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7日10:35 來源:中新網(wǎng)
原標題:貝聿銘:我和我的建筑像竹子,風雨再大也只是彎彎腰
中新網(wǎng)5月17日電 綜合報道,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他把自己設計的建筑留在了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幾乎拿遍建筑界所有的世界頂級獎項,被譽為“世界現(xiàn)代建筑最后的大師”、“光線魔術師”,也被認為“創(chuàng)造了本世紀最美麗的內(nèi)部空間和外部造型。”貝聿銘曾說:“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建筑大師貝聿銘。
出身名門望族,年少赴美追夢
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生于廣州,祖籍蘇州。其家族被媒體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曾是 “蘇州四富”之一,后來持續(xù)興旺。
少年時代,貝聿銘在蘇州度過一段時光。他整日穿梭在獅子林、西花橋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橋、瀑布,在貝聿銘心中埋下“建筑”的種子,這些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印跡,讓他意識到,建筑對生活的意義。
后來,貝聿銘隨家人搬到上海,他有空就去看正在建設的上海國際飯店。也許從那時起,“建筑”的種子就開始在貝聿銘的心里漸漸萌發(fā)。
高中畢業(yè)后,父親本來希望貝聿銘赴英國攻讀經(jīng)濟學。但是貝聿銘卻赴美國求學追夢,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筑。
投筆從商,漸入公共建筑設計佳境
1945年,在哈佛讀研究生的貝聿銘被聘請為哈佛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1948年,貝聿銘加盟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擔任建筑研究部主任。這成為貝聿銘人生軌跡轉變的一個節(jié)點。
貝聿銘的職業(yè)生涯從設計公寓起步。戰(zhàn)后龐大的需求,讓他承接了無數(shù)城市規(guī)劃、居民房的工程。特別是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因為既有建筑美感又經(jīng)濟實用,深受工薪階層的歡迎。
后來,貝聿銘的設計對象逐步轉向公共建筑。
1955年,貝聿銘建立建筑師事務所。之后,美國國家大氣層研究中心的設計,讓他在美國建筑界廣為人知。
貝聿銘所設計的肯尼迪圖書館,耗時15年,被公認為美國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國建筑界因此將1979年稱為“貝聿銘年”,并授予他該年度的美國建筑學院金質(zhì)獎章。
資料圖片:肯尼迪圖書館。
最美的建筑,建筑在時間之上
法國盧浮宮的重建計劃,使貝聿銘飽受非議,卻更加歷練了他,使他堅持自己的設計初心。
質(zhì)疑從改建之初就開始,“法國這么多藝術家,沒有一個人能承擔起這項工程么?為什么要找一個外國人?”
設計方案初定,貝聿銘打算新建金字塔形入口。90%法國人反對這一方案,稱“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盧浮宮”。法國文化部長公開批評,盧浮宮前的這座金字塔是“一顆寒磣的鉆石”。
為了說服法國人,貝聿銘曾在拿破侖廣場上建造了一座1:1的實體模型,供民眾評鑒。
1988年,玻璃金字塔落成,貝聿銘被授予法國最為尊貴的榮譽騎士勛章。當記者采訪他時,他卻保持一貫的低姿態(tài)說:“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法國人對玻璃金字塔的評價,口風大變,稱其為“盧浮宮里飛來的一顆巨大寶石”,也印證了貝聿銘的話“最美的建筑,應該是建筑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資料圖片:法國盧浮宮。
完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貝聿銘“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是設計建造了香港的地標性建筑—中銀大廈。
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曾任中國銀行的行長。1918年,貝祖詒創(chuàng)立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當時,貝聿銘才1歲。
64年后,已是花甲之年的貝聿銘,重回少年成長地香港。為了向父親所做的光輝業(yè)績致敬,他接下設計中銀大廈的業(yè)務,希望賦予其“中國人的雄心”。
面對1.3億美元并不寬裕的預算,貝聿銘采用復合材料拼接技術,用混凝土固定了所有的結構組成,使得其結構鋼筋的使用只占到傳統(tǒng)技術的65%。
外形像雨后春筍的中銀大廈,落成即為當時香港第一高樓,使用面積是一旁香港匯豐銀行的兩倍,而造價不及其五分之一。
資料圖片:香港中銀大廈。
封筆之作獻給故里
無論走到哪里,貝聿銘時時不忘,自己的根在家鄉(xiāng),總是向別人介紹說“我來自中國蘇州。”
2002年,85歲高齡的他,凝聚自己一生的智慧,將封筆之作獻給了自己的故里,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親切地稱其為“最親愛的小女兒”。
貝聿銘為新館確定了“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有生之年能有機會為故鄉(xiāng)留下一個紀念,他倍感感恩榮幸。
蘇博新館的精華之一,在于主庭院的山水園。為此,貝聿銘煞費苦心,他將中國古典的山水畫融入到設計理念中,“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用石片來仿宋人米芾的“米氏云山”,呈現(xiàn)出一幅3D立體水墨山水。當時,一臺升降機把各塊石片上上下下擺弄了一周,才調(diào)到了貝律銘心中最完美的樣子。
蘇州博物館實景。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貝聿銘認為,建筑是一種社會藝術的形式,而不是流行風尚。他讓光線來做設計,運用幾何形狀,喜好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鋼材四種建筑材料。
貝聿銘多年的合作伙伴亨利 考伯,形容他是“文化意義上的男扮女裝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創(chuàng)造的有著中國風的西方建筑,無一例外的成為了全世界的瑰寶和財富。
將中國傳統(tǒng)建筑與現(xiàn)代主義相結合的香山飯店,依照桃花源靈感建造的日本美秀美術館,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卡塔爾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貝聿銘的建筑設計幾乎享譽全球。
大師已經(jīng)逝去,但其留下的建筑仍可供我們參觀游覽。“讓更多的人來建設自己的祖國”,這是貝聿銘心中的一個夙愿,有待后人一起去實現(xiàn)。(完)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23日,已故建筑大師貝聿銘位于美國曼哈頓上東城的故居上市待售,要價800萬美元。
當?shù)貢r間16日,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去世,代表作包括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BBC報道,1984年,法國大革命即將迎來200周年,時任法國總統(tǒng)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 ois Mitterrand)親自委托貝聿銘在這座曾經(jīng)的法國王宮前進行擴建工程。
據(jù)《赫芬頓郵報》消息,世界著名建筑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貝聿銘1917年出生于中國蘇州,17歲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筑,后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筑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筑研究所深造。
他先后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終生投身建筑事業(yè),曾獲多國建筑領域最高獎項,1986年里根總統(tǒng)為他頒發(fā)了自由獎章。當時,正值美國現(xiàn)代主義建筑最盛行的時期,師從現(xiàn)代主義建筑奠基人之一的格羅皮烏斯,貝聿銘用杰作奠定自己在業(yè)界的地位,幾何形體建筑也成為最鮮明的貝氏符號。
不幸的是,5月17日早間央視新聞援引外媒的報道,當?shù)貢r間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毋庸置疑,貝律銘是中國設計界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設計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低調(diào)謙虛。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最終,貝老設計的肯尼迪圖書館選址波士頓,憑海臨風,被公認為美國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當?shù)貢r間5月16日,華人建筑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據(jù)介紹,貝聿銘是蘇州人,也是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者,生前常常稱蘇州博物館新館為“我的小女兒”。17日上午,蘇州博物館官方微博發(fā)布緬懷文章稱,蘇州博物館是貝聿銘百年建筑設計人生的心血凝結,是留給蘇州人民最為珍貴的禮物,更是他最心愛的“小女兒”。
綜合報道,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 2002年,85歲高齡的他,凝聚自己一生的智慧,將封筆之作獻給了自己的故里,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親切地稱其為“最親愛的小女兒”。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貝聿銘是一位美籍華人建筑師,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后。
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于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 《華爾街日報》:貝聿銘是一個重新審視天際線和創(chuàng)造標志物的建筑師,他作品中優(yōu)雅的玻璃和金屬網(wǎng)格遍布世界。CNN:貝聿銘被視作最后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師之一,他是首位參與法國盧浮宮設計的外國建筑師,一開始受到人們反對,最后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贏得了認可。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