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0日19:46 來源:健康中國
日內瓦當地時間5月18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中國代表團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記者會。會議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來衛生健康領域的進展與變化。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表示,70年來,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增長到77歲,主要健康指標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中國始終把實現全民健康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重要奮斗目標,積極探索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為全球衛生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力量。
小投入收獲大績效
“初級衛生保健”,這是記者會上的一個高頻詞。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聶春雷介紹,目前,中國基本醫保網已覆蓋全民,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520元。通過70年的努力,中國初步搭建了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用較少的投入獲得了較高的健康績效,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質量、效率和滿意度持續提高。
1978年,在阿拉木圖召開的國際初級衛生保健會議上,縣鄉村三級醫療體系、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赤腳醫生“三大法寶”得到一致認可,被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典范向發展中國家推薦,初級衛生保健的中國實踐因此成為“中國模式”的代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積極探索基層衛生綜合改革,構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賦予了“中國模式”新內涵,促進了新發展。
聶春雷舉例說,2009年,中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設立之初為9大類22項,人均基本公衛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為15元。現今,已經發展為14大類55項,2019年人均經費補助標準將提升到60元。中國一直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通過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利用醫療聯合體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資源下沉基層,促進以人為本和注重質量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基層衛生工作者的能力,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建設,并完善相關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僅2010年~2018年中央財政就累計投入近14億元,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招收培養了5萬名定向本科醫學生。通過建立智能化慢病管理信息平臺、應用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互動信息平臺、推廣可穿戴設備、開展遠程醫療等信息化技術應用,實現遠程醫療支持、自我健康管理、危險因素干預、健康教育等服務,促進了新技術在基層衛生的應用。同時,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力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全民健康覆蓋。
中國醫療隊覆蓋56個國家
在參與全球衛生治理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合作司監察專員李明柱介紹,自1963年以來,中國已向71個國家和地區派遣了2.6萬名醫護人員,為2.8億人次解除了病痛。2018年,中國首次向多米尼克、湯加和薩摩亞派出援外醫療隊,目前,中國醫療隊已覆蓋56個國家。同年,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四川)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成為全球首支非軍方的3級國際應急醫療隊。
近年來,中國參與全球衛生治理的新動作頻頻。李明柱說,中國積極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建立了多個合作機制,推進與有關國家的整體合作。目前,“一帶一路”衛生合作已納入中國與1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協議,初步建立起“一帶一路”公共衛生合作網絡、醫院合作聯盟等13個民間合作網絡和平臺。2017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世界衛生組織總部,與時任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共同見證了“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等協議的簽署。衛生援外方面,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系列峰會上宣布,未來5年將為發展中國家升級改造100所醫院和診所,實施100個“婦幼健康工程”;同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宣布,未來3年同非洲實施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目前,援尼日爾綜合醫院等項目順利推進,婦幼健康示范項目已在非洲7國開展。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應急辦公室監察專員張國新表示,現今,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平均報告時間縮短至4個小時以內,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應急體系。重點傳染病的監測覆蓋面大,實驗室監測能力大幅提升,各級各類隊伍都在完善,在應對上越來越有底氣。下一步,在對標國際規范,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還將進一步強化多邊、雙邊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衛生治理能力提升。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13日表示,在獲取衛生服務方面的不平等是導致新冠大流行的關鍵因素之一。譚德塞說,在下周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上,與會者不僅要討論如何戰勝新冠疫情,還要商討如何在各地重建更強大的衛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