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6日12:58 來源:經濟日報
經過多年的快速成長,目前我國旅游業進入了黃金發展期,粗放式的增長已不合時宜。旅游業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廣西的實踐為我們帶來了啟示。近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深入八桂大地,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業發展情況展開調研。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處處是桂林”,坐擁先天優勢的廣西,在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卻沒有一味去吃大自然饋贈的老本,而是放長眼光、用深心思,為天然的旅游資源賦予了嶄新的內涵,探索發展全域旅游的新路徑。
旅游品質的提高得到了市場的印證,2018年,八桂大地共接待游客6.83億人次,僅一年的增量就達到1.6億人次,是廣西總人口的3倍還多。
中越邊境線上的德天跨國瀑布寬308米,三級落差70米,縱深60米。圖為游客在觀賞瀑布美景。
經營全域
捕魚,要踩高蹺;撈蝦,全靠燈籠;彈琴,弦只有一根;文字,個個認識卻完全念不出。這些獨特的風俗,來自我國唯一的一個海洋性少數民族——京族。京族兒女僅有20000余人,聚居在防城港東興市美麗的京族三島,4月16日,記者來到了其中的一個島嶼——萬尾島。
在萬尾島美麗的十里金灘附近,一輛房車引起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注意。“這輛房車已經在這里停了一個多月了,車主是外地游客。附近村民大多都見過他們,有時開船帶他們出海捕魚,有時幫他們加工一下海鮮,有時和他們聊聊天,講講我們京族的歷史和故事。”曾任京島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副主任的京族老鄉馮志有告訴記者。
房車一停個把月,附近村民早已見怪不怪,他們的生活與當地的旅游業已經水乳交融、難分彼此。對于游客而言,住民宿、游海灘、逛博物館、看哈亭、出海捕魚、走訪京族居民,這個島上有數不盡的旅游項目,相對應的,這些京族居民則既是民宿老板、海鮮大廚,又是出海向導,還是京族文化的傳承人和講述者。
全民參與的全域旅游給游客帶來了全方位的體驗,也正是這種豐富的體驗,拉長了旅游的長度和厚度,給當地帶來了可觀的效益。“‘五一’假期馬上到了,我們這里的民宿一床難求,每家的收入都很可觀。以前靠海吃海,糊口只有出海捕魚一條路,現在旅游發展起來了,家家都有生意做,生活越來越好。”馮志有大聲笑著說。
京族三島所在的防城港東興市,是一座位于中國西南邊陲、與越南接壤的小縣城。縣城雖小,卻十分繁榮。4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東興口岸,瓢潑大雨絲毫沒有澆滅人們往來的熱情。實時更新的大屏幕顯示,上午11時37分,當日已出入境10251人次,其中6536人次為中外游客。
通過東興口岸,走上中越友誼大橋,記者被摩肩接踵的人流擠來擠去。“隨著全域旅游的興起,東興口岸越來越火熱,2018年出入境旅客人數創了紀錄,高達1219萬人次。”東興市副市長陳佳佳告訴記者:“東興以前只是個小城鎮,自從開始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城市以來,市容市貌、市民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現在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的景區,游客一進東興,就能從方方面面享受到景區般的便利服務。”
在廣西,像東興這樣的全域旅游縣不勝枚舉。可以說,廣西縣域旅游發展的“一池活水”激活了整個自治區的全域旅游面貌。“廣西開創全域旅游新天地,最大的特點就是聚焦縣域。”廣西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甘霖說:“目前,全域旅游發展‘廣西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已經打造了27個特色旅游名縣,東興市就是其中的一個。全區111個縣中,有93個都參與了旅游的‘雙創’工作。”
北海景區公司的工作人員王蓉向游客介紹北海老街。
呵護綠色
緣木求魚、水中撈月,總是徒勞。然而,在廣西北海的紅樹林里,魚兒上樹卻成了最普通不過的景象。
漫步在金海灣紅樹林棧道上,記者向四周眺望,翠綠欲滴的紅樹林一片靜謐。然而,寧靜的樹冠下卻藏著另一番熱鬧神奇的天地。趴在欄桿上向淤泥望去,一群群鮮紅的“獨臂將軍”招潮蟹四處橫行,一條條不到一拃長的灰色小魚在海水漲潮后,便紛紛跳到了樹上。這種小魚名為彈涂魚,被稱為“魚類中的天才”,它們一生中有很多時間都不在水里度過。然而,就在幾年前,這些精明的小動物可不會輕易現身。
“這片紅樹林曾是附近漁民趕海的必經之路,穿行的漁民和參觀的游客對紅樹林帶來了一定的破壞。紅樹林生長得極慢,每長1米就需要四五十年,如果不加強保護,小動物的棲身之所就會慢慢消失。”景區工作人員俸鳳告訴記者,幾年前,景區為附近漁民專門修建了一條去趕海的道路,又大大提高了棧道的高度,讓游客無法伸手去抓小動物。
為了科學保護紅樹林,工作人員們甚至練就了抓蟲卵的絕活。“我們為樹林滅蟲害時,從不用化學藥劑,都是采用物理、生態的方法。比如我們會把害蟲天敵的卵放到樹葉上,對害蟲形成制衡。”俸鳳說。
“這些年,我們對整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更嚴、更高了。市里在招商引資的時候,與生態環保沖突的項目全部一票否決。我們在進行城市建設的時候,要求所有新建的建筑一律離海岸線300米之外……”北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韓云飛說。
嚴苛的環保政策、高門檻的招商引資,并沒有減緩當地經濟的發展速度,北海近年來反而興起了前所未有的旅游熱和投資熱。“去年全年共有3935萬游客前來,比上一年增長了28%,旅游消費達到了499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7%。”韓云飛告訴記者。
青山綠水帶來的紅利所惠及的不僅是旅游產業,記者獲悉,去年落地北海的各類投資項目數不勝數,其中,超百億元的有13個,超10億元的有70多個,當地財政收入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增長。
放眼整個廣西,人們對生態與旅游的共生關系已達成共識。“綠水青山,是廣西旅游業的立足點。近年來,廣西不斷加強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從供給端強化綠色開發,力爭建成聞名遐邇的生態旅游大公園。”甘霖說。
上林縣鼓鳴寨景區,穿著壯族傳統服裝的村民正在迎接游客。
賦予靈魂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幅象征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巨大卷軸在場地中央緩緩展開。最早出現在畫卷上的就是花山巖畫。
“左江花山巖畫是我國第49處世界文化遺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歷經千年風雨沖刷而不褪色,吸引著眾多國內外學者和游客前來考察和探奇覽勝。”崇左市寧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朱秋平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花山腳下,記者眼前駱越先民留下的巖畫美景,是當地扎實推進文旅融合的縮影。2003年廣西正式啟動左江花山巖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此后當地主管部門積極與相關單位合作,以寧明花山巖畫為重點,緊鑼密鼓地推進一系列護“花”行動。
“花山,壯語稱為‘岜萊’,即畫得花花綠綠的山,高270米、南北長350余米,臨江西壁陡峭,向江邊傾斜。”朱秋平說,巖畫以赤鐵礦和動物膠、血混合的顏料繪制,呈紅色。巖畫以人像構成主體,輔以馬、銅鼓、劍等圖像,反映了駱越社會活動的情景,是古代壯族先民留給后人的文化藝術財富。
近年來,崇左充分利用壯族與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民族的密切淵源的優勢,培育文旅市場的交流合作。通過舉辦“壯族三月三·崇左花山國際文化旅游節”和崇左特色旅游美食大賽等一系列活動,開展跨國民間文化交流,拓展旅游市場空間。此外,積極開發邊境旅游新線路,與越南10多家旅行社合作,相繼推出“中越邊關探秘游”“中越跨國胡志明足跡之旅”等旅游精品線路,推動邊境文旅融合不斷發展。
2018年,崇左市累計接待游客3655.48萬人次,同比增長41.70%,實現旅游總收入354.74億元,同比增長44.91%。其中,接待入境過夜游客人數43.12萬人次,同比增長6.96%,實現國際旅游消費16679.51萬美元,同比增長11.18%。
旅游搭臺,經貿唱戲。挖掘名人文化,凸顯縣域特色旅游。
明代的徐霞客一生游覽過大半個中國的眾多山水名勝,而上林縣澄泰鄉下金莊,是他旅行線路上逗留時間最久的地方,歷時54天,留下1.4萬字游記,上林縣因此成為“徐霞客最眷戀的地方”。
“霞客桃源景區逐漸完善徐霞客文化館、霞客棧道等設施,同時積極與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分會、江陰市徐霞客研究會專家商討,經過實地考察,2018年,徐霞客游線里程碑1號碑在這里立碑,推進了徐霞客文化和旅游開發的融合發展。”上林縣縣長藍宗耿告訴記者,景區也正在完善上林渡河公傳承學習基地,打造廣西獨特的旅游紀念品。
中越友誼大橋上,赴越南一日游的游客在合影留念。
藏富于民
坐在竹筏上,兩岸毛竹蔥郁,遠處不時傳來歡快的笛子聲,記者尋聲望去,只見一位身著壯族服飾的長者在岸邊演奏。
“吹笛子那位以前是這里的村民,現在專門在河邊吹壯族曲目供游客欣賞。”在大新縣堪圩鄉明仕村“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明仕田園,竹筏游船講解員黃光群告訴記者,景區里大部分工作人員都來自周邊的村子,通過打零工、辦民宿、加工旅游紀念品等方式,實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
如今,明仕田園景區周邊的村民放下鋤頭,走進了景區和酒店,成為服務員、講解員和船工。“我以前在家里做農活,農閑時去廣州打工。現在景區游客越來越多,最忙的時候出7趟船,月收入4500元,我很熱愛這份工作。”黃光群說。
找準發展旅游和扶貧攻堅的契合點。近年來,大新縣通過實施“農民變員工、農民變老板、土產變特產、民房變客房”的“四變工程”,扎實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目前,全縣旅游業吸納貧困戶335戶共370人就業,惠及貧困人口1352人;實施“龍頭景區+農戶創業”鄉村旅游發展方式,統一培訓、村企合作,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實現穩定增收。
說起鄉村游,游客喜歡品嘗的是當地的美食、愿意欣賞的是鄉村原生態美景。隨著當地“農家樂”旅游項目的不斷開發,村民的農副產品有了很大的消費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當地蔬果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多種行業正在隨著旅游市場的發展而走向規模化、產業化。“截至目前,協會成員有25家,平均全年接待住宿游客約3.5萬人,收入近185萬元,統一規范和管理的同時,做到不宰客、明碼標價,營造良好的旅游市場環境。”大新縣農宿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做大做強鄉村扶貧旅游這塊蛋糕,深挖鄉村文化潛在的旅游資源,以點帶面,才能促進邊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10年來,鵝泉這個落后的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村屯更美了,2017年一躍成為靖西4A級景區之一。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鵝泉景區從規劃到項目實施,都重點考慮生態保護,避免有污染的開發項目進入,建設風格與景區自然環境協調才允許建設。”靖西市新發展投資集團董事長楊召宇告訴記者,景區及周邊村屯的房屋、步道、雕塑等建設風格,突出鵝泉山水獨有的自然氣息。
鵝泉村位于靖西市新靖鎮,全村共有232戶112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6人。近年來,鵝泉以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和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開展村部念安屯民居立面與河岸風貌改造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游客不斷增加。
數據顯示,2018年底,景區年接待游客達3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600萬元,景區帶動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75人。
楊召宇說,下一步以“靜、凈、綠”為理念,把鵝泉村青山環繞、翠竹婆娑、盛產魚蝦的極具自然生態的壯鄉田園美景項目做大做強,深入挖掘潛在價值,輻射鵝泉周邊村屯的旅游業發展。(文并攝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哲 王寶會)
日前,廈門市最新認定的一批廈門市海洋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名單出爐,這9家企業全部從事以海洋生物制藥制品、海洋生物種業(含水產苗種)、海洋裝備制造等為主業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