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0日09:36 來源:人民日報
在源頭上守住純正的文旅要素,不斷涵養、積淀、創新、拓展,讓文旅產業真正踐行文化自信,煥發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活力。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旅游人數達55.39億人次,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97萬億元。根據“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旅游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文旅產業已進入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過去較粗放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大量復制的文旅項目賺取收益的方式已經漸入末路,而那些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傳統文化元素,卻始終在閃耀著經典的光芒。在消費者追求高品質文旅產品的需求下,文化自信是通過文旅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抓手,更是文旅產業的核心價值。
當前,文化軟實力、巧實力正通過旅游等項目發揮深層次的影響。文化自信決定著文化源頭的定力與品質,進而決定了文旅消費的品質。放眼全國,有許多擁有“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都具備各自獨特的文旅內涵,體現出“非復制”的特征,對培育開發專屬于此的消費市場,能夠產出可持續的利好。
因此,我們要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原生態,堅守文化自信,守護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核心價值。堅守本色,發掘出無法替代的個性品質,才是吸引消費者的真正動能,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守護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原汁原味”,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堅守:
通過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保護“原汁原味”的原生態生活方式。在政策層面,保障原生態居民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中所居的比例。在不影響建筑及格局的前提下,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維護原生態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劃定核心保護區,與后開發地區形成緩沖區,對居住型歷史文化街區,不應違背群眾意愿搬空原居民進行商業、旅游開發。持續提升歷史文化街區宜居性,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保障當地居民從事特色產業的生產經營等相關活動。對因提高街區安全性、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確須開展人口疏解和拆建的,必須充分尊重群眾意愿。
啟動全國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原居民資源的普查與系統調查。通過系統調查,摸清本底,形成基礎數據,為未來的保護與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形成原居民資源數據庫,通過數據上網、互聯互通、動態掌握,形成執法、管理的事實依據。積極制定激勵機制、考評辦法,促進人口資源的文化傳承,必要時應采取錄音、影像、文字等方式及時記錄留存。
將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知識產權,納入版權保護的相關法規政策。杜絕低質量的復制,保護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完善其相應權益的授予、使用機制。參考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司法實踐,以政策或立法保護歷史名城名鎮IP,對其商標的注冊費用進行減免,對冒用者進行懲罰,鼓勵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健全版權保護意識。設立專業部門,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版權授予、使用等環節行使監管、報批機制。通過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鼓勵其文化IP的衍生品創新、研發,并給予稅費減免。建議市場監督、旅游監督等行政部門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對名城名鎮名村經營的目錄做出倡導性限制,加法減法一起做。
面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使命、新要求,文旅產業應在文化自信中堅守“原汁原味”,在源頭上守住純正的文旅要素,不斷涵養、積淀、創新、拓展,讓文旅產業真正踐行文化自信,煥發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活力。
大理劍川沙溪鎮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鎮戲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楊惠銘介紹,沙溪古鎮曾經有一段時間被歷史遺忘,變成一個農業小鎮。
漫步古鎮中,城池寨堡、街巷縱橫、官宅商居、樓閣津梁、寺廟祠庵比比皆是,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散發出滄桑韻味。十一假期即將來臨,大陽古鎮邀各方游客前來品味秋日里的小確幸,領略這座名鎮兩千六百年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
日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物局聯合印發《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力爭用三年時間,建立完善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管理機制,讓全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得到妥善保護和合理利用。
11月1日,人民視頻聯合映客直播、斗魚直播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中國特色小鎮”陜西漢中青木川,這里“雞鳴三省”,秦嶺中藏著個江南古鎮。【“看美麗鄉村 慶改革開放”大型主題直播活動·圖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