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0日16: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的痕跡體現在滄海桑田上,也刻寫在人的觀念演進和心靈變遷中。
老家重慶忠縣馬灌鎮厚脊溝,是渝東山區的一個古老村落。新中國成立70年來,社會大發展,家鄉的小環境也一直在革故鼎新。假期中從老人憶往、鄉親閑談中觀察村風村貌,把脈世道人心,明顯感到70年來發展進步無處不在,村民思想觀念的變化很具有代表性。
70年砥礪奮進,筑夢空間越來越廣闊,逐夢征程越來越光明。從“當兵最光榮”到“最愛公家糧”,從“孔雀東南飛”到“自己立門堂”,國家是最堅實的依靠,時代是最恢弘的舞臺。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謝中權老人回憶,“那時候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參軍名額都擠破腦袋去爭,抗美援朝時全鄉人都敲鑼打鼓來送別”。建設年代,除了當兵還可以當老師、當工人、進機關,“公家糧”是許多人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后,“打工成為萬元戶”“男上工地女進廠”成為不少人的夢想。而如今,開外賣店、辦汽修廠、做電商賣農產品等,“創業自己干”成為越來越多有志青年的首選。曙光在前,奮斗以成。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創造,為國家富強作出了重要貢獻。
70年同心同德,見證共產黨人初心不改、本色不變。從“感恩共產黨,翻身得解放”到“跟著村委走,什么都會有”,再到“小康不忘黨,貧弱有人養”,村民對黨和政府的擁護度不斷提升。86歲的丁永玖老人憶苦思甜,“舊社會苦哇,當時整條厚脊溝都是大地主的,佃農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干,還是很難養活家庭”。新中國成立,讓窮苦人翻了身,改革開放后分田到戶發展種植養殖,讓老百姓致了富。近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實行一系列惠民和扶貧政策,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困難家庭由政府出錢修新房,“新農保”成為老人養老的“半個兒子”,大家都齊聲感嘆“黨中央好、新時代好”。
70年春華秋實,精神面貌的吐故納新,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和推動著社會變革。從“是錢就要賺”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義利觀一度出現偏差,但如今逐漸向好;從“養兒防老”到“兒女都好”,重男輕女觀念有了極大改變;從“讀書多不如打工早”到“沒文化真可怕”,農民對文化的渴求更加強烈,懂文化、有知識成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思想觀念的變革是一切社會變革的先導,家鄉父老的思想和心靈變遷,成為國家巨變、社會進步的一個生動縮影。
一滴水里見太陽。觀念的革新、心靈的變化雖不像收入增加、住房改善那樣直觀,但時刻流露在人們的一顰一笑中、體現于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個人的小故事演繹成壯闊的大歷史,普通人的奮斗足跡交匯成時代的進步潮流,民族復興的傳奇就這樣不斷延續。立足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基礎,進一步積蓄能量,奮發進取,我們終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0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