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3日10:44 來源:中國之聲
多款“租人”APP疑暗藏涉黃信息,如何監管利用網絡的“灰色地帶”?
據中國之聲報道:“共享”對于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什么陌生的詞匯了,現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當中好像都能找到“共享”二字的身影。不過日漸豐富的共享模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鮮和便利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最近就有多款以“租人”或“分享時間”為噱頭的APP出現在了手機應用平臺。這些打著“租人”旗號的APP,盡管聲稱他們的平臺并無違規服務,可實際卻暗藏著涉黃信息,同時,實名認證的缺乏也給用戶的分享行為帶來了不少安全隱患。那么這種裹著共享經濟外衣的“租人”APP,是否真的合乎規定?利用網絡的“灰色地帶”打擦邊球的現象又該如何監管?
以“綠色服務”為幌子的涉黃交易,每小時百元至千元
中國之聲記者在手機應用平臺搜索“租人”等關鍵詞,搜索結果顯示出“租我么”“租我”“敢租”“來租我吧”等多款APP。以來租我吧為例,其應用簡介中將產品定位為“一個共享技能和時間的平臺”,并稱“在這里,你可以找到一個人一起吃飯、聊天、看電影、健身跑步、游戲陪練”等。平臺客服表示,平臺提供的均是“綠色服務”。
平臺客服:“一般的話出租業務都是吃飯、看電影、逛街、K歌這些的,都是綠色出租。”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擺在明面上的“綠色”常規業務,正規與非法并存,其中一部分也是涉黃信息的“幌子”。多位“出租達人”都在業務范圍欄標明教你做飯、中醫按摩、當地向導等,價格區間在每小時幾十元到500元不等,也有部分女性標價每小時1000元,充值會員之后即可顯示手機號碼、微信號等。
一位標明中醫按摩服務的業務人員接通電話后表示,除了常規服務,也可以有其他服務,但需要另加費用,不通過平臺結算,而是私下交易。
業務人員1:“也可以有啊,1000元,你先加我微信吧好吧。”
另外一些業務人員的答復則頗為隱晦,一位業務技能欄標明“當地向導”的“出租達人”告訴記者,現在由于網絡嚴控,平臺不會在明面寫下部分業務范圍,但很多業務均“可商量”。
業務人員2:“你要問能做什么,你說出你想做什么,我說可以就可以,就這么簡單。”
多款“租人”APP頻現涉黃問題,平臺個人信息難辨真假
事實上,“租人”或“分享時間”APP涉黃問題,近年來有多家媒體曝光違規現象,盡管近兩年相關APP的數量有所減少,但仍有頂風作案的現象存在,且違規業務開展形式也逐漸呈現隱蔽化特點,給監管帶來很大難度。
由于線上交易、線下服務的模式,不僅難以發現涉黃問題,更容易給個人安全帶來隱患。一位在某租人平臺已經接單多次的女性業務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出租服務提供者以女性為主,不過無論是服務需求者還是服務提供者,其平臺個人身份信息均存在審核不嚴等現象,安全問題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業務人員3:“(個人信息)看不到,因為那些信息都是自己填的,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記者調查多款“租人APP”發現,除了一款軟件需要進行臉部掃描外,其他軟件在輸入手機號碼或通過第三方賬號關聯后就注冊成功,個人信息、照片均可隨意填寫和上傳。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分析,目前此類APP中有部分在打“擦邊球”,意圖在灰色地帶謀取灰色收入。
專家表示:加強監管,用戶實名制,從源頭杜絕涉黃信息
關于灰色地帶的問題,依據我國的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平臺提供者應該嚴格落實信息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的機制,實行用戶實名登記制度,平臺提供者應該加強社會責任感和法律底線的意識,不得利用APP從事這種擾亂社會公共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法規禁止活動,保障服務內容的合法合規。
也有專家表示,在不違背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一個應用程序背后的創意應該獲得其成長的空間。但如果這種創意的創造者從一開始就瞄著道德底線和法律邊界,其不合規內容便不能游離于法律規定和行政監管之外。
互聯網專家王越表示,此類APP有其所謂市場基礎,隱蔽性強,打擊難度大,在涉黃服務的灰色地帶,除了敦促平臺的提供者落實信息安全管理責任,堅決實行用戶登記實名制等相關的制度,監管部門也應當完善監督舉報機制,在“露頭就打”的基礎上,也對互聯網創業進行正向引導,從源頭堵住網絡“軟色情”和色情服務的傳播。
央廣記者 李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