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1日15:5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愛國情 奮斗者】
5月底的北京,天氣還不算太熱,陽光也沒有那么酷辣,一派盎然生機。來不及欣賞初夏風光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偉,匆匆背上行囊,遠赴位于中美洲地區的科潘,這已經是他第十次來到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城。
科潘,是瑪雅文明著名的城邦,被稱為瑪雅世界的雅典,包括洪都拉斯的科潘河流域及危地馬拉的牟塔瓜河流域中部。
這里曾經見證了瑪雅文明的輝煌成就。宏偉的金字塔神廟、精美的壁畫、獨特的象形文字、精確的天文歷法及數學體系等,古老的瑪雅文明堪稱人類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而瑪雅文明的突然衰落,也為世人留下了千古謎團。
這里曾經留下了無數考古人揮灑汗水的身影。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學者即在此開展考古工作,至今持續百余年,使得科潘成為被研究得最充分的瑪雅城邦。除了美國哈佛大學之外,日本金澤大學也在此開展考古工作,建立工作站。相較之下,中國考古人與瑪雅的緣分有些“姍姍來遲”。
2013年,李新偉受邀參加危地馬拉舉辦的世界文明對話論壇,順道參觀了瑪雅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蒂卡爾。第一次進入瑪雅世界的他,受到了強烈震撼。“中國何時能在瑪雅開展田野考古工作”,成為李新偉心中的期待。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考古迎來走向世界的新機遇,在世界重要考古遺址發出中國聲音成為中國考古人的重要使命和擔當。2015年6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洪都拉斯人類學與歷史研究所在北京舉行了《關于科潘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的合作和互助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將在科潘遺址的發掘與研究方面實施為期5年的合作。中國考古隊對編號為8N-11的貴族居址進行全面發掘,這是中國考古學家在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核心地區主持的第一個考古項目。
談到目前的考古進展,李新偉的言語中滿是興奮。“今年的收獲還是很大的。我們發掘的是一個瑪雅貴族居住的四方院落,今年已經全部完成了西側建筑的發掘,發現了這個建筑早期的重要墓葬。在其中一座墓里,看到用石塊擺出十字形符號,這在瑪雅文字里代表黃色,是玉米的顏色,表示珍貴之物,也代表大地的四方和中心。這種墓葬在科潘是首次發現,對我們了解科潘貴族的宇宙觀和相關儀式活動意義重大。”
近5年來,李新偉帶領的中國考古隊在科潘古城發現了大型貴族墓葬、精美的玉器、內容豐富的雕刻以及與黑曜石有關的祭祀行為等,相關研究成果在美洲考古學年會上引起外國學者的廣泛關注。“我們引入了建立三維數字化模型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獲得了參與合作的洪都拉斯和哈佛大學學者的一致認可。”
成績的背后,是艱辛的求索之路。
出于對文字闕如、蒙昧初開的人類史前時代的興趣,以及對田野生活的向往,李新偉1986年高考結束后,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系。與考古界的前輩一樣,他希望通過扎實的考古資料建立我們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史前基礎,描繪中華文明演進輝煌而獨特的歷程,這也是每一位考古人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長期致力于國內考古學的學術背景讓第一次投身國外考古的李新偉不免有些擔憂。他坦言道:“這些年來我們國內田野技術發展很快,挖過國內的大量史前遺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挖掘其他遺址應該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主要的擔心是,我們對瑪雅文明不熟悉。”
為了彌補知識儲備上的不足,李新偉一邊閱讀大量關于瑪雅文明的論著,一邊從自己發掘出的文物入手深入了解瑪雅文明,還時不時地向國外著名瑪雅專家請教。“以前讀過的一些資料現在就真切地出現在自己的眼前,那種感覺無以言表!”
洪都拉斯在歷史上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為方便開展工作,與當地人的交流更加通暢,李新偉趁著考古發掘之余,每周學習三次西班牙語。“學習語言,也是為了表明我們開展工作的決心和誠意。從瑪雅文明研究的后來者到領先者,我們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第一步既已邁出,就會堅定從容地走下去。”李新偉篤定地說道。
除了科潘考古,李新偉還參與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其他涉外考古工作,如埃及考古、印度河文明考古、羅馬尼亞及烏克蘭境內史前彩陶文明考古等項目,主持了國內考古發掘的多個項目。
2004年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后,李新偉主持了河南靈寶西坡遺址的發掘。那里是仰韶文化最強盛的廟底溝時期的中心地區,與紅山文化大體同時,也同樣發生了跨越式的社會發展。但在西坡,沒有紅山文化那樣的石砌高大祭壇,沒有隨葬特殊玉器的積石冢;有的是面積龐大的聚落,舉行公眾集會的“大會堂”和規模驚人但隨葬品簡樸的社會上層墓葬。2006年,西坡墓地的發掘被評為當年的“十大考古發現”,發掘報告《靈寶西坡墓地》的出版也促進了對廟底溝時期社會結構和中國史前各地區不同發展道路的深入研究。西坡遺址的工作隨后被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中國考古學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歷程雖然艱辛和曲折,但每一個參與者都像我一樣,感受更多的是拂去五千年的塵埃,面對中華文明初生時期燦爛遺存的震撼、喜悅和自豪。”在李新偉看來,無論是通過考古發掘確立中國文化的本土起源,還是對世界其他文明展開研究,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更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特性及其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在新時代,以堅實的考古資料描繪中華文明演進輝煌而獨特的歷程仍然是中國考古學家堅守的初心!”
(光明日報記者 周曉菲)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2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