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9日15:2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王丁、韓朝陽
豫西山區的欒川曾長期“賣礦為生”,富了老板,毀了生態,苦了百姓,黑乎乎的錢變得燙手,光禿禿的山日益扎心,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近年來,綠色發展成為欒川的核心理念,山變綠,水變清,游人多了,百姓富了,“黑色”欒川實現了“綠色”蝶變。
這是4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河南省欒川重渡溝景區農家樂和農家賓館。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旅游扶貧工作,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從毀山挖礦到治企復綠 產業發展綠色化
欒川是“中國鉬都”,已探明鉬儲量亞洲第一,白鎢儲量全國第二,鉬鎢礦采選業長期是支柱產業。
“礦業一度野蠻生長,遍地開花,到20世紀90年代,全縣有千余個小礦山、小選廠。”分管環保工作的欒川縣旅游產業集聚區副主任王沖說,工礦業不能不干,但無序采礦嚴重危害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欒川工礦業治理的重點是資源整合。2008年以來,180余家小型采礦企業被整合為洛鉬集團等5家企業,落實“誰受益、誰治理,誰破壞、誰治理”。
這是4月19日拍攝的河南省欒川縣重渡溝景區一處別具風格的農家賓館。
礦產開發中,礦山揚塵、選礦廢水、冶煉廢氣是主要污染源。近年來,我國第二大鉬生產商洛鉬集團完成140余項環保項目,改進技術,更新設備,降低粉塵污染,實現生產用水循環利用,做到廢氣超低排放。該企業還投資2億余元“還舊賬”,恢復礦山植被143萬余平方米,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洛鉬集團總經理李發本說,環保也是效益,從鉬尾礦中回收低品位白鎢,不僅減少廢渣排放,還讓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鎢生產商。
資源整合的同時,欒川治理292家“散亂污”企業,并列出負面清單,禁止新上小水電、漂流等7類破壞生態的項目。
近年來,欒川鉬冶煉企業每年減排二氧化硫2.7萬余噸,完成礦山生態治理76.77萬平方米,91座尾礦庫植被恢復面積達355.5萬平方米。
目前,欒川3個地表水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超過9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20天以上,“生態立縣”成為欒川共識。
這是4月18日拍攝的河南省欒川縣陶灣鎮一處農家民宿的外景。
從“黑色”經濟到“綠色”經濟 綠水青山產業化
欒川森林覆蓋率達82.4%,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是欒川認準的發展方向。
在河南省欒川縣重渡溝景區,農民李青竹在整理山貨(4月19日攝)。
10余年前,鉬礦行業形勢大好,旅游開發卻舉步維艱,欒川提出“工業反哺旅游”,“生態產業化”取得突破。
在欒川北部開鉬礦的楊植森回到南部老家老君山,希望“集北山之財開發秀美南山”。接手老君山時,景區已欠下1400萬元的債務,楊植森將采礦賺到的13億元投入到景區開發。2007年,老君山的門票收入僅有30萬元,到2018年,老君山已成為營收1.35億元的熱門景區。
4月17日,游客在河南省欒川縣老君山景區游玩。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旅游扶貧工作,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楊植森帶動一批礦老板轉型。如今,在欒川旅游上投資超億元的13位企業家中,有11位曾是礦老板。
“近年來,欒川建設的項目80%與旅游相關。”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說,僅2016年至2018年,欒川就實施旅游業項目81個,總投資120.05億元,全程17.8公里的伊河水系建設,成為欒川耀眼的免費旅游產品。
4月17日,游客在河南省欒川縣老君山景區游玩。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旅游扶貧工作,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目前,欒川已建成2個5A級景區和6個4A級景區。2018年,欒川接待游客近1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7.4億元。
通過“品牌+企業+農戶”模式,欒川開發6大類81款優質農產品商品,帶動2萬余名群眾就業增收。欒川正打造以鎢鉬新材料和旅游為主導,現代中醫藥為新興,特色農業、健康養生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從工業強縣到旅游富民 發展成果共享化
欒川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大頭長期來源于工業。2008年,欒川財政收入17.7億元,居河南省第3位,但農民人均純收入僅3755元,遠低于河南平均水平。
“工業強縣,旅游富民,成果共享。”董炳麓說,“為讓綠色產業惠及廣大農民,我們由抓景點建設轉向推全域旅游。”
兩年前,陶灣鎮協心村村民左新繪家建起了農家賓館,沒想到一年增收近10萬元。“旺季還要雇3、4個人,他們每天也能掙70塊錢。”左新繪說。
4月19日,河南省欒川縣重渡溝景區農民劉玉蘭在制作旅游紀念品。
協心村所在的南溝有4個行政村,一度都是貧困村,1500余戶6700余人中近1/5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起,鄉村休閑游在這里興起,自行車道、登山步道等設施落地,短短3年,150余家農家樂和農家賓館在山溝里開張。依托鄉村旅游,315戶貧困戶1204人脫貧。
這是游客在河南省欒川縣重渡溝景區一處農家賓館休息(資料照片)。
為促進“黑色”反哺“綠色”,近兩年,欒川拿出3500余萬元財政資金,兩次舉辦高速免費通行旅游扶貧活動,共接待游客26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5億元,推動發展成果共享。
這是河南省欒川縣推出的“欒川印象”農產品系列(4月18日攝)。
目前,欒川15個鄉鎮中13個有景區,旅游產業累計帶動約16萬人就業增收。“全域旅游成欒川共享發展成果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產業。” 董炳麓說。2016年以來,共有1.2萬余名貧困群眾借助旅游脫貧,占全縣貧困人口的32%。(完)
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為響應國家戰略,鄭州市市政工程總公司嚴格落實各級控塵督導,積極主動配合轄區鎮辦交辦工作。響應市控塵辦號召,積極主動參加老舊社區改造志愿者服務,成立總公司“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參加“綠城使者”等志愿服務行動。得到主辦單位一致認可。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近年來,內蒙古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努力在保護礦山生態環境的同時,倒逼資源的集約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內蒙古生態環境廳巡視員張樹禮介紹,截至目前,內蒙古有52家礦山企業被自然資源部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有191家礦山企業列入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
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熱切期盼,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一定短板,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刻不容緩。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關鍵要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廣大青少年綠色生活創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后代。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不遺余力呵護綠水青山,北京懷柔的藍天,著實是一微克一微克摳出來的。 近年來,懷柔區以突破懷柔科學城為統領,以生態涵養為底線,加快推動會議休閑、影視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生產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轉變,有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綜合整治,東山縣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東山縣委書記洪泰偉表示,東山將立足海洋特色產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持續擴大綠色惠民效應。
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綜合整治,東山縣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東山縣委書記洪泰偉表示,東山將立足海洋特色產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持續擴大綠色惠民效應。
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采取實行差異化執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誠信體系建設等有效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為了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除大力節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還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李宏偉認為,未來,切實做好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等基礎性工作,應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