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8日19:3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約2019北京世園會】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生態綠、杜鵑紅、青花藍……6月16日至18日,2019北京世園會迎來“江西日”。穿過大片桃林映襯下的瓷畫山屏,紅綠藍三色元素在中華園藝展示區江西園中隨處可見,將廬山山水畫境、景德鎮瓷板畫、園藝花境等江西特色風貌串聯起來,詩人口中“匡廬奇秀甲天下”的勝景在海陀山下、媯汭河畔再現。
再現江西獨好風景
走進江西園室外園,仿佛置身于千年以前的桃源秘境,假山、丘陵、花田、竹亭,營造出一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古典意境。豎立在江西園門口的7塊青花瓷屏畫讓游客紛紛駐足拍照,好不熱鬧。據了解,這是由景德鎮瓷板畫名家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并罩以透明釉,在130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次性燒制而成,色料充分滲透于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明凈素雅。
“瓷畫山屏組合是以唐寅的《廬山圖》為畫境,不僅突出廬山瑰偉、奇峻、靜謐的意境,輔以江西杜鵑,也充分表達了江西風景獨好的一種情感,也是襯托整個園區最為突出的景色坐標。”江西省花卉協會會長姚技介紹說:“通過瓷畫山屏、假山、外圍丘陵、花田、草坪等構架地形,以池、溪、湖、澗、瀑、潭等構成多樣水景系統,營造出幻境、雅境、野境、樂境四重意境。”
6月16日,游客在北京世園會江西園參觀。新華社發(任超攝)
“江西園的布展遵循生態優先的規劃理念,我們運用傳統的疊山理水手法,打造的湖面景觀,其間產生的土方,就近堆出山體,同時建設了的梯田式花田景觀,傳承與再現了江西特有的農耕文明。”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倪美堂說。
勾勒書院文化之美
6月16日,一系列富有江西特色的主題推介活動在江西園內齊齊亮相。來自景德鎮的工藝大師們手把手地教授游客如何制作陶瓷泥坯,展示景德鎮陶瓷古老經典的制作流程。
在北京世園會中國館內一樓的江西館,則以千年書院白鹿洞書院為設計藍本,以詩句、楹聯結合盆景、奇石、書畫等元素,重點展示江西書院文化的清雅、尚學之美。
“江西古代書院的布局為‘前院后堂’,江西室內展館就是借鑒了這種模式,采用香樟樹、井岡杜鵑、菖蒲、廣昌蓮花等江西特色植物裝點前院,按照古代講堂形式布置后院。”江西省花卉協會盆景賞石分會秘書長歐陽喆介紹,江西館正門巧妙地利用現場的“大立柱”造景,將其裝飾為一棵大香樟樹,周邊擺放著井岡杜鵑,突出呈現“杜鵑紅、香樟綠”這一江西生態主題。
記者注意到,江西館大門處的“江西”二字,也頗顯匠心。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江”字的三點水為三座山,上面“兩點水”分別意寓江西井岡山和三清山,下方的“一點水”為江西廬山,其正中一條白線,意指廬山飛瀑;一旁的“工”字則整體為一棵生長在紅土地上的蔥郁樹木。“西”字上方一橫為山丘造型,指代江西的丘陵地貌,下方既是一個酒壇造型,也是書院柵欄。短短兩字,將江西的山水景致、茶酒文化、書院文化的深厚底蘊描摹得細膩形象。
一展綠水青山愿景
北有景德鎮青花瓷,南有贛州上猶青花石,6月16日,在世園會同行廣場上,代表江西省的青花石展石同樣吸引著游客的目光。
記者看到,這塊展石石質細膩,光滑透亮,花紋色澤豐富。其正面猶如在廣闊的天空上,漂浮著綠色白邊的朵朵祥云,側面和背面一條條綠黃色的線條鑲嵌其中,形成連綿不斷的群山,體現出江西省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生態建設追求。
對于貫穿江西園整體設計的紅綠藍三色,姚技介紹,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國唯一的設區市全部為“國家森林城市”的省份,江西森林覆蓋率達63.1%,被譽為中國“最綠的省份”之一。而江西井岡山上盛開的杜鵑花,亦叫映山紅,是江西省省花。紅艷艷的杜鵑花,早已成為江西人的精神符號。以八百里井岡山為中心的羅霄山脈中,瀕臨滅絕、品種珍稀的井岡山杜鵑更是江西獨有。而藍色源于世界認識中國,從“China”開始,世人認識“China”,從江西景德鎮開始。
16日的開幕式上,江西省副省長胡強表示,“江西日”活動很好地展現了江西生態文明的歷史底蘊,展示了“江西風景獨好”的繽紛多彩,分享了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建設成果。他向海內外朋友真誠發出邀請——“多到江西走走,品味江西美食、欣賞江西美景、感受江西文化。”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18日 04版)
視頻簡介在湖口縣張青鄉青龍村的產業扶貧基地,幾十頭黃牛悠閑地吃著草。這幾十頭黃牛可是青龍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這些優質肉牛養大后純利潤非常可觀。除了養肉牛,江西省司法廳駐青龍村扶貧工作隊還帶領村民養雞鴨鵝,養魚,種了很多果樹和油茶樹。
很多人鐘情于江西上饒,只因其美:美在三清山的綽約風姿,美在鄱陽湖的淼淼煙波,美在婺源鄉間的遍地金黃……因美而來,這里落戶了華為云數據中心、滴滴呼叫城、阿里云計算,聚集著數以萬計的IT精英、城市創客。
江西省贛州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如今,它又見證了一場老區人民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2020年4月26日,隨著于都縣、興國縣、寧都縣、贛縣區脫貧摘帽,贛南革命老區實現了區域性整體脫貧,邁出了歷史性一步。11月26日下午,2020年“鏡頭中的脫貧故事”即將走進江西贛州于都紅色熱土,講述革命老區人民的脫貧攻堅故事。
在江西九江,通向吳城的永吳公路大湖池路段“水上公路”已成為網紅打卡地,被譽為“中國的馬爾代夫”。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萬-70萬只,其中有約占全球98%的白鶴、80%的鴻雁、85%的東方白鸛,江西九江因而被譽為“白鶴王國”。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
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只,種類多達310種,有著“候鳥王國”的美譽。在吳城保護管理站的救助水塘,兩只東方白鸛——“卡卡”和“凍凍”,正在水塘里度過它們悠閑的午后時光。
脫貧攻堅的路上,贛鄱大地涌現出一批批先進個人,他們滿懷激情,用智慧和勇氣,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除了日常的村委會保潔工作外,周青山自己在家養了一些雞鴨,種植一點水稻,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鯉魚洲管理處周邊水域,越冬候鳥在濕地水域游弋、起飛(11月5日攝)。每年秋冬季節,這里會成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11月3日,一起男子帶著一家人醉駕被查后,全家人齊上陣開始想辦法“說服”民警,讓民警放司機一碼的視頻被公安部交管局發布出來,當司機得知自己酒精含量嚴重超標后,撲通一下跪在了民警跟前。2020年10月19日,下午15點20分許,江西高速交警直屬六支隊民警在廣昌西服務區執勤,在對一輛小型轎車檢查時,發現駕駛人滿臉通紅,車內有較重的酒氣。
近日,在江西大余縣丫山風景區,當地農民趁著晴好天氣,搶收晚稻。新華網發 何浩銘 攝 當地農民在搶收晚稻。新華網發 何浩銘 攝 當地農民在搶收晚稻。新華網發 何浩銘 攝 當地農民在搶收晚稻。
現在正值江西贛州、宜春等地的油茶采摘期。樟樹市依托山地資源優勢,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從資金、技術、土地流轉等方面鼓勵和扶持農戶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目前,樟樹市11萬畝油茶喜獲豐收,預計總產值將超過2億元,油茶種植已成為農戶的一條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