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河南文化融合架起“貿易橋”
神垕鎮鈞瓷、平樂村牡丹畫、愛和小鎮三彩藝、畫虎第一村的“虎”及鎮平玉雕……近日,由河南省商務廳帶隊的參展代表團在2019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大放光彩,以傳統文化為畫筆,裝點了中原地區崛起的創意和產業內涵,亮出了對外服務與貿易的中原名片。
文化+創意
在京交會上河南展館展出的李學武牡丹瓷不僅有雍容華貴的大型擺件,還有精致玲瓏的小花匠系列,包括項鏈、耳環、戒指等類型。作為河南獨具特色的陶瓷產品,牡丹瓷被大眾盛譽為“永不凋謝的牡丹花”。
“我一直都喜歡牡丹文化,這些小首飾物件看起來特別精致。”程女士抬了抬手示意。記者注意到,程女士購買的粉色牡丹瓷手鏈售價399元,出自洛陽李學武牡丹瓷小花匠系列作品。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了牡丹瓷手工制作全過程:用一團團調制好的高嶺土捏制成一朵朵牡丹花瓣,然后將眾多花瓣合在一起,中間用黃色顏料染好的土做花蕊,隨后一朵一朵活靈活現的牡丹瓷胚胎就呈現在觀眾面前。
由單薄的金片和杯壁形成的特色茶杯,綻放大片牡丹的瓷器花瓶,鏤空形狀的絲綢之路瓷瓶,十二生肖形狀的酒尊……整個河南展區里充滿了濃厚的文化創意氛圍,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駐足欣賞。
文化+產業
固始柳編也是這次京交會參展代表之一。固始縣三河尖鄉因地制宜,開發柳條資源,發揮傳統工藝技能優勢,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
固始縣柳編生產企業有100多家,其中擁有貿易進出口自營權的企業有14家,產品包括20個系列的22600個品種,遠銷歐美及東南亞8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4000多萬美元,帶動沿淮鄉鎮近10萬人脫貧致富。
南溝村被稱為中國剪紙第一村,黃亮娥是三門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陜州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之一。以剪紙藝術為核心,剪紙藝人們用心創作了眾多作品,帶動陜州區南溝村及周邊區域200余人從事剪紙、裝裱等,作品遠銷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50余萬元。
“本次參會的都是鄉鎮代表團,工藝品都出自農民之手。”河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若鵬解釋了參會初衷,“這些產品扎根大地生生不息,帶領當地人民脫貧致富,支撐起了溝通世界的‘貿易橋梁’,匯聚起了建設美好家園的磅礴力量。”
文化+貿易
“開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66.2億元快速增至2017年的106.5億元,增速達10.7%,占GDP比重達到5.64%,位居全省第二。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連續位居河南省前列。”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劉震表示,開封因文化而盛,因貿易而興,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理念,一個“外在古典、內在時尚”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正在加快形成,開封文化產業正向“高端要素+文化”加速轉變。
鄭州片區管委會副主任袁進超表示,鄭州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在“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下一步工作重點將放在服務貿易,尤其是文化貿易將成為自貿試驗區重點產業。
近年來,河南文化貿易迅速發展。“2018年文化產品進出口1.8億美元,同比增長42.4%。文化服務進出口7322.1萬美元,同比增長34.1%,文化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副巡視員王惠英贊嘆道。
河南歷史文化悠久,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具有發展文化貿易的良好基礎。河南省自由貿易實驗區已經在服務業擴大開放、產業優化布局、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等方面積累了很多有益經驗。“我們積極支持河南自貿實驗區,發揮先行先試制度優勢,深入挖掘內涵豐富的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貿易實現高質量發展。”王惠英說,“相信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更加良好的市場秩序,將為文化貿易的繁榮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