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8日11:44 來源:中國網
王磊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助理研究員
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不僅覆蓋亞洲所有國家,還向世界開放,域內外代表2000余人就治國理政、維護文明多樣性、文明傳承與發揚青年責任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同時伴之以亞洲文化嘉年華、亞洲文明周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大大加深了亞洲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
中國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恰逢其時”。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搭建交流新平臺
當今的亞洲是經濟快速發展的亞洲,21世紀世界地緣格局變動的一個重大趨勢,就是亞洲的整體性崛起。新世紀以來,發展中亞洲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全球,2017年亞洲GDP總值為29.4萬億美元,占世界比重達到36.5%,而北美洲及歐洲占比為別為27.4%、26.1%。歐、美、亞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四百年來西方一家主導世界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當今的亞洲也是文明多姿多彩的亞洲,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的致辭中指出,“亞洲各國都有古老燦爛的文化,既獨樹一幟、各領風騷,又和諧共生、交相輝映。亞洲文明的多樣性賦予了亞洲文化更為豐富的色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在多姿多彩的文明背景下,亞洲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有著相似的歷史境遇、相同的夢想追求,亞洲人民期待的是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的亞洲。亞洲既需要加強經濟對話合作,也需要加強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繼博鰲亞洲論壇之后,中國主要面向亞洲搭建的又一重要對話合作機制,博鰲亞洲論壇注重經濟議題的對話合作、共同協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則是強調文明對話、交流互鑒,以文明的力量化解世界發展難題。
可以說,創建亞洲文明大會既是為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平等對話、交流互鑒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也是為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世界實現更好發展再次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倡導新文明觀
世界文明是多元化的。多元文明如何共處?西方的理念、制度、政策始終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面對紛繁復雜、挑戰層出不窮的國際形勢,西方人向來推崇斗爭學說、霸道理論,甚至還有美國學者、官員提出“文明沖突論”。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抱持文明沖突的理論和政策帶給人類的只有災難。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
在開幕式致辭中,習近平主席高度概括了中華文明的特質。他指出“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華文明鮮明的價值導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內在的生存理念。”同時,為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習主席提出四點主張,即“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中國的新文明觀為跳出西方文明沖突論的窠臼,化解世界各種復雜矛盾,實現各民族各國家的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
注入文明發展新動力
本次亞洲文明大會加深了亞洲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為亞洲乃至世界的更好發展注入文明新動力。人類在守望相助中共存,在敵視仇恨中俱損。共處在同一個世界的所有國家,無論是大國小國,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抑或實行不同制度、走不同發展道路的國家,都需要互相依賴、同舟共濟。亞洲文明大會倡導的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念,越來越成為更多人的共識,中國文化和而不同、和平共處的傳統理念,以及東盟國家倡導的平等協商的“亞洲價值”等理念,都為解決各種國際爭端、維護人類共同繁榮提供了屬于亞洲的大智慧。
同時,本次大會通過形式豐富多樣的各種分論壇和活動,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例如,在“文化旅游與人民交往”分論壇,與會嘉賓圍繞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推動人民交往、文明互鑒深入交換意見,達成重要共識,分論壇還發布了《亞洲旅游合作交流報告》,為亞洲旅游合作交流提出了真知灼見。在“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分論壇,來自亞洲及歐洲、美洲地區的政府官員、知名專家學者等圍繞“亞洲價值、全球共享”主題,交流分享亞洲文明的豐富內涵與當代價值,共同探討亞洲文明在全球化時代的新使命新作為,中國還與新加坡等國簽署了多份合作協議。
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有廣闊的世界視野,追求天下太平。中國主辦亞洲文明大會,實際踐行了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此同時,亞洲國家積極響應中國倡議,來自不同亞洲國家的領導人、官員、學者等與中國同仁一道,平等對話、相互借鑒,共同致力于為世界更好發展貢獻正能量,提供來自亞洲文明的智慧與力量。(責任編輯:郭素萍)
值得一提的是,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琉璃器中,還有一副琉璃茶碗托子具有明顯的“中國風”,這套琉璃茶具原材料產自域外,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產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題:讓文明照鑒未來——孔子誕生地舉行東西方文明對話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現場。據了解,本屆尼山論壇下設三個分論題,“東西方古老文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之治的深厚文化根基”及“中國之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將舉行1場高端對話、2場主旨演講、14場次分組對話以及“青年論壇”。
【編者按】“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賓,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聚一堂,共襄盛舉。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闡述關于文明交流的看法與主張,向世界展示中國對促進文明發展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
特朗普15日宣布美國將暫停資助世衛,招致了美國盟友——德國——各界的一致譴責。柏林文明對話研究所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貝托爾德·庫恩告訴記者,像世界衛生組織這樣的國際機構有助于協調全球抗疫資源,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為重要。
2019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這一巨大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熊奕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趨于穩定,中國出口有望在2020年全年逐步增長,到年底這一增長率將達到5%左右。
“我們主辦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明、開放、包容的中國”“我們愿同世界各國人民攜起手來,積極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
查理克亞斯認為,當中國出現老子、孔子、墨子、列子、莊子之時,古希臘涌現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2018年11月,希臘國家劇院上演中希雙語話劇《趙氏孤兒》,中方導演聯袂希方演員講述中國古代故事。
當地時間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夫婦陪同下,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當地時間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夫婦陪同下,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
徜徉在雅典衛城博物館,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來。對面是為供奉雅典娜而建的帕特農神廟,穿越千年風雨巍然挺立。舉目遠眺,斷壁殘垣、雕梁畫棟與市井的喧囂并存,咫尺之遙跨越了多少歷史煙云。習近平主席夫婦以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作為在希臘訪問的最后一場活動,似在呼應半年前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的邀約“您訪問希臘時,我會帶您去看看希臘的文物”。習主席如約而來。他說,我懷著對文明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許來到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