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8日20:25 來源:經濟日報
清醒認識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短板與嚴峻考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突出成就,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已經從粗放化、外延式發展轉向集約化、內涵式發展,從規模速度競爭模式轉向質量效益競爭模式。
盡管過去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視角看,我國與美國、日本、德國等制造業先行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甚至落后于韓國等世界制造業后起之秀,總體上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環節。
在自身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方面,我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落后于全球制造強國,難以達到參與國際競爭并占據有利地位的效率要求。2018年我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為27382.27美元/人,而美國、日本、德國和韓國的這一數據分別是我國的5.85倍、3.62倍、3.39倍和3.17倍;制造業的研發投入和研發產出仍處于較低水平,且整體上呈現“研發投入強度不大、單位制造業產出專利少、產品在國際市場受到中低端壓制”的產業技術經濟特征;制造業能源利用效率并未形成全球競爭優勢,粗放的能源消耗方式不僅使制造業體系長期處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低效運轉模式,也拉低了制造業企業的效益水平,降低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嚴重限制了企業轉型發展的能力。
在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方面,我國制造業同樣面臨嚴峻考驗。
一是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上受產業鏈兩端擠壓嚴重,傳統規模優勢加速衰減。近年來制造業先行國家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實力,制造業后發國家則積極拓展規模發展空間,我國不僅要面對制造業先行國家的高端封鎖,也要面對制造業后發國家的中低端追趕。這一制造業全球市場的產業鏈兩端擠壓態勢,將進一步加劇我國制造業規模發展優勢的衰減,使制造業整體上增長趨緩,持續擴張的后勁不足。
二是在全球制造業格局中,我國制造業尚未形成質量效益優勢。在質量效益上,我們既沒有有效縮小與制造業先行國家的差距,也沒有形成相對于制造業后發國家的表征優勢,并且突破難度日益加大。我國制造業的質量效益仍然處于中低端水平,同期制造業先行國家的質量效益發展格局中,美國、日本、德國分別穩定在高端發展水平上,目前處于中高端水平的韓國也正逐步邁向高端水平。
三是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在全球產業技術創新格局中仍處于不利地位。得益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趕超契機,我國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獲得持續提升,但尚不足以明顯縮小與制造業先行國家之間的差距,有必要在鞏固當前技術能力發展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培育力度,盡快改善在全球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不利地位。
在此背景下,我們必須努力推動制造業實現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轉型升級。
牢牢抓住新時代賦予的難得機遇
應該看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較好的時代機遇。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廣闊空間。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實現這些宏偉目標,需要強大的制造業作支撐,不僅需要制造業總體規模保持平穩增長,更需要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實現重大飛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增長,規模效應和消費結構升級不但會為制造業增長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且會帶來向產業鏈中高端升級的重大機遇。
積極搶占新興產業技術制高點有助于贏得制造業創新發展先機。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處于即將取得突破的關鍵時期,與歷史上其他幾次科技革命不同,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此次科技革命中的技術差距較小。我國依托巨大的市場潛力,更是在產業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上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先發優勢。而且,隨著通信和交通技術的發展,許多技術和服務也成為可貿易品,發達國家在繼續向新興國家轉移制造業的同時,其技術和服務業中的諸多環節也不可避免地向新興國家轉移,從而為我國實現技術創新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
信息化深入發展有利于高起點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統領了世界各國制造業體系的技術升級,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與運營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歷史上,德國、日本和韓國正是抓住了信息化的機遇,實現了對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的改造和本國制造業的跨越發展;美國也是借助信息化戰略的實施,實現了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可以說,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引發重大經濟社會變革的核心技術,抓住了信息化這個核心,也就抓住了制造業跨越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抓住新一輪信息化深入發展的重大機遇,不僅可以使我國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更加高效、產品更加智能,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培育規模龐大、生機無限的新產業集群,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綠色低碳轉型將有力推動制造業實現全面革新。綠色低碳不僅體現在產業運作模式上,其本身也是時代催生的新興產業領域。在對傳統制造業進行綠色低碳升級的過程中,大量新技術和新制度層出不窮,需重新規范制造業體系的運行機制,進而將綠色低碳轉型的各個產業發展成為具有獨立產業鏈的新興產業。當前,綠色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各國必爭的制造業發展新高地,我國具有巨大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需求,通過積極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研發推廣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培育發展低碳產業和綠色經濟,將帶動制造業生產力的整體升級和生產方式的全面革新。
厘清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
當前及未來較長一個時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求在制造業增長保持基本穩定和平緩變動的前提下,以提質增效為發展重點,抓住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時間窗口”,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應該看到,新形勢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一是“供給側與需求側相匹配”的高質量發展,以消費升級為導向,通過加快產業要素升級、企業智能轉型、生產性服務業補強,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互促提升。二是“制造業體系高效運轉”的高質量發展,以建設現代化制造業體系為目標,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鏈完善、產業布局優化、節能減排部署、配套體系建設,有效提升制造業體系的運轉效率和盈利能力。三是“區域協同”的高質量發展,以區域間互補共贏為目的,通過錯位發展、產業互補、一體化布局、跨區域產業集聚區建設,實現區域間的良性協作。四是“三產協同”的高質量發展,以制造業作為高端生產要素的輸出中心,輻射帶動智慧農業、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設,形成虹吸效應與輻射效應,帶動農業和服務業的全面升級。
應對挑戰,抓住機遇,關鍵要厘清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
第一,全力完善制造業體系頂層設計,突出重點,協調推進。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涉及多個層面、多個領域的復雜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先行、決策部署落地、全盤布局調整、科學規劃輔助、任務分解執行、有力有序推進、實時評估輔助、反饋機制完善、整改落實到位、總結修正及時、政策穩定統一。
第二,準確分析現實狀況和研判未來發展趨勢,及時跟進并有效應對。在不同發展階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也要與時俱進。當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應與產業智慧供應鏈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緊密結合,用智能化全面武裝供給側,用大數據精準預測需求側,注重供需雙向互動升級。
第三,大力建設產業創新體系,注重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快高端先進技術的研發創新,國家和企業共同投資建設先進制造技術研發機構,以掌握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加快建立適用技術的擴散推廣體系,以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為目標,有效提升整個制造業體系的經濟效率。
第四,在制造業領域全面謀劃,注重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在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基礎上,超越行業邊界,有效拉動農業和服務業的內部結構與價值鏈升級。既要在制造業領域全面謀劃,也要著眼推動各產業融合發展,堅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對以制造業為核心的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的目標、指標、政策、標準融合細化。
第五,積極探索建立區域產業協作機制,注重區域間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應深化區域分工協作,使各區域各自承擔相應責任;需明晰各區域的比較優勢與比較劣勢,以及區域間互補合作的重點,進而確定各區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等具體落地方式的創新、互助與互補。
加快實施六大舉措
厘清了發展思路,還需采取務實舉措。
一是加快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以“生產模式升級”和“生產要素升級”為抓手,持續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全面提高生產線技術含量;整合行業內資源,加強產業鏈集成力度,保證節能減排達標;探索與新興產業的合作方式,實施制造業企業業務流程重組、業務外包、供應鏈合作等;大力發展準時生產、柔性生產、精益生產、大規模定制等現代生產方式,增強傳統制造業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
二是加強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制造業創新網絡;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推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制,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臺,健全以技術交易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
三是提升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密切大中型制造業生產企業與大型商業企業的利益關系,促進大中型工商企業聯合,通過自建營銷網絡、并購國外營銷網絡等方式開展自主營銷;發展具有影響力、控制力的現代國際網絡營銷體系,推動生產加工環節與品牌營銷等環節融合,促進價值鏈環節位勢的提升,打造“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品牌;大力應用信息技術促進營銷網絡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全方位開拓國際市場。
四是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積極發展智能物流系統,發展第三方物流,促使制造業企業整合、分離、外包物流業務,降低制造業運行的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強制造業企業的市場反應能力;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通過智能軟件和智能平臺的開發,實現信息化、智能化和工業化的聯動,開發工業物聯網,進一步升級電子商務的市場應用深度;有序發展金融服務業,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加快產品、服務和管理創新,增強金融服務制造業的能力。
五是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將信息化與工業化從設備融合層面深化至系統融合層面,從單個企業的融合層面深化至多企業間的工業物聯網融合層面;加快建設產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輔助支撐工業物聯網的全面推廣;加快建設完善信息化服務體系,進一步發展信息與信息化領域的高等院校或學科專業以及科研機構,發展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信息化創新體系,以及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
六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低碳、環保和循環型工業體系,從設備購買、建廠選址等源頭上嚴把企業綠色生產關,大力推進綠色增長;強化污染治理,把好排放、回收等污染物出口關,通過循環利用配套設備的技術改造措施,推動企業廢物“零排放”達標;制定相關綠色政策,規范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等等。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譚主注意到,三場峰會結束后,中國成為許多外媒報道的關注點。有媒體報道,中國推進疫苗合作應對疫情。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習近平主席提到這樣一句話,“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
譚主注意到,三場峰會結束后,中國成為許多外媒報道的關注點。有媒體報道,中國推進疫苗合作應對疫情。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習近平主席提到這樣一句話:“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
日前,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10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指出,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持續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回升,需求穩步改善。
日前,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10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指出,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持續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回升,需求穩步改善。
(記者杜海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1日發布數據,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自3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位于50%的臨界點以上,制造業總體持續回暖,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復蘇態勢。
10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2%,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為年內高點,非制造業復蘇步伐有所加快。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回升至55.5%,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服務業保持穩中有升的復蘇勢頭。
2020年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從市場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2.2%,連續4個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企業對行業持續復蘇較為樂觀。構成綜合PMI產出指數的制造業生產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3.9%和56.2%。
市場供需持續上升,經濟復蘇勢頭增強——PMI指數連續7個月處于擴張區間 9月份,中國采購經理指數明顯回升,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連續7個月處于擴張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