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1日12:08 來源: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官網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奮進新時代,中原更出彩”為主題,定于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鄭州舉行。其中,開幕式、閉幕式分別定義9月8日晚和9月16日在鄭州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本屆運動會比賽擬安排在鄭州市6個賽區8個賽點進行。
比賽分為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其中,競賽項目17項,是運動會常設項目,分別為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民族馬術、民族健身操等。表演項目分競技、技巧和綜合三類,預計有150項左右。蘊含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體現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是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有別于其他競技類運動會的重要特點。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迄今已成功舉辦10屆,是我國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民族傳統體育賽事。運動會由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組團參賽。
本屆運動會會徽主體圖形由騰飛向上的龍、鳳及兩側的色帶組成:龍鳳形似阿拉伯數字“11”,恰為本屆運動會的屆次,又寓有“龍鳳呈祥”之意;兩側旋轉成半圓的橙色與藍綠色的色帶分別代表著黃河與長江,寓意天南地北各民族的團結凝聚。會徽輪廓與漢字“中”的輪廓相似,龍鳳相依相伴騰飛之勢,突出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主題。
吉祥物是名叫“中中”的龍娃,穿著中國傳統服飾。胸前的裝飾圖案取自鄭州出土的商代經典青銅器“商鼎”,體現舉辦地鄭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中”是河南的特色方言,鄭州自古就有“天地之中”的美譽。
本屆運動會志愿者昵稱統稱為“小紅象”,“小”寓意志愿者永遠年輕,“紅”對應本屆志愿者裝備主色調,代表志愿者噴薄而出的激情與熱情;“象”河南簡稱豫字的起源。
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踐行“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做好城市志愿服務工作,現面向全社會招募城市志愿者。
招募機構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執行工作委員會
招募人數
招募骨干城市志愿者2萬名,其他城市志愿者數量不限。
招募時間
2019年5月29日至2019年6月30日
招募條件
(一)政治堅定,樂于奉獻,無違法違紀行為;
(二)年齡在16至60周歲(計算時間截止至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前),身心健康,體能充沛,無不適應志愿服務崗位要求的病癥和病史;
(三)文明有禮,樂觀向上,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能夠自覺接受城市志愿服務支隊的統一領導和各志愿服務項目實施機構的統籌管理;
(四)能夠確保參加城市志愿者培訓,具備志愿服務崗位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在服務項目開展期間提供連續服務;
(五)全國、省、市優秀志愿者,鄭州市星級志愿者,具有大型賽會城市志愿服務經歷的申請人優先。
服務項目
(一)信息咨詢:開展鄭州市情、公共交通、重要賽事、餐飲住宿等公共信息咨詢志愿服務;
(二)文明引導:宣傳《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生態、公共秩序維護等文明引導志愿服務;
(三)清潔家園: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路長制”市容市貌大提升等開展清潔家園志愿服務;
(四)文化展示:開展中原特色文化交流、推介等志愿服務,進行戲曲、舞蹈、書畫、非遺等藝術門類的展覽、展演、展示;
(五)群防群治:開展義務巡邏、安防設施巡檢、安全隱患排查、鄰里守望互助等志愿服務;
(六)應急服務:開展醫療、交通等應急救援,突發事件協助處置等志愿服務;
(七)其它城市志愿服務:圍繞運動會開展民族團結、賽會知識宣傳以及其它志愿服務。
12月3日,記者從團省委獲悉,在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上,我省有4個項目獲金獎,10個項目獲銀獎,18個項目獲銅獎。大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水利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共同主辦。
今天是第35個國際志愿者日。吉林省志愿服務優秀項目展示暨“日行一善·德潤長春”項目推廣現場會在吉林省圖書館舉辦。“日行一善”全民公益活動項目起源于吉林省洮南市。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愿者日。5日,河北省石家莊市的最高氣溫只有四五攝氏度,近百名無償獻血志愿者從河北省血液中心出發,身穿統一的紅馬甲徒步宣傳獻血知識,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這是一個禮敬志愿者的節日,也是一個傳頌志愿精神、發揮志愿作用的重要節日,讓我們向志愿者致敬,讓“志愿者”成為我們共同的名字。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志愿服務活動廣泛開展,小紅帽、紅馬甲隨處可見,志愿者投身到疫情防控戰線的各個領域,各盡所能、各展所長,舍小家為大家、講奉獻勇擔當。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彰顯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志愿服務工作十分重視、對志愿者隊伍關愛有加。從多次指導志愿服務工作,到疫情期間專門看望慰問志愿者,再到勉勵青年志愿者不斷弘揚志愿精神、推動志愿服務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總書記對志愿者的關愛細致入微、情深意濃,對志愿服務事業的擘畫高屋建瓴、意義深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生活在河南鄭州的這一家人,用行動有力地響應了無償獻血的號召,用堅持讓一件小事變得光輝。獻血獻的多了,熟悉了關于無償獻血制度的規定,2011年河南省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成立的時候,下崗后的楊予軍開始投入志愿服務工作。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50年代,在廣袤的內蒙古草原上,由于牧民居住分散、通信落后,牧區文化生活嚴重匱乏,黨和政府的聲音也難以傳達到基層。“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規律的深刻認識,也是烏蘭牧騎贏得群眾喜愛的成功之道。
11月20日,烏鎮景區南門的慈云路上,桐鄉市公安局執勤民警楊速宏頭戴智能頭盔,只需在人群中掃一眼,便能完成對人體測溫,一旦發現發熱人員,頭盔會立刻報警,將現場情況實時傳輸到指揮部。11月20日,桐鄉烏鎮,互聯網科技成果展示館里布展基本就緒,部分展商在對展品進行最后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