地說道,“我傳承的意義就在于讓朝鮮族的農耕文化展示出去,并發揚光大。所以說,我傳承的不只是象帽舞,傳承的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是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