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石河子:高擎軍墾文化大旗

2019年04月19日19:4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76歲的李潤梅老人一大早就來到新建石河子市軍墾文化廣場,她老遠就看到了楊英武老人,兩人見面顧不上寒暄,立即開始了一天最主要的工作——練唱豫劇。

  到了傍晚,石河子軍墾文化廣場人山人海,跳舞、唱戲、寫書法、下棋,人們都把這里作為展示自己的舞臺。

  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里產生了《軍墾戰歌》《軍隊的女兒》等一大批影響全國的文學藝術作品,讓軍墾文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更影響了一大批熱血青年投身軍墾事業。這些軍墾文化基因一直延續著,并在今天發揚光大。

  書香之城的魅力

  “詩人艾青曾在石河子生活16年,他把詩歌的種子種在這里。”艾青詩歌館館長朱樺介紹。1998年11月,艾青詩歌館在石河子正式開館,以艾青詩歌的展示、學習和交流為載體,成為全國詩歌愛好者向往的地方。

  詩刊《綠風》的辦公室就在二樓,詩刊社長兼主編彭驚宇拿出剛剛出版的詩刊說:“我們是雙月刊,走的是精品辦刊方針,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數都數不清,僅去年我們舉辦的首屆全國綠風詩歌獎,就吸引全國5400多人參與,最終24人獲獎。從中可以看出,《綠風》詩刊在全國的影響。”

  從20世紀艾青在石河子播下“詩歌的火種”,到我國著名詩人楊牧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主持創辦《綠風》詩刊,石河子就成為人們心中的詩城。如今石河子市文聯作家協會里專門有詩歌協會,正式會員就有100多位。詩歌創作的發展,帶動了詩歌朗誦發展,僅石河子市詩歌朗誦藝術學會現在就有1萬多名會員。而遍布城市的中小學詩歌朗誦協會,會員就達上萬人。2017年,石河子市被授予“中國詩歌之城”稱號。

  說起石河子詩歌的基因,副市長樂旸感慨地說:“石河子擁有獨特的軍墾文化,與詩歌有著深厚的淵源。建設之初,王震、張仲瀚就寫下了‘草原秋風黃,凱歌進新疆’‘十萬雄師進天山,且守邊關且屯田’的詩句,為石河子烙下了革命浪漫主義詩魂。之后,又涌現出艾青、楊牧、楊樹、石河等一大批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詩人。近年來,石河子已形成個人熱情參與、社會團體積極組織、政府有力推動的詩歌創作良好態勢,老、中、青詩人呈階梯分布。近5年共出版詩集40余部,每年在全國重要文學刊物發表詩歌1000首左右,居西北五省區各城市之首。詩歌早就成為石河子最亮的一張名片,詩情、詩意、詩韻早已融入石河子生活的每一天、每一處,更多的人在讀詩、寫詩、愛詩。”

  相距不遠的石河子市圖書館已在全市設立了14個分館,這里可以借閱到各類圖書,舉辦多種閱讀會,更成為外地游客來石河子的首選地。“如果問我,石河子除了美景美食,還有什么最讓我留戀,我覺得就是石河子圖書館。這里不僅藏書豐富,到處飄散著書香氣息,還可以在這里聆聽本土作家的講座,通過講座感悟背后的故事,可以和文學好友一起參加詩歌朗誦會,這些都讓我難以忘懷。”山東游客吳峰說。

  群眾文化的廣泛參與

  今年69歲的邵仲英老人,腰板很直,精神頭很好。1965年她來到石河子,至今未離開過這座城市。

  2006年夏天,邵仲英在石河子市游憩廣場第一次見到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唱歌,她也加入其中。“夏天還好,到了冬天,外面冷得站不住人。社區里有一些活動室,但地方太小,太吵了也會影響居民休息。”2008年,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市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建筑面積有3000多平方米,二樓有乒乓球室、棋牌室、舞蹈室,三樓有電子閱覽室、圖書室、書畫室、市民學校,四樓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廳……

  邵仲英目前正在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市民服務中心的活動室里領著50多人練聲樂。這個合唱班最多的時候有118人,但會唱歌不等同于會聲樂,最后只剩下60人左右。讓一群老人學會相對專業的發聲、咬字、呼吸,邵仲英也不能勝任,“要特別感謝石河子市群藝館的老師,在她們的幫助下,才有了合唱團和我們大家的進步。”她說。

  2013年11月,文化部、財政部確定石河子市為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公共文化的硬件設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八師石河子市文體局局長黃海說:“我們每年堅持舉辦團場風采展演、戲曲展演及歌手大賽、文化能人大賽等,年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的各族群眾達10多萬人次。文化館還面向市民開放一系列服務項目,包括書法、美術、攝影、舞蹈、聲樂、器樂、戲曲、曲藝創作輔導等,并安排專業人員到基層開展各類免費藝術培訓。我們還承辦了新疆第三屆國際舞蹈節、慶祝建黨90周年文藝晚會、央視軍營大拜年、兵團第八屆文藝會演、央視少兒頻道‘大手牽小手’等大型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八師石河子藝術劇院黨支部書記肖帥還有一個職務——編劇。由他創作的話劇《兵團記憶》已經演出146場,豫劇《我的娘我的根》正準備前往河南進行20多場演出。提起這些,他感慨道:“石河子人愛文化,這種血脈是建城之初就種下的。我們藝術劇院幾乎所有節目都是原創的,不僅獲得眾多全國性大獎,更培養了一大批文藝骨干人才,引領了城市文化生活。”

  到石河子,如果不去遍布全市大大小小的廣場上看一看夜晚的文化活動,那就等于沒來過石河子。在這里,每天都有各種群眾文化活動,足以說明石河子群眾文化有多火熱。而“斗舞”讓石河子廣場上的文化呈現出別樣風景。來自不同區域的舞蹈愛好者,相約來一場“斗舞”,你方跳罷我上場,一場一場又一場,直到握手言歡,相約下次再“斗”。

  傳承在更廣泛的領域

  石河子有條國道穿城而過。道路旁,豎立著一個巨大的鴨蛋形建筑物——西熱電廠曾經的儲煤倉庫。現在西熱電廠停產了,儲煤倉庫沒用武之處了。怎么辦?

  別著急,它早已被影視公司看中,即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攝影棚。即將開拍的反映兵團歷史的40集電視連續劇《紅日照天山》,就在這里開始拍攝。

  讓老工業基地變成文化創意產業園,石河子正在規劃建設的八一記憶文化創業園,就要誕生在石河子市的西部,那片曾經為共和國創造過無數財富的八一棉紡織廠、八一糖廠和八一毛紡廠的老廠房里。

  “政府已經決定退出二產,發展三產,這對我們企業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機遇,我們正在積極籌備中,今年就能見成效。”石河子市西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吳國華說。

  在曾經的八一棉紡織廠里,雖說已經多年沒有生產了,但整潔的廠區仍然保持著它曾經的輝煌。新疆八棉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咸濤說:“我們企業有200多畝地,現在只有很小一部分在生產,馬上就移入其他生產工廠了。我們將在騰出的廠房土地上建設文化創業園,發展文化產業,讓這份記憶留下來。”

  還有各種文體旅游活動——桃花節、冰雪旅游文化節等,都被冠以軍墾文化之名,使這座軍人選址、軍人建設、軍人管理的城市一直保持著濃濃的軍墾文化之味,引領著新疆軍墾文化方向與潮流。

  八師石河子市黨委書記董沂峰說:“歷史文脈是城市的靈魂,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積淀和獨特氣質。石河子擁有眾多的軍墾文化地標,這是我們的優勢,更是我們發展軍墾文化的使命責任。我們要把傳承軍墾文化當作重要使命,高擎軍墾文化這面大旗。”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19日 01版)

文章關鍵詞:軍墾文化 文化創意 文化積淀 綠風 文化產業 斗舞 詩刊 光明日報 艾青詩歌館 八師 責編:張亞普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