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4日10: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天府綠道規(guī)劃展示中心。
本報記者宋豪新攝
西安曲江南湖公園。
本報記者張丹華攝
南寧園博園。
陳建飛攝
編者按: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曾指出,“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xù)性等方面的規(guī)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huán)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
公園不僅是一個區(qū)域的綠化帶,在規(guī)劃建設中深植于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還可成為塑造和展示城市品牌的窗口。一個公園,也可以是一座濃縮的城。“關注城市公園”系列第三篇,讓我們來探討如何打造有鮮明城市特色的公園。
用原生態(tài)美
勾勒立體的城市
■每一座城市,都應有反映該區(qū)域人文風情、自然生態(tài)的城市公園,讓人們游玩時,體會到城市風韻。
“嘿,撩撩螺!”朋友圈一聲吆喝,三五好友即刻齊聚“撩螺”——用筷子撩起螺,用嘴吸出美味的螺肉。
南寧是我國內河淡水性貝丘遺址分布數量最多、最密集的地區(qū)之一,其中位于邕江支流八尺江的江畔頂螄山遺址是目前國內外發(fā)現的同類遺址中面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距今約10000至6000年前,頂螄山快速繁殖的水生動物為先民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和豐富的食物資源,先民們依水為生,以螺貝為食,流傳至今成為南寧現代人喜愛的“撩螺”傳統。
隨著第十二屆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南寧園博園的開園,園博園里的頂螄山貝丘遺址博物館終于向世人詳盡揭示這段歷史。
“冬季到南寧看園博。”第十二屆園博會自2018年12月開始,持續(xù)至2019年5月。南寧園博園位于市中心東南方向約12公里的頂螄山,已成為立體展示南寧文化的城市公園。
南寧有北回歸線穿域而過,一年四季生機盎然,被稱作“綠城”。南寧本著“不推山、不填湖、不砍樹”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山形水系的基礎上,打造了“一閣四館兩中心、三湖六橋十八嶺、八十展園八大景”。
“以原有的清水泉水廠為核心的清泉明月景區(qū)就基本是原生態(tài)的。”南寧園博園項目總設計師李存東介紹。
清水泉水廠的地下泉水日均出水5萬立方米。這汪清泉曾經哺育了南寧市邕寧區(qū)蒲廟鎮(zhèn)的百姓,如今得到保護,繼續(xù)滋養(yǎng)萬物。自泉眼至八尺江,泉水形成一條蜿蜒的河道,成為各種魚類、水鳥覓食、聚居的自然樂園。
園博園東側的“榕蔭懷古”景點有園區(qū)內最大的兩株榕樹,榕樹周邊生態(tài)嵌草的場地鋪砌材料全部采用當地的紅砂巖。
負責園博園園林部分的南寧五象新區(qū)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園林工作部副經理黃楊介紹:“這些紅砂巖是在園博園建設中挖掘土方時發(fā)現的。因為紅砂巖的強度比較獨特,在建筑上基本沒有很大的使用價值。”
“挖掘出來的紅砂巖如果不好好利用,就要當做廢石丟棄。我們對比發(fā)現,以嵌草的形式把紅砂巖和蘆草疊塘、榕蔭懷古的草地搭配起來,效果比采購花崗巖等材料還要好。”黃楊對用紅砂巖當嵌草磚這一“創(chuàng)舉”頗為得意。
每一座城市,都應有反映該區(qū)域人文風情、自然生態(tài)的城市公園,讓人們游玩時,體會到城市風韻。“有親朋好友到南寧來旅游,我就一定會帶他來園博園看一看,在我看來,這是了解南寧最好的窗口。”南寧市民張文說。
借歷史遺存
描摹流動的文脈
■長安處處有故事,地形地貌、歷史遺存、文化典故、詩詞歌賦甚至街巷名稱都構成了西安獨特的文化符號。
王女士是西安市市區(qū)內各大公園的“常客”,早上在家門口的長樂公園溜達一圈,呼吸新鮮空氣;晚上到興慶宮公園跳跳廣場舞,休閑健身;周末再帶小孫子去大唐芙蓉園散散步。“興慶宮公園的郁金香清麗秀婉,青龍寺的櫻花漫天飛舞,西安的公園不但一園一景,而且文化氣息濃。”王女士說。
西安以厚重的歷史文化聞名于世,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年的建都史,使西安呈現出周、秦、漢、唐、明、清的完整歷史鏈條。如今的西安市正是在舉世聞名的隋唐長安城空間范圍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在現代化的城市功能中,最容易凸顯城市文化特色的當數城市公共空間。近年來,西安致力于將大唐文化精髓打造為城市品牌,凸顯城市獨特的個性與氣質。
城市公園如何有效挖掘城市特色文化?
“歷史遺存的園林苑囿是西安城市公園的基因。”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局長馮濤說,“無論是明城墻還是隋唐長安城墻遺址,都是各個歷史時期西安城市的格局烙印。如今,環(huán)繞明城墻的環(huán)城公園、勾勒隋唐長安城的唐城墻遺址公園都成為體現西安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品質、塑造城市品牌的助力要素。在唐興慶宮原址建設的興慶宮公園、在唐承天門遺址上建成的蓮湖公園等,山水景致優(yōu)美。”
“舉世罕見的大遺址也是西安建設特色城市公園的寶貴資源。在充分考慮文物保護要求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漢長安城、鎬京以及杜陵遺址特色大遺址公園建設,將大遺址轉化為城市公園。”馮濤說。
目前,大明宮遺址公園的建設,已成為大遺址轉化為城市公園的成功實例。建成后的大明宮遺址公園保存了大明宮原有的地形和地表的遺址分布,形成一個功能完備、環(huán)境優(yōu)美、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城市公共空間,將“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唐雄風以“原真”而“完整”的歷史文化形態(tài)呈現在世人面前。
“長安處處有故事,地形地貌、歷史遺存、文化典故、詩詞歌賦甚至街巷名稱都構成了西安獨特的文化符號。充分利用原址遺留的歷史文脈,講述西安故事、展現文化特質,成為文化品牌。”馮濤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04日 07 版)
世紀歡樂園位于鄭州市中州大道與隴海鐵路交匯處,占地面積 45.9 公頃(約 688 畝),建成于2003年,2004年春節(jié)開門迎客,至今已有16個年頭。按照鄭州市政府相關會議紀要精神,鄭州市世紀游樂園承包合同于2020 年4月25日到期后收回管理,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建成城市公園后免費向社會開放。
泰國曼谷市區(qū)內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這些都市“綠肺”不僅是曼谷市民休閑鍛煉的絕佳場所,也是城市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一環(huán)。
6月23日,一只蓑羽鶴寶寶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qū)艾溪湖濕地公園破殼。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成年蓑羽鶴在照顧剛剛破殼的小鶴(6月23日攝)。新華社發(fā)(余會功 攝)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給蓑羽鶴寶寶喂食。
戶外健身、綠色出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低碳生活方式,也積極加入到環(huán)保行動中。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讓我們繼續(xù)攜手,保護心中的綠水青山,共同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 “看,春風又綠咱鄭州了。鄭州市還在南水北調生態(tài)文化公園、七里河等濱河兩岸綠地建設綠道83.39公里,7條鐵路沿線綠化面積3636萬平方米,賈魯河、魏河、潮河等148公里綠道也在建設中。
10日上午,在即將建成的武漢黃家湖大道上,一批年輕志愿者身著紅馬甲,扶苗、培土、踩實、澆水……每道工序都一絲不茍。武漢市綠化委負責人介紹,作為武漢市義務植樹點,龍王尖5年累計植樹80260株,荒山變成了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