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6日12:39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最高人民檢察院2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8年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情況。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委員、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儉介紹,2018年,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同比均上升31.7%;提起公訴4458件8325人,同比分別上升21.3%和22.3%。“2018年,檢察機關掛牌督辦了一批重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及時精準打擊犯罪。例如,最高檢掛牌督辦了江門‘1·19’假冒注冊商標案等10起重大侵犯商標權案件。”鄭新儉說。
發布會還發布了“2018年度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副廳長劉太宗說,這14件典型案例是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的縮影,有的糾正案件定性,有的追捕追訴遺漏同案犯,有的增補認定犯罪事實,有的對確有錯誤的法院裁判提出抗訴,有的提出檢察建議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有的主動服務民營經濟等,客觀反映了全國檢察機關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品質取得的成績。
打好組合拳,全方位保護知識產權
記者: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犯罪呈現出哪些新特點?在打擊知識產權犯罪方面有哪些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
鄭新儉:知識產權犯罪當前呈現的特點主要有:一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利用互聯網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數量快速增長,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銷售渠道由原來傳統的實體店面、固定場所向利用互聯網銷售等新型渠道發展,侵權作品也多以網絡方式傳播。二是案件呈現生產、物流、銷售環節分離,上下線延長,受害人分布廣及數額認定復雜等特點,查辦難度增大。三是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占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90%以上,涉及煙酒、食品、服帽、化妝品、數碼產品等多個領域。四是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手段不斷翻新,犯罪分工日趨細化,隱蔽性越來越強。
面對新的情況,在有效打擊知識產權犯罪過程中,我們應當重點關注四類問題,即如何準確認定新類型侵權是否構成犯罪,如何給新型犯罪行為準確定性,如何審查判斷鑒定意見的問題,如何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等手段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
刑事、民事、行政手段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用刑事手段可以嚴懲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但是難以有效補償權利人受到的損失,這就需要通過給予民事賠償甚至是懲罰性賠償,彌補知識產權權利人損失。行政監管機關則通過吊銷營業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等方式讓違法企業退出市場。司法實踐中,我們要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手段,努力打好組合拳,形成對知識產權的全方位保護。
鏟除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的土壤
記者:我們注意到,近年來,互聯網文學、音樂、影視、游戲、動漫、軟件等領域網絡侵權盜版犯罪不斷增多,在這些方面,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難點在哪里?檢察機關采取了哪些方式破解?
劉太宗:侵犯著作權犯罪紛紛“觸網”是近年來的一大特點。這類案件的打擊難點在于: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有隱蔽性、跨地域性等特征;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案件侵權技術手段更新快,侵權內容容易被刪改,原始證據容易滅失,證據材料收集、認定困難;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行為不斷花樣翻新,如內外勾結對抗偵查,對作品稍加改動掩飾規避查處等,帶來一系列法律適用難題;在打擊時效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被侵權的作品能夠在短時間內在網絡上無限次傳播,若不及時進行打擊,將給權利人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
檢察機關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主動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偵查機關追根溯源,更好地運用技術手段全面搜集和固定證據,并充分發揮訴訟監督職能,促進規范偵查行為,提升辦案質效。如廣東龍小衛等侵犯著作權案,犯罪分子跨境架設私服運營游戲,將運營、維護、結算等各個環節隔斷,相互以虛擬身份聯絡,在案發后將設備丟棄在境外。檢察官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充分運用專家智庫,掃除技術盲區,會同偵查人員通過技術手段復原私服游戲的整體運作流程、資金流向以及人物關系等,巧妙運用關聯證據,在境內完成取證工作,破解跨境取證難題,并對偵查機關遺漏同案犯追捕追訴,有力地指控了犯罪。
不斷加大辦案隊伍專業化建設,組建知識產權專門辦案隊伍,精準高效辦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各地檢察機關通過引進“外腦”,建立統一的知識產權專家智庫,為司法辦案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同時,加強與公安機關、行政執法機關跨地區、跨部門的協作,完善線索通報、證據移交、技術共享、案件協調等協作機制,讓藏匿在網絡背后的犯罪分子無處遁形。檢察機關還立足辦案積極延伸檢察職能,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堵塞制度漏洞,如對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者進行行政處罰、建議行政執法機關依法關停相關網站服務器等,鏟除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的土壤。
讓權利人維權更加便捷迅速
記者:知識產權案件一定程度上存在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問題,請問檢察機關應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應對?
鄭新儉:侵犯知識產權如果存在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現象是不應該的。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一定要高度重視。首先,要通過充分履行檢察職責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依法從嚴從快批捕、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提高辦案效率;加大立案監督力度,防止有罪不移、有罪不訴的情況發生;對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予以掛牌督辦,確保案件順利辦理。
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應當注重引導偵查機關全面收集侵權產品價格、違法所得數額、非法經營數額、侵權產品數量等證據,通過準確認定數額,為法院依法對犯罪分子施以財產刑提供依據。對有反復侵權、沒有悔罪表現或拒不交出違法所得等情形的被告人,檢察機關依法向法院提出對被告人不適用輕緩刑的意見,并配合法院追繳違法所得、收繳作案工具、責令賠償損失、宣告禁止令等,從源頭上摧毀犯罪分子再犯的能力。
檢察機關還充分發揮審判監督職能,依法對量刑畸輕、判處輕緩刑不當的案件提出抗訴,增大懲治力度。同時,努力為知識產權權利人節約維權成本。例如上海市檢察機關建立了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機關派駐檢察官的制度,將對權利人的檢察保護延伸至行政執法前端,確保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及時得到追究,權利人維權更加便捷迅速。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龔亮)
民法典總則編專設“監護”一節,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了家庭監護職責、國家監護制度。檢察機關要把貫徹實施民法典與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機貫通銜接,緊密結合持續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更好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綜合治理。
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7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青瓦臺首席秘書和輔佐官會議上表示,“政局混亂令國民擔憂,我作為總統深感歉意,希望混亂的局面不會持續,而是成為改革道路上最后的陣痛”。
確定這個主題,就是要牢固確立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推動憲法精神家喻戶曉。楊春雷表示,各級檢察機關采取多種形式推動憲法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促進憲法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
今年的“憲法宣傳周”,主題是“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民航總醫院殺醫案、操場埋尸案、淶源反殺案……縱觀有一個鮮明特點:用典型案例講故事、講政治、講法治。
2020年12月3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上海一中院已依法對故意殺人犯黃一川執行死刑。上海一中院在執行死刑前,依法安排罪犯黃一川會見了近親屬,充分保障了被執行罪犯的合法權益。
“三個自覺”理念的形成,便是最高檢黨組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詮釋。9月4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在京召開。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傳達學習會議精神時提出,要深刻認識把握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絕對領導。“作為地方立法工作者,我們一定要自覺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推進重要領域立法,努力開創地方立法工作新局面。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訊 據貴州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貴州省紀委省監委對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張家齊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審查調查。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30日,韓國首爾,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前往首爾大學醫院就醫。29日,韓國最高法院對前總統李明博的貪污受賄案作出終審判決,判處李明博有期徒刑17年,并取消保釋資格。
湖南省長沙市委原常委、市人民政府原常務副市長陳澤琿(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湖南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湖南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陳澤琿決定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