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3日14:55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在第十個“5.15”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即將來臨之際,5月13日。河南省公安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8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的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以來,全省共立各類經濟犯罪案件9435起,破案4850起,抓獲嫌疑人8414人,挽回一大批損失。
嚴打非法集資犯罪,有效遏制了高發勢頭
河南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總隊長李紅江表示,非法集資犯罪嚴重危害國家經濟安全,嚴重破壞金融秩序,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利益,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為維護社會穩定,較少人民群眾損失,全省公安機關按照省委、省政府“依法化解、依法管控、依法打擊”要求和公安部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專項行動的部署,始終堅持嚴打方針,始終把打擊鋒芒對準非法集資犯罪,自2015年以來持續開展偵辦非法集資案件攻堅戰,咬定新立案件、積案分別辦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目標任務不放松,充分發揮公安機關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職能作用,全省非法集資案件由2015年的822起,下降到2018年的168起,有效遏制了非法集資犯罪高發勢頭。
嚴打網絡傳銷犯罪,切實保護群眾利益
網絡傳銷有的打著“電子商務”等名義,拋出“微營銷”“網絡直銷”等概念,有的打著資本運作、投資理財名義,以資本運作、私募基金、發行原始股等為幌子,宣稱高利潤、高回報,欺騙性更大、隱蔽性更強、發展速度更快、危害范圍更廣,已成為滲入經濟金融領域的“惡性腫瘤”。網絡傳銷犯罪手法花樣翻新,迷惑性強,群眾難以識別,容易上當受騙。
為消除其危害,全省公安機關重點打擊了以“消費返利”、“資金互助”、“虛擬貨幣”、“投資理財”、“網絡游戲”等為幌子的網絡傳銷,以假借“慈善”、“扶貧”、“創新”、“均富”、“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等名義故意歪曲國家有關政策的網絡傳銷犯罪。
2018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共偵破網絡傳銷案件21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13人,查扣涉案資產24億元。
當前非法集資、網絡傳銷有哪些新的犯罪手法需警惕?
據了解,目前,非法集資犯罪主要有六種典型手法。
互聯網平臺非法集資。利用P2P網絡借貸平臺、股權眾籌、金融互助計劃等新型互聯網金融形式實施,非法集資和網絡傳銷復合犯罪;采取虛構借款人及投資項目、發布虛假招標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發售原始股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
地方交易場所非法集資。有的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場所通過授權服務機構及網絡平臺,將某些業務包裝成理財產品向社會公眾出售,承諾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涉嫌非法集資。
房地產企業變相融資。將整幢商業、服務業建筑劃分為若干個小商鋪進行銷售,通過承諾售后包租、高額返還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購,誘導公眾購買,或是在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前,以內部認購、發放VIP卡等形式,變相進行銷售融資。
虛擬理財非法集資。無實體項目支撐、無明確投資標的、無實體機構,以“互助”、“慈善”、“復利”為噱頭,以高收益、低門檻、快回報為誘餌,依托網絡進行宣傳推廣、資金運轉,靠不斷發展新的投資者實現虛高利潤,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相互交織的特征。
打著“養老”旗號引誘老年人投資。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或是以銷售保健、醫療產品名義,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親情關愛等方式騙取信任,吸引投資。
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工藝品、字畫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后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
如何防范非法集資和網絡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
1、如何防范涉眾型經濟犯罪
首先,要牢固樹立謹慎投資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的防范意識。不要盲目相信投資理財項目,不要盲目聽從宣傳廣告,不要輕信他人誘導,更不要眼紅高額回報,投資理財活動要到正規金融機構、正規交易場所,這樣才能確保自己不落入非法集資、傳銷的陷阱圈套。其次,發現非法集資、傳銷等經濟犯罪的線索要及時舉報。這類犯罪發現得越早、處置得越快,效果越好。
2、 如何識別預防網絡傳銷?
不管傳銷組織如何變換手法偽裝自己,只要同時具備“入門費”“拉人頭”“層級計酬”這三點,就可認定為涉嫌傳銷。①入門費就是要求繳納一定資金或購買一定數量產品,獲得加入資格而成為會員。②拉人頭就是發展下線,通過虛假、騙人的宣傳把更多的人發展進來。③層級計酬就是通過發展下線,形成上下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績作為計酬依據。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傳銷行為輕則違規、重則違法。呼吁廣大群眾都能積極投身到打擊和防范傳銷犯罪中來,切實認清網絡傳銷的本質和危害,遠離傳銷,抵制傳銷。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網絡化、跨境化明顯。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承諾保本保收益就是金融詐騙”“警惕高利誘惑 謹防集資詐騙”“主動參與非法證券期貨活動不受保護”……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和非法集資的宣傳、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群眾的防非意識也不斷提升。不法分子的手法不斷翻新,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和非法集資的隱蔽性也越來越強。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承諾保本保收益就是金融詐騙”“警惕高利誘惑 謹防集資詐騙”“主動參與非法證券期貨活動不受保護”……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和非法集資的宣傳、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群眾的防非意識也不斷提升。不法分子的手法不斷翻新,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和非法集資的隱蔽性也越來越強。
記者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近年來,金融犯罪呈現持續高發態勢,涉眾型金融犯罪尤為突出,新類型案件不斷增多。據最高檢統計,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案件10384件23060人,同比分別上升40.5%和50.7%;起訴集資詐騙犯罪案件1794件2987人,同比分別上升50.13%和52.24%。
近日,銀保監會等五部門發布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網絡化、跨境化明顯。
為防范金融風險,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銀保監會《關于加強保險業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5月29日至6月30日,平安產險三門峽中支將開展2020年度非法集資風險排查整治活動。
隨著后疫情時期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各位親要警防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群、QQ群、朋友圈、微博等渠道進行非法集資活動。
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教育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程,也是防范非法集資的治本之策。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自2013年起開展,各地、各部門及各行業機構重視程度逐年提升,宣傳廣度與深度不斷擴大。
隨著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我市的廣大居民有了更多的理財需求,面對眾多的選擇一些投資者缺乏正確的投資觀念,更容易被高利潤所誘惑。
長圖|金融知識課堂——如何防范非法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