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2日13:40 來源:光明日報
2019高考,這些趨勢要知道
距離2019年高考還有不到50天,“最后一圈”的沖刺鈴聲即將拉響。2019年高考怎么考?持續推進的高考改革今年又有哪些新動向?備戰高考的關鍵節點,考生該格外注意什么?教育部日前出臺《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其中透露的權威信息,成為大家解讀2019年新高考改革、命題趨勢、招生政策的重要依據。特別是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份究竟如何考,今年高考命題的原則及導向,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實施進入第八個年頭,體現教育公平的優惠政策如何惠及更多優秀貧寒學子,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記者綜合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發布的政策信息,邀請專家予以權威解讀。
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試點將陸續啟動,具體措施將完善
日前,有消息稱遼寧省將試行“3+1+2”的普通高考新模式,新模式下,語文、數學、英語3門仍作為必考科目;物理、歷史作為選考科目,考生可任意選擇其中1門;2即指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選考科目。隨后遼寧省教育廳于4月19日回應此事時表示,該信息存在失實和極易引起學生誤解的內容,未經教育主管部門審核。該省高考綜合改革工作,已經完成了調研、方案起草、廣泛征求意見、會議審議等各個環節,擬于近日正式印發。
這次關于高考改革的消息,又一次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和議論。
截至目前,第二批進入試點改革的京、津、魯、瓊四省份已公布了各自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第三批進入改革的八個省份,正在加強改革協同,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訂方案,在科目選擇、高考和學考協同、分數轉換等方面進行探索。
教育部要求各地及時研究解決高考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借鑒試點經驗,完善具體舉措,確保改革平穩推進。
●考生關注
新高考改革試點以來,收到哪些效果,遇到哪些新問題?接下來推行新高考的省份,改革政策會有哪些共同點?
●專家解答
華中師范大學測量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胡向東:
通過實施學業水平考試科目“6選3”的選考制度,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成績,實行外語一年兩考,取消文理分科等措施,新高考減輕學生一考定錄取的壓力,提高了考生基礎素養、綜合能力。有調研表明,浙江、上海學生的文理交叉率分別達到了78%和80%。第一批試點改革省市為高考改革探索了路徑,達到了改革預期。特別是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的探索,打破了一考定錄取的舊有模式,擴大了高校和考生的自主權、選擇權,對中學和高校的教學都產生了正向的影響。
但是,選科走班帶來的師資、教學設施方面的不足;學業水平考試時間如何安排,以更好地與高中教學相契合;選科科目的合格考應與等級考分卷考試,以保證應有的區分度;省級招生部門和高校如何引導選考、如何提出選科要求以保證物理等應選科目的選考率等問題,也在改革探索中產生。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改革準備不足造成的,也反映出改革的方法和措施還需繼續調整完善。隨著加大投入、調整管理模式和方法等措施,很多問題正在得以解決。
高考改革是一項系統性極強、影響面極廣的事業,更加公平和更加科學的高考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借鑒以往試點經驗、完善具體舉措是改革試點省份的共同做法。
命題趨勢 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查,鼓勵解決實際問題
從哲學角度分析中醫的醫治方式;“一帶一路”視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傳播;電池正極片中的金屬回收……這些2018年的高考試題,曾讓很多人對今天的高考乃至考試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感受。
教育部提出,2019年高考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查,推動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在教學和考試中的落地落實,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事實上,“指揮棒”的調整已在此前各科高考試卷中有所體現。2018年,高考三套全國卷著重考查考生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分別選取一則啟事初稿或書信片段,要求考生找出“不合書面語體”“詞語使用不當”的地方并修改,試題提供的語言表達交流材料都與生活密切相關。
此前,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于涵曾撰文闡釋高考命題新趨勢——試卷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礎性試題,引導學生打牢知識基礎;試題之間、考點之間、學科之間相互關聯,交織成網,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考查;使用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素材,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關心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蘊含的實際問題。
●考生關注
2019年高考命題趨勢有何具體指向?如何有針對性地做最后的備考?
●一線教師解答
北京特級教師陳維賢:
大家對新高考的關注主要集中在選考科目組合等方面,卻較少關注高考內容以及考查方式。高考改革不僅是考試科目、選考方式、錄取體制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考試內容和考查方式的改革。只有轉變考試內容才能真正實現以高考引導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的提高。2015年以來,高考語文試題知識性內容越來越少了,成語、名句、文化常識等都越來越重視在情境中判斷考查。這是高考命題將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素養立意”的發展必然。
對考生而言,復習備考更應該重視學科素養的提高、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從答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考生應該摒棄答題模板和模式化、套路化答題方式,學會圍繞考點、梳理考點,訓練關鍵能力和思維方法,拓展思路,提高科學素養。如果沒有轉變觀念,依然采用海量背誦的方式,是很難提高成績的。
公平招生 繼續實施專項計劃,幫助優秀農村娃脫穎而出
目前,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95所高校大部分已經公布了2019年高校專項計劃招生簡章并接受報名。
今年,中國農業大學高校專項計劃全部為理科計劃,招收環境科學與工程類、農業工程類等30余個專業類別。陜西師范大學則招收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英語等十余個專業。兩校高校專項計劃均不低于該校本科招生規模2%。
教育部表示,將繼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同時嚴格實施區域、報考條件和資格審核,完善招生辦法。
據了解,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以及地方專項計劃三個專項,構成了當前我國重點大學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傾斜招生的公平性政策體系。
自2012年啟動以來,國家專項計劃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已由最初的安排招生計劃10000名增長至2017年的63000名。截至2017年,通過國家、地方、高校3個專項計劃的實施,重點高校共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10萬人,較2016年增加8500人,增長9.3%。
●考生關注
今年,針對農村和偏遠地區考生的專項招生計劃是否有變化?農村考生該如何報考?
●招辦主任解答
陜西師范大學招生辦主任辛向仁:
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為拓寬農村學生就讀重點高校的升學渠道,陜西師范大學等高校今年繼續實施面向貧困地區的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以及面向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農村學生的高校專項計劃。陜西師范大學國家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計劃招生400人左右。其中,高校專項計劃招收符合要求的品學兼優農村學生,安排的專業類型多樣,涵蓋了國家公費師范生、新工科、綜合型等專業,均為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專業。
今年,針對農村和偏遠地區考生的招生整體上沒有變化,但是各個高校對具體招生專業、招生人數進行了微調,大家可以翻看各校招生計劃,登錄全國統一的陽光高考平臺查詢簡章詳情。符合條件的考生需向意向學校遞交申報材料,通過學校資料審核后,確定是否具有報考資格。具有填報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資格的考生,需要仔細閱讀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的報考指南,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在對應批次填寫意向高校。
近期,不少地區的高三學生都在經歷一件人生大事——高考報名。整體而言,11月是高考報名的集中期,山東、天津、內蒙古、湖北等省份雖然暫未開啟報名,但也將在11月中下旬進行。
17歲的浙江女生李依庭,11月8日沖上了熱搜,原因有兩點:和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因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現在看,李依庭成為跨界學霸的經歷或許很難簡單復制,但她身上所彰顯的科學人文相融通的一面,對教育不乏啟示。
填報志愿時,父母不要只考慮“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報的誤區。被退檔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數在所有被投檔到該學校考生中偏低;填報專業志愿太高,且不服從專業調劑。
進一步落實“四方責任”,堅持“三防”“四早”“九嚴格”,確保常態化疫情防控一刻不放松…… 短短一天時間,北京就明確了解題方向。通過“挖掘存量、擴大增量”,北京廣泛動員40余萬人參與核酸檢測服務保障工作,高峰時設置檢測場所485個,采樣點位3424個,單日最高采樣量高達121.2萬人。
天津市2020年普通高考將于7月7日、8日舉行,新高考改革后的首次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將于7月9日、10日舉行。針對汛期等災害性天氣,公安交管部門將根據氣象部門預告,加強全路網警力部署,確保重點道路及考點周邊道路交通順暢。
賀青華介紹,原則上要求每10個普通考場設1個備用隔離考場(每考點不得少于3個)。賀青華介紹,將對考場考點空調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開展清潔消毒。記者了解到,在試卷命制、印刷、運送、保管等考試工作環節,將實施一崗多控、人技聯防,試卷運轉環節全程無死角視頻監控、無縫鏈接。
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在28日上午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確實產生了挑戰。我們還要落實應屆公費師范生全部入編入崗, 第三,引導基層就業。
要真正妥善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拓展就業渠道還是最關鍵的,要有崗位、有渠道,這是基礎。目前我國新就業形態發展迅速,比如服務預定、技術開發、內容付費等新的就業形式,我們將鼓勵畢業生到這類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就業創業。
除高三年級于2月1日已提前“網上開學”外,武漢市其它年級的中小學生,統一為今日“線上開課”。沒有寬闊的操場,沒有身邊的小伙伴,不少中小學依然別出心裁地舉行了開學典禮,地點由以前的校園全部搬到了網上。
我省2018級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將于12月24號開考,省招辦提醒考生,考試期間,如果發現作弊,考生不僅會面臨取消成績、網上通報的處罰,還可能影響高招錄取。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陳大琪:“考生發生作弊行為,取消當次考試的各科目考試成績;同時,考生違紀舞弊將記入個人誠信檔案,提供給普通高校錄取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