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0日09:00 來源:新聞晨報
地鐵站新貼出的乘梯須知明確提出“禁止行走或奔跑”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任國強
地鐵南京東路站,一對情侶危險乘梯。
個別乘客不顧安全,坐在自動扶梯上。
晨報記者 鐘 暉
這幾天,只要你走進上海地鐵車站,自動扶梯旁醒目的全新版“自動扶梯乘梯須知”即映入眼簾。“須知”的第一條就是“禁止行走或奔跑”。這意味著登乘電梯時,大家再也不要急匆匆“趕路”了,“左行右立”也已被徹底否定,扶好扶手、站穩上下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電梯上“趕路”事故不少
自動扶梯,右側站立,左面讓出以方便有急事要“趕路”的乘客行走。這就是風行一時的“左行右立”。看上去很合理,還曾是“國際慣例”,好幾年前,它還被作為“文明出行”的倡導內容之一在滬上大力宣傳。然而,你站你的,我走我的,真的相安無事?
事實上,“左行右立”是一個陷阱。留出一條通道“誘導”乘客在電梯上步行,忽略了行走于電梯上其實是高風險行為。君不見,自動扶梯上因“趕路”而造成的傷害事故還真有點觸目驚心呢。
一年多前,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就終審判決了一起因為在自動扶梯上走動引發的糾紛案。案情是:一位50多歲的女士帶著8歲的侄女乘坐地鐵,兩人乘上行自動扶梯。當時后面有位男乘客,他想要超越前面女士的侄女。女士發現了男乘客想要向前的意圖,將侄女拉過避讓。但那時女孩已經被男乘客碰撞,站立不穩。女士為保護侄女,身體失去平衡,從扶梯上摔倒。事后,醫院診斷女士為脛腓骨干骨折,并進行了手術。經鑒定,其左腿受傷較重,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傷殘。
男乘客自然被告上法院,被要求賠償各種損失費22萬元。法院認為,男乘客從女士的侄女右側強行通過,將女孩擠向女士,導致女士為攙扶侄女而摔倒并造成后果,肇事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在酌情確定了女士因受傷產生的各項費用后,法院最后判決男乘客賠償受傷女士各種費用11萬余元。
“左行右立”加重電梯磨損
“在電梯上快速行走,不僅容易碰擦到人,引發安全事故,而且只站在扶梯右邊,受力平衡被打破,必然會加重電梯磨損,增加電梯養護的難度。”電梯專家劉工程師如是說。
劉工程師還透露,曾經在調研中發現,約80%以上的扶梯,其右側梯級鏈明顯比左側磨損嚴重,導致梯級輕微傾斜,梯級兩側擋板及梳齒板磨損加劇。
事實上,“左行右立”會導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過多的疲勞沖擊,縮短設備壽命,使扶梯頻繁發生故障。“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就是電梯在運營時,其梯級高度比人行樓梯的臺階高度要高。電梯的梯級高度為21厘米,高于樓梯近6厘米,電梯梯級最多站兩個人,乘客在運動的電扶梯上面行走或奔跑,容易踏空或被絆倒。”專家指出。
其實,客流高峰時,乘客為了“趕路”,在扶梯上快速通行,不僅節省的時間有限,而且容易造成自身和他人摔倒。從扶梯的機械設計上看,其踏步的確更高,在非緊急情況下,本身就不是考慮作為樓梯的功能使用的。乘客長時間靠電梯一側站立,電梯也會吃不消。
雖然國家規定,對所有電梯每個月都要保養至少兩次,但由此帶來的機械疲勞磨損并不一定都能通過保養解決,很可能將會涉及部件更換、報廢,影響使用壽命。
仍存習慣性“左行右立”
“上海地鐵目前日均客流超大,現在就是早高峰,你看看扶梯上,那么多乘客。你想,如果每級電梯上右面站人,左面讓出來,會造成很大的空間浪費,而并排站兩個人,通行效率反而更高,而且受力均衡,更安全。”昨天7點半,1號線徐家匯站一位乘客對記者表示。
記者發現,在徐家匯站的自動扶梯上,乘客已經不再讓出左面空位,這里已經無法走人了,大都是左右都站立著人。
多位乘客坦言,能做到文明禮讓當然最好,但如果“左行右立”的確有安全隱患,還是認可安全第一而放棄“左行右立”。“你如果有急事,可以走人行樓梯嘛,干嘛非走電梯呢。”一位乘客干脆地說。
不過,客流低谷時段,有不少乘客還是會在自動扶梯左側快速行走,看上去是想抓緊時間,在電梯上更快速地“趕路”,而右面站立著的乘客似乎也沒有什么意見,默認了這種行為。
“人不多的時候,還是會習慣站到右邊,把左邊讓出來。”一位乘客告訴記者。她還說:“好幾年前不是一直在宣傳‘左行右立’嗎,好像讓出左邊給有急事的人走是應該的,時間長了也就形成了習慣。不瞞你說,我有時為了趕時間也在電梯上快速走過,尤其是看到列車進站了,就想快點從電梯上下去,怕耽誤了乘車。”
這位女乘客的一部分說法得到了站務員的認同。4號線宜山路站一名孫姓站務員說:“我經常看到自動扶梯上左面還是會有人在行走。有的乘客想快點上下,還打招呼要求避讓,而被打招呼的乘客還很配合地避讓著。這樣的情況一般出現在電梯上人比較少的時候,而早高峰期間電梯上都是人,誰都不會讓出左面的空間給你走的,你就是想‘左行右立’也很難。”
記者近日在1號線徐家匯站、3號線虹橋路站、2號線中山公園站、4號線宜山路站看到,不少乘客在電梯上都握緊扶手,但看手機的乘客幾乎隨時可見,還有的在相互聊天而放松了扶手。
“以前很少握緊扶手,經常邊乘電梯邊玩手機,今后的確要注意,盡量不做‘低頭族’。”一名乘客說。
各地改為提倡“站穩扶好”
“‘左行右立’應該是國際慣例嘛,現在還是有乘客這樣做。這不對嗎?我不清楚啊。我有時還提醒乘客:不著急的乘客請站右邊,左面通道請讓給想快速通過的朋友走。看起來今后不能這樣說了。”昨天,63歲的地鐵志愿者王先生告訴記者。
昨天上午,王先生給記者傳來信息:“今天我到地鐵公司問了,現在不主張‘左行右立’了,所有電梯旁要重新換上新的安全提示標識。”
王先生有一點沒說錯,“左行右立”的確是在國外興起的。不過在好幾年前,日、韓、加等國相繼取消了這一提倡。日本電梯協會曾在宣傳告知中描述道:“自動扶梯是需要緊握扶手、靜止站立的乘用工具。近些年來,因為乘用者的行走而引起與其他乘用者的接觸,甚至是跌倒事故也時有發生。”
在國內,天津、南京、西安等城市也已經放棄“左行右立”,而是提倡“站穩扶好”。
連日來,記者在地鐵車站電梯口觀察,發現語音提示反復播報“請緊握扶手,不要看手機,注意腳下安全”,并沒有明確告知不要“左行右立”,目前只是在新貼出的告示中,明確宣布“禁止行走或奔跑”。
一切安全隱患都應該被驅除
上海地鐵站內的宣傳以安全方面的內容為主,著重于緊握扶手、不要看手機、注意腳下安全等注意事項的宣傳,“左行右立”也早已經不提了。
以前曾經有一部以動畫3D和真人相結合方式呈現的3D真人秀公共安全宣傳片,在上海軌交全部車站的近200個LED大屏幕和2萬多個移動電視屏上正式播出。該片在宣傳乘坐電梯安全時,也已剔除了“左行右立”的宣傳語,而是以“面向前方站穩,手握扶梯,不要探頭張望”取而代之。
“我們曾經把‘左行右立’作為一種文明進行倡導,但導致電梯受力不均以及行走導致安全的問題一直存在。我也注意到,上海的公共場所已不再有“左行右立”的引導提示。應該肯定這樣的進步。畢竟,對于最寶貴的生命,一切安全隱患都應該盡量驅除。”律師劉林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指出:電梯安全其實是一件關乎性命的大事。在這個問題上,一切必須秉持科學的態度。正所謂:“扶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乘梯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番茄紅色的封面、帶著重影的書名、淡黃色的復古書頁……拿到《秋園》的第一感覺是樸素。不僅僅是催淚 2007年,《秋園》書稿完成后,楊本芬把它留在了南京,交給二女兒章紅處理。
題:“95后”甘如意:騎車輾轉300公里回漢戰“疫”聯系醫院開具返崗證明,前往村委會辦理臨時通行證,背上餅干泡面等行囊,甘如意1月31日上午10點,騎著自行車離家,向著武漢的方向前行。” 徒步走過長江大橋,進入荊州市區時天色已黑,甘如意匆匆找個旅館,吃碗泡面過夜。
一同在特警支隊摸爬滾打,又一起調進東風路分局的老同事劉孝章說:旁人眼中老實巴交的樊樹鋒,其實是個“抓捕能手”。這樣還能發揮點余熱,幫幫別人……” 2月19日,按照樊樹鋒的生前愿望,妻子張華在器官無償捐贈書上簽了字。
1月29日,張文宏在一場疫情新聞發布會的現場采訪視頻在網絡“走紅”,語速很快,思路清晰。還有一次疫情數據分析工作做了一下午都沒完成,張文宏推掉了媒體采訪,盡管之前已經答應好了。
且看以新中國70華誕為背景板,腹地中原涂抹出了怎樣的絢麗畫面—— 總書記的關懷指導是那紅日的暖。“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革命老區、黃河岸邊,總書記語重心長、字字鏗鏘;1億中原兒女早已邁步從頭、摩拳擦掌。
(記者 楊伏山)12日晚9點50分左右,位于廈門江頭呂厝附近一建設中地鐵2號線緩建口發生地面坍塌,疑因水管斷裂造成大量的積水涌入2號線站廳、站臺、軌行區,又蔓延至1號線呂厝站廳。
曉輝在路上碰到這樣一輛貨車,貨車司機是開了一路車,吃了一路包子,而且吃了很久很久,曉輝看著看著居然都已經饞了起來,于是就上去攔停了他,想要搶他的包子吃……哦不對不對,是想要問問他知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很危險。
11月20日晚上23時許,桐柏縣公安局毛集派出所民警巡邏至S335省道李樓村炫壇組路段時,在檢查一無號牌摩托車時,駕駛人見狀迅速棄車逃竄,經民警堵截,將其成功抓獲。后經血醇檢測,張某的血液酒精濃度為197.44毫克/100毫升,屬于醉酒后駕駛機動車,涉嫌危險駕駛罪。
6月30日,葉老伯為趕著去離家300米左右的物業公司,處理垃圾清運事宜,情急之下就駕駛了6歲小孫子的玩具卡丁車駛上了馬路。日前,葉老伯因違法駕駛卡丁車上路被上海寶山警方處以1000元的處罰。
節前一天(9月21日)高峰期會提前約3小時,車站將根據具體客流變化,適時啟動客流控制措施,希望乘客能夠合理安排乘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