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4日11:0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30年前,一場由冬暖式蔬菜大棚引領的“綠色革命”從山東壽光發起,解決了北方冬天蔬菜種類單一的難題。30年后,壽光的大棚蔬菜面積已發展到60萬畝,年產蔬菜450萬噸,2018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627元,蔬菜產業讓農民群眾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30年來,壽光成為全國人民的“菜籃子”,發展出以市場為導向、以安全為底線、以科技為動力、以品牌為引領、以標準化生產為抓手、以組織化發展為路徑的“六位一體”現代農業產業化“壽光模式”。
增產轉向提質 從種蔬菜到“種技術”
走進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所展示的第七代大棚,吊掛式番茄種植、旋轉花卉栽培、現代化魚池的完美融合,讓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純天然的美景中。那么,在一個大棚內是如何實現“魚菜共生”的呢?
“我們將魚池的水作為‘營養液’提供給蔬菜,水中‘肥料’被吸收后再流回魚池,從而實現魚菜良性循環共生。”格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武學文介紹,這個大棚還配備了兩層保溫系統、環境自動控制系統、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等設施設備,使作物少受外界氣候的影響,給作物提供一個最佳生長環境。
作為壽光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及銷售新業態的集中展示平臺,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在近一年的開園時間內已接待62000多人前來參觀學習。從第一代冬暖式大棚到如今的第七代大棚,壽光從種蔬菜到“種技術”,走上了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發展之路。
1989年,壽光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從遼寧大連瓦房店請來了技術能人韓永山,并帶領另外16名村民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幾個月后,17個大棚里的黃瓜被高價一搶而空,三元朱村一下子出了17個“雙萬元戶”。第二年,在時任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的推動下,壽光建起了5130個大棚,僅大棚蔬菜生產一項,全縣增收就達6000多萬元。
如今,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很多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第六代,操作簡便,在手機上便可控制澆水、通風、補光,智能化十足。更重要的是,蔬菜都是進行貼碼銷售的,用手機掃它的“電子身份證”,便可顯示出農戶、肥料、種植情況等多項信息。
“每天我們把蔬菜運到合作社,取樣檢驗合格貼上二維碼后,才能裝車運往全國各地。有了二維碼追溯功能后,每斤蔬菜可以多賣2角,平均一年可以多掙兩萬多元,這樣既讓大家吃到了放心菜,也提高了我們的收入。”三元朱村村民王聰說。
近年來,三元朱村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樂義”牌蔬菜不僅豐富了國內市場,還遠銷歐美國家。
全產業鏈發展 實現“買全國、賣全國”
凌晨兩點到五點,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壽光農產品物流園里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輛輛貨車、農用三輪車和小卡車等交通工具從這里進進出出,交易大廳中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壽光本地的農民大多半夜開始摘菜,凌晨兩點送到物流園進行交易,來自上海、福建等省份的外地菜在凌晨五點開始交易,被送往全國20多個省份。”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彬雨介紹,如今,物流園每日的交易量都能達到近萬噸,日交易額超過3000萬元。
農產品物流園的前身是圣城街道九巷村的老蔬菜批發市場,早在20多年前,這里就聞名全國。特別是“在壽光,沒有買不到的菜,也沒有賣不了的菜”這句宣傳標語更吸引了全國很多菜農和經銷商的關注。
1998年,家在黑龍江的紀振男在電視上看到壽光的消息后,毅然決然地來到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從為別人裝車、看車做起,到成為業務經理,后來,他憑借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創建了自己的果蔬公司,主營菜花、蓮藕、甘藍,生意越做越大,每天的交易額近200萬元。
回憶起自己的創業歷程,紀振男也頗為感慨:“在老市場的時候,經常出現賒賬等情況。2009年,物流園建成后,采用一卡結算制,不需要使用現金,減少了我們的人工成本,非常方便。”
如今的物流園不僅實現了蔬菜的“買全國、賣全國”,讓壽光蔬菜從研發、生產到物流、銷售全產業鏈發展,而且由物流園和專家共同研發的“中國壽光蔬菜指數”已成為全國蔬菜價格和交易趨勢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壽光也因此成為全國蔬菜的集散、信息交流和價格形成中心。
可復制可推廣 質量興農標準先行
“目前園區已有約3000畝大棚開始種植,全部建成后將直接帶動12000多戶貧困戶增收脫貧。農民們不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和合作社入股分紅,還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山東壽光魯盛農業集團董事長李勝介紹的正是由該集團在國家級貧困縣江西省于都縣建設的蔬菜產業精準扶貧示范園,這座現代化園區給周邊的農民帶來了多重紅利。
近年來,在壽光本土領軍農業企業的帶動下,壽光的蔬菜種植技術和模式正加速推向全國各地,目前已建成和即將開工建設的農業園區共200余處。
30年來,壽光人在抓好自身蔬菜產業發展的同時,不斷把壽光蔬菜的技術、人才、標準、問題解決方案推向全國,帶動全國農民增收致富。如今,壽光常年有800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在全國30個省區市建設農業園區或指導蔬菜生產。
然而,由于企業技術和個人經驗不同,推廣過程中曾造成一定的質量差異問題。不過,2018年7月,伴隨著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落地壽光,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不到一年時間,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依托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優勢、成功經驗和創新潛力,不僅擬定了日光溫室番茄、黃瓜的全產業鏈標準,還在全市新建的18個重點園區率先推行統一農資、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檢測、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標準化管理,打造標準推廣應用樣板。
走進18個園區之一的田柳鎮示范園區,先進的設施裝備讓人眼前一亮:大型水肥一體機、多功能植保機、智能溫控等通過物聯網實現智能化管理,每畝蔬菜每年可以節省60多個人工,節水超過40%,提高肥料利用率達50%,使每個大棚、每個園區都成為“綠色車間”“綠色工廠”。這些示范園區為加快蔬菜質量標準在全國推廣應用,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樣板。
站在新的起點上,壽光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全國定位,以生產標準化、農業園區化、蔬菜品牌化、農民職業化、鄉村宜居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抓手,不斷賦予“壽光模式”新的時代內涵,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壽光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14日 01版)
近日,莎車縣阿拉買提鎮墩吾斯塘村的拱棚白菜喜獲豐收,菜農們臉上洋溢出增收的喜悅。” 近年來,阿拉買提鎮墩吾斯塘村主要以種植胡蘿卜、大白菜、馬鈴薯等反季節蔬菜為主,實現一年二茬,并積極幫助村民找到銷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農業農村部指出,全國秋收基本結束,秋糧增產已成定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我省每年還向上海供應米面及加工制品10億斤、蔬菜8億斤、瓜果4億斤…… 深化與上海的合作,是河南多年來對外開放工作的重中之重。20年來,從引進項目到產融結合,從單向承接到互利共贏,從產業合作到全方位牽手,豫滬合作帶來了新機遇,開拓了發展新空間。
今年10月,河南省優質特色農產品展會在上海舉行。目前,越來越多的河南優質農產品通過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餐對接、直供直銷、社區直送、電商銷售等形式,出現在上海市民餐桌上。
在即將到來的蔬菜供應淡季,城市“菜籃子”將面臨南菜北運損耗較大、雨雪冰凍極端天氣易發等問題,容易出現蔬菜市場異常波動。要關注農民的“菜園子”,千方百計擴大秋冬農作物播種面積;同時,要保障城市的“菜籃子”,提升農產品產銷銜接效率,引導市場供需平衡。
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大型超市里看到,很多品牌雞蛋都貼著打折標簽。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0月份全國雞蛋批發市場價格、零售價格分別為每公斤7.96元和9.41元,環比分別下跌4.7%和2.1%,同比分別下跌27.4%和24.7%。
日前,江西省龍南市舉行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90%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利用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外遷的契機,龍南市與深圳市電子信息產業聯合會等共建13.7平方公里的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城,吸引電子信息企業投資落戶。
根據省政府工作安排,現將今年前三季度省重點民生實事進展情況通報如下: 一、關于新增城鎮就業110萬人。截至9月底,8000套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已完工或交付使用4693套,完工率58.66%。
…… 這是2020年河南重點民生實事的“小目標”。截至9月底,全省累計完成宮頸癌篩查128.61萬人、乳腺癌篩查132.45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91.86%、94.61%。
2020年,廣西省北海市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爭創最優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