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5日12:3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五(1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9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要把上合組織打造成團結互信、安危共擔、互利共贏、包容互鑒的典范,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這是習主席繼去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之后,再一次為該組織的發展提出倡議主張,體現出中國對上合組織一以貫之的支持與引領。
經過18年的發展,上合組織目前已成為全球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一支重要力量。當前,世界局勢紛繁復雜。一方面,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給全球經濟增長和國際規則秩序帶來嚴重挑戰,增加了上合組織外部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仍是發展大勢,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上合組織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面對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合組織如何把握機遇、克服挑戰,是其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必須要解答的時代命題。
6年前,習主席首次出席上合組織峰會時呼吁“弘揚‘上海精神’ 促進共同發展”;去年,他在青島峰會上強調“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成員共同的財富;在此次比什凱克峰會上,習主席又提出要從“上海精神”中發掘智慧,可以看出,“上海精神”始終是習主席在歷次上合峰會上發言的關鍵詞。這是因為:主張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強勁合作動力的秘決,也是它過去、現在和未來破解時代難題、化解風險挑戰的根本。
正因如此,習近平主席在歷次上合組織峰會上提出的政策主張,始終圍繞“上海精神”,并根據國際和地區形勢變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本次峰會上,他提出的四點主張同樣具有現實針對性。
具體來看,習近平提出把上合組織打造成“團結互信”典范的主張,在當前國際競爭摩擦上升、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尤其具有意義。上合組織成員的國情、文化、發展階段等均存在差異,該組織之所以能發展壯大,就是因為各方一點一滴積累的團結與互信。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上合組織團結互信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減少全球信任赤字。
關于把上合組織打造成“安危共擔”典范的主張,著眼于為地區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事實上,上合組織因安全合作而成立,多年來保持了地區安全形勢的總體穩定,但仍面臨著恐怖主義威脅、毒品犯罪、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戰。為此,習近平強調,要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發展觀,多措并舉打擊“三股勢力”,有效遏制極端思想蔓延勢頭,中國愿繼續為阿富汗和平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顯示出中國對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高度負責。
關于把上合組織打造成“互利共贏”典范的主張,反映了上合組織各成員當前的發展訴求。目前,上合組織經濟總量占全球1/5以上,擁有充沛的資源潛力、人口潛力與經濟活力。受國際金融危機與全球貿易摩擦影響,近幾年各成員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對加強區域經貿合作的愿望十分強烈。習主席強調,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各國發展戰略及歐亞經濟聯盟等區域合作倡議深入對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表示中國愿在陜西省設立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等,這些主張和措施符合各成員發展所需,是中國為推動上合組織區域合作做出的新貢獻。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投資總額累計超過862億美元,涉及農業、制造業、基礎設施等諸多領域。
關于把上合組織打造成“包容互鑒”典范的主張,著眼于為上合組織發展注入持久動力。上合組織現有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伙伴國,各國民族、宗教、文化均有所不同。為此,習主席提出不斷深化文化、教育、旅游、體育、媒體等領域合作,將地方合作打造成人文合作新亮點等主張,將有助于促進區域文明的交流互鑒與民心相通,為區域實現包容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
作為人口占世界近一半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上合組織致力于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對全球應對日益增多的共同挑戰、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規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上海精神”為引領,從團結合作中獲取力量,上合組織必將實現更大發展,為民眾帶來更多的安全感與獲得感,也將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國際銳評評論員)
上海合作組織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勁合作動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終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11月10日,上合組織峰會在俄羅斯召開,這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后,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席多邊組織峰會,也是中國今年面向歐亞地區的重大多邊外交行動。
2018年6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的外方領導人。過去7年,從比什凱克到阿斯塔納,從青島再到比什凱克,習近平主席每次出席上合組織峰會,都會強調“上海精神”。
聯播+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將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后,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席多邊組織峰會,也是中國今年面向歐亞地區的重大多邊外交行動。
美國政府7月6日正式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于明年7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而言,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國際組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服務,就是順應時代潮流,利人利己。
我們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極大激發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匯聚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磅礴力量。實施好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運轉,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
在習近平主席訪意期間,意大利與中國簽署了政府間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中國的發展治理經驗對巴基斯坦等廣大發展中國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上世紀90年代末,我第一次訪問中國。
當地時間11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利亞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習近平強調,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俄方參展企業成交額比上屆增長74%。
新華社28日播發評論員文章《捍衛多邊主義的正義力量不可戰勝——堅定必勝信心,應對風險挑戰》,全文如下: 當前,國際形勢變幻莫測,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沖擊國際經濟秩序,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全球發展處于重要關口。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負責任大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同熱恩別科夫總統、拉赫蒙總統分別簽署了中吉、中塔關于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從青島到比什凱克,從上海到杜尚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主張始終發揮著引領作用,中國務實篤行的作風為各方樹立了榜樣。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將于14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18年來,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成為促進成員國發展、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的有效機制,顯現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