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5日23:08 來源:北京晚報
消費升級背景下,以兒童為主要消費對象的“兒童食品”越來越多,即使價格相較于同類普通食品更貴,“兒童食品”依然受到家長們的追捧。然而專家指出,“兒童食品”的營養成分與普通成人食品并沒有太大區別,為了迎合兒童口味需求,這些食品反而含有更多食品添加劑,建議消費者選購時多留意產品包裝上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標識,做到理性消費。
身價遠高于同類產品
記者走訪商超發現,在產品規格上,“兒童食品”通常更加精巧,更加方便兒童食用,包裝造型多以兒童喜愛的顏色、圖案來迎合兒童和家長心理。
目前,諸多“兒童食品”的主打賣點是“營養”和“安全”。多數家長認為打上“兒童專用”標簽的食品營養更高、更安全,即使更高價格也樂于買單。
“營養”方面,不少兒童奶中宣稱含有DHA、鈣等營養成分,有“益智”“健骨”等保健功能。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我國關于保健作用的宣傳需要有相關認證標簽,而且依據營養標簽法規,某種營養素必須達到每日參考攝入量的15%以上,才可以說是此種成分的來源,達到30%以上才可以說是此種成分的豐富來源?!叭绻麤]有達到上述標準并標示具體數據,就只能當作一種概念宣傳,對于人體營養的實際改善意義不大。因此,家長一定要學會看食品標簽中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p>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臧全宜告訴記者,一些“兒童食品”宣傳有機、純天然等,與同樣來源和加工工藝的成人食品相比,“兒童食品”價格更高。
和其他兒童食品相比,兒童醬油的性價比更低。臧全宜對比幾種兒童醬油和成人釀造醬油發現,雖然價格差得很多,但配料表中的原料區別不大,消費者重點關注的鈉含量數字差異也不大。
記者登錄京東商城發現,200毫升的海天媽愛寶寶兒童拌飯醬油售價12.8元,1.9升的海天生抽醬油售價14.8元,前者每毫升單價遠遠高于后者。查看這兩款醬油的營養標簽發現,只是營養成分表略有區別,海天媽愛寶寶兒童拌飯醬油每毫升的鈉含量更低一些。
“有的醬油還添加了多種礦物質類營養素,但作為用量本就很少的調味品,鈉上面低下來的數字和鈣鐵鋅上高上去的一點點數字,對于兒童的健康意義都不大?!?臧全宜補充說。
“兒童食品”存健康隱患
目前,市場上標注“兒童”字樣的食品品種并不多,一些深受孩子們喜愛的食品并非“兒童專用”,只是通過卡通圖案、可愛包裝來吸引孩子們選購。
記者走訪商超發現,兒童面條、兒童奶酪等頗受家長們歡迎。從營養成分表上分析,兒童面條、兒童奶酪等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中,某些成分略高于普通成人食品。臧全宜指出,為了在口感和味道上更加吸引兒童,一些“兒童食品”往往在糖類、香精和其他優化口感的添加劑種類和用量上,都高于成人食品,長期食用可能加重兒童口味習慣,造成偏食、挑食。”
談及市面上“兒童食品”存在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兒童食品”食品添加劑使用量大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所謂的“兒童食品”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比如被曝光食品安全問題的衛龍辣條,產品包裝和口味都專門迎合了孩子們的需求,糖、鹽、味精含量都很高,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
對此臧全宜建議,消費者要注意看清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選擇高蛋白、低糖、低脂肪、低鈉的食品。如有其他營養素標識,要關注是否超過每日參考攝入量NRV的15%。此外,包裝食品大多是為了方便食用,家長不能把它作為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主要來源。事實上,最佳的營養攝入方式,是從多種新鮮天然的食物和簡單加工的生鮮食物中攝取,這也是最安全、最經濟和有效的途徑。
“兒童食品”尚無國標
我國目前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其中有專門針對兒童的建議,《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也對家長選擇食物做了指導。但我國還沒有出臺針對3歲以上兒童食品的相關標準。
臧全宜告訴記者, 0-3歲關于嬰幼兒奶粉和輔食的相關食品標準是有明確文件和依據的,而3歲以上的食品生產和包裝標簽標準,是以成人食品相關標準為依據的,并沒有細分到各年齡段。
臧全宜補充說,不排除有些兒童食品是商家用心按照兒童身體成長需要設計生產,但按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特殊人群除三歲以下嬰幼兒,還有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等年齡段的劃分,不同階段身體成長發育和營養所需并不相同,所以家長在選購時不容易辨別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商家生產的‘兒童食品’是根據營銷需求,自行在標準范圍內進行的調整和宣傳?!庇兄槿耸恐赋?,生產端基本上都是以企業標準作為產品的生產標準,消費端只有保護兒童的意識但沒有專業的甄別知識,只靠消費者來辨別是有困難的。這也給了企業很大的自由空間,導致“兒童食品”成為很多企業實現產品差異化、追求高毛利的手段,形成了一種亂象。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兒童食品’國標缺失,給了企業吹噓、扯皮的空子。如今行業創新升級速度加快,國家要盡快出臺‘兒童食品’方面的標準,可以參照國際標準,同時結合中國兒童的體質去制定。” 本報記者 陽葉萍
鏈接
青少年兒童零食有分級
《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2008)》將零食分為“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限制食用”3個推薦級別。
第一類:可經常食用零食
低油、低鹽、低糖食品,建議每天食用。如水煮蛋、水煮蝦等肉類、海產品、蛋類;無糖或低糖燕麥片、煮玉米、無糖或低糖全麥面包、全麥餅干等谷類食品;豆漿、烤黃豆、烤黑豆等豆及豆制品;新鮮蔬菜水果;純牛奶及純酸奶;花生米、核桃仁、瓜子、大杏仁、松子、榛子等堅果類食品;蒸煮的紅薯、土豆等薯類食品;不添加糖的水果汁、蔬菜汁如橙汁、西瓜汁、芹菜汁、胡蘿卜汁等。
第二類:可適當食用零食
添加中等量油、鹽、糖食品,建議每周吃1至2次。如黑巧克力、牛奶純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腸、醬鴨翅、肉脯、鹵蛋、魚片、海苔片等肉類、海產品、蛋類;蛋糕、餅干等甜點;豆腐卷、怪味蠶豆、鹵豆干等豆制品;拌糖水果沙拉、蘋果干、葡萄干、香蕉干;奶酪、奶片;琥珀核桃仁、魚皮豆、花生蘸、鹽焗腰果、瓜子等堅果;甘薯球、地瓜干等薯類;果汁含量超過30%的果蔬飲料、杏仁露、乳酸飲料;含糖少,以鮮奶和水果為主的鮮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等。
第三類:限制食用零食
油、鹽、糖含量較高食品,建議每周食用不超過1次。這些零食包括棉花糖、奶糖、軟糖、水果糖、果凍等糖果類食物;炸雞塊、炸雞翅等;膨化食品、方便面、奶油夾心餅干、奶油蛋糕等谷類食品;水果罐頭、果脯;全脂或低脂煉乳;炸薯片、炸薯條;高糖分汽水、可樂以及果汁含量少于30%的果味飲料等;含糖高及人造奶油含量高的雪糕、冰淇淋等。
僅以食品添加劑為例,據町芒研究院統計,兒童零食中53.8%的奶制品零食都含有食品添加劑,23.1%的餅干類零食中含有食品添加劑。兒童食品標注不規范、家長對國內兒童食品品牌信任度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兒童零食市場的健康發展,建立兒童零食標準體系成為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近日,有媒體報道,市面上一些“兒童食品”以“少鹽”“營養”“健康”“有機”等噱頭吸引眼球,而實際上只是變換了包裝、體積和口味,與同類普通食品沒什么差別,標價卻翻了倍,許多父母不明就里紛紛購買。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更青睞冠以“兒童”字樣的食品,認為它們更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需要,而這類食品往往價格較高。這些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食品是否真的適合兒童?記者展開了調查。
號稱“添加多種礦物質、完全無菌、源自高山或地下水”的“嬰兒水”,出現在各大超市、電商平臺,售價高達二三十元一瓶。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柳春紅表示,一些產品為了迎合兒童口味,可能加入更多食品添加劑如色素、調味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