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5日11:25 來源:人民日報
文明成果本身就是融合交流互鑒的結果。可以說,今天的文明對話,既是一種對現實的關切,也是對歷史的呼應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讓我們更好凝聚亞洲力量。祝愿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成功舉辦,助推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
今天,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匯聚文學、藝術、影視、文物等各領域名家學者,吸引智庫、媒體、青年等不同界別代表,是一次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國際盛會,為不同文明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就在大會召開前夕,“亞洲文明聯展(藝術展):大道融通——亞洲藝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其中一件來自以色列的雕塑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雕塑主體,是兩個面對面、席地而坐的人,除了目光對視,無數絲線還將兩者連接在一起,寓意著平等的交流、多維的聯系與深刻的交融。該作品與展覽主題交相呼應,寄托著“大道融通”美好期盼,正是文明之間的“懇談”,讓不同國家有可能超越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文化傳統差異,增進政治互信,充分挖掘合作潛力。
習近平主席多次深刻闡述文明交流互鑒的意義。他強調:“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當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間,是沖突還是對話、對抗還是合作,已經成為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也是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時代之問”。在一些國家之間,諸多歷史的隔閡需要消除,諸多現實的誤解需要澄清,諸多人為的偏見更應被摒棄。事實上,能戰勝“文明較量”“文明沖突”“文明對抗”的,只能是文明對話、文明交流、文明互鑒。
許多人都記得這樣一句歌詞:“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作為諸多文明的源頭,亞洲的文明底色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引以為榮。在這片廣袤的大陸上,世界2/3的人口、1000多個民族、47個國家聚集于此,亞洲是多種文明和諧共生的代表性地區,也有條件成為多種文明互鑒交融的示范性地區。文化的多元與復雜,讓文明對話始終存在現實需要;許多國家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通,又讓文明對話有了更多可能。更重要的是,文明成果本身就是融合交流互鑒的結果。可以說,今天的文明對話,既是一種對現實的關切,也是對歷史的呼應。
探討“亞洲文明交流互鑒”,是為了明晰亞洲前途在哪里。18年前,博鰲亞洲論壇應時而生,這些年來不斷發展創新,始終堅持為亞洲謀發展;近6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顯著成就。作為重要參與力量,亞洲各國一起共事,也積極對話;除了經貿合作之外,更架設了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橋梁,深入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游、衛生、考古等各個領域的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應該說,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廣泛深入的對話則是互信的前提。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勇于變革創新、開拓前進,亞洲的未來將鏈接一個接一個的新起點。
探討“亞洲文明交流互鑒”,歸根到底是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回答人類社會向何處去,是永恒的課題。尤其是在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等思潮不斷抬頭的背景下,文明對話更有了共迎挑戰的現實針對性。世界命運應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由各國共同分享。我們推動亞洲文明對話,是為了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攜手并進。堅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諒、同舟共濟、互利共贏,我們一定能破解困擾全人類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讓我們更好凝聚亞洲力量。祝愿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成功舉辦,助推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何鼎鼎)
值得一提的是,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琉璃器中,還有一副琉璃茶碗托子具有明顯的“中國風”,這套琉璃茶具原材料產自域外,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產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題:讓文明照鑒未來——孔子誕生地舉行東西方文明對話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現場。據了解,本屆尼山論壇下設三個分論題,“東西方古老文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之治的深厚文化根基”及“中國之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將舉行1場高端對話、2場主旨演講、14場次分組對話以及“青年論壇”。
【編者按】“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賓,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聚一堂,共襄盛舉。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闡述關于文明交流的看法與主張,向世界展示中國對促進文明發展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
特朗普15日宣布美國將暫停資助世衛,招致了美國盟友——德國——各界的一致譴責。柏林文明對話研究所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貝托爾德·庫恩告訴記者,像世界衛生組織這樣的國際機構有助于協調全球抗疫資源,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為重要。
2019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這一巨大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熊奕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趨于穩定,中國出口有望在2020年全年逐步增長,到年底這一增長率將達到5%左右。
“我們主辦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明、開放、包容的中國”“我們愿同世界各國人民攜起手來,積極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
查理克亞斯認為,當中國出現老子、孔子、墨子、列子、莊子之時,古希臘涌現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2018年11月,希臘國家劇院上演中希雙語話劇《趙氏孤兒》,中方導演聯袂希方演員講述中國古代故事。
當地時間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夫婦陪同下,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當地時間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夫婦陪同下,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
徜徉在雅典衛城博物館,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來。對面是為供奉雅典娜而建的帕特農神廟,穿越千年風雨巍然挺立。舉目遠眺,斷壁殘垣、雕梁畫棟與市井的喧囂并存,咫尺之遙跨越了多少歷史煙云。習近平主席夫婦以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作為在希臘訪問的最后一場活動,似在呼應半年前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的邀約“您訪問希臘時,我會帶您去看看希臘的文物”。習主席如約而來。他說,我懷著對文明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許來到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