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1日16:51 來源:映象網
地震受災著急回家自救,但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被限制高消費無法坐飛機,困境之中,劉某在法院的幫助下獲得綠色通道,在申請執行人同意暫時解除其限制后,回到了四川長寧的家中。“災區首先要搞自救,從這個角度出發,在依法的前提下為被執行人開啟綠色通道。”6月19日,長寧縣法院執行局局長楊云告訴澎湃新聞,此次暫時解除對劉某的限制高消費令是法院出于為災區群眾自救開通便利的考慮,申請人的同意也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體諒和溫暖。(6月20日澎湃新聞網)
好的法律,必然是寬嚴相濟。這起給災區群眾暫解除“限高令”的案例,就充分闡釋了這一道理。
在本案中,劉某與同村村民張某民間發生借貸糾紛,應支付張某借款13000元,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被限制高消費,不能乘坐飛機。而此次長寧地震發生后,被執行人劉某位于長寧縣花灘鎮的老家房屋塌陷,父母妻兒無人照顧,其投資的果園受災需要打理,但其被限制高消費不能乘坐飛機,無法及時趕回老家,請求法院能夠網開一面。
法院并沒有僵化地執行“限高令”,而是考慮到地震受災的特殊性,體恤到被執行人的現實不幸遭遇,將支持災區群眾自救放在首位。法院在征求申請執行人的同意后,給劉某開辟綠色通道,暫時放開限制,保障被執行人能夠及時坐飛機回家,盡快救助親人,恢復家中生活和生產秩序。
這起暫解除“限高令”的案例,涉及到雙方利益糾紛,還有法律的尊嚴,“限高令”的嚴肅性,受災群眾的現實利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慮在內。在地震發生后,該法院對執行案件逐案排查,對申請執行人為災民的,做到優先執行;對被執行人為災民的,先予滿足群眾基本生活、災后重建等需求。可見,在災難面前,法律也需除下冰冷的“鐵面具”,展示柔情溫暖的人性化一面,為民眾撐起司法救助的天空。
本案里,劉某已承諾一定在一個月內按生效法律文書履行支付義務,若到時不履行義務,將繼續限制其高消費。顯然,暫解除“限高令”只是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計,法院并未破壞“限高令”規則,在寬容對待被執行人,給予其一定的自由時間,亦堅守了法律底線,不讓其產生僥幸心理,令其認識到履行償債義務的法律責任。
法律不外乎人情,這里的“人情”并非人情世故,而是指人類的情感,即指法律一般不會超出人類社會的情感之外,基本符合社會的倫理道德,人的感情思想,也就是說,法律富含人性化。法院暫解除“限高令”的做法,就是遵循這一原則,在維護法律尊嚴的同時,以社會道德為尺子,鼓勵人們向善的本性,在利益與人性之間,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并贏得了大眾的理解和支持。(江德斌)
近日,四川多地迎來新一輪強降雨,青衣江、岷江等31條江河出現超警超保水位,截至18日20時,四川洪澇已致341.9萬人受災。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