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7日10:3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記者董雪 岳冉冉)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26日閉幕,活動周期間,有關部門和各地方舉辦各具特色的群眾性科技活動超過2.1萬項,參與人數超過3.1億人次。
據介紹,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圍繞“科技強國 科普惠民”,展示了一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科技創新重大成就,許多科技成果以模型、實物的形式展出,讓觀眾在參觀中認識科學,在互動中了解科學,在體驗中感受科學。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吸引了許多公眾參與,參觀人次多達15萬。全國高校、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對社會公眾開放。24日,中科院動物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以及黑龍江、湖南、四川等省同步舉辦了別開生面的“科學之夜”活動,有數萬家庭參與其中。
人工智能與人較量琴藝,以“量子力學原理”為創編思路的現代舞……在上海舉辦的閉幕式同樣給公眾帶來了一場科普盛宴,現場觀看人數達到800人。閉幕式演出借助激光、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通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傳遞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的理念,用舞美設計營造出一個“平行宇宙”的觀看空間,節目編排則以時間為主線,讓觀眾領略從過去到現在的科技飛躍。
“科學普及、提高科學素養要針對全體民眾,就算是科學家,也要不斷學習其他領域的科學知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名譽臺長葉叔華說。
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工作人員表示,為期一周的科技嘉年華,不僅是一場科技與藝術的視覺盛宴,更是人與科技、科幻與現實交融互動的魅力舞臺。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雖已落幕,但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的群眾性科技活動仍將持續舉辦,科技的盛會永不落幕。
科普大篷車是流動的科技館,是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基礎設施,是實施群眾性、社會性和經常性科普活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重要載體。科普大篷車是流動的科技館,是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基礎設施,是實施群眾性、社會性和經常性科普活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重要載體。
國家電投集團的專家在模型前向參觀者介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國和一號(CAP1400)壓水堆核電站。2020年北京云上科技周將以“科創號云上列車”為參觀牽引,設置“科技主題專線”和“三城一區專線”兩條參觀專線,展示200余個展項。
題:科技戰“疫”、大國重器、創新惠民——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看點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向大家展示了一間正在運行中的智能工廠,在5G驅動下,工廠生產線大規模使用機器人、大數據等技術,效率比傳統工廠提升了60%以上。
蠢萌的樣子,灰黑的外觀……在廣西科技活動周現場,一款新冠肺炎防控用智能巡檢機器人擔任起了現場巡查工作。上海科技節上,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走上科學紅地毯。
為廣泛宣傳展示科技創新成就和科技戰疫成效,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協調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惠及于民,8月23日上午,以“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為主題的2020年河南省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在新鄉舉行。啟動儀式上,與會領導為鄭洛新國家自創區第二屆軍民協同創新創業大賽和全省科普講解大賽的獲獎代表們頒獎。
2020年8月23日,鄭州市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暨科技創新成果展在鄭州金水科教園區河南外包產業園啟動。鄭州市政府副市長史占勇、金水區委書記張紅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裴保順、市科技局局長夏揚、市科協副主席李文龍、市衛健委黨組成員王秉貴等相關領導及各縣(市)區科技部門負責人、河南眾誠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活動。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23日在北京舉辦,湖北武漢設分會場。自2001年首次舉辦以來,全國科技活動周已連續舉辦19屆,成為公眾參與度最高、覆蓋面最廣、社會影響力最大的科普品牌活動。
18日,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舉行,會上發起了“科技素養教育提升計劃”。擁有強大科技,就需要無數像屠呦呦那樣的科學家,也需要像華為這樣的科創公司,通過自主創新贏得發展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借助數字化技術在線生成定制衣服、實時監控蜜蜂健康狀態的智慧蜂箱、為老舊小區搭建樓道代步器……記者近日來到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這些既貼近民生、又充滿科技感的項目讓人在衣食住行方面體驗到一種新鮮的“未來生活”。
用天文望遠鏡探索星空奧秘,在奇妙的生物世界游歷探險,面對面聽大咖講述科學故事……5月24日晚,公眾們迎來全國科技活動周的“科學之夜”,在夜空下體驗科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