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9日16:52 來源:新京報
話語是觀念的外衣,陜西出臺省內會議、活動對領導同志稱呼時不加“尊敬的”、講話不稱“重要講話”的規定,主動拿繁文縟節與虛假客套開刀,這不只是為基層減負,也讓人看到了官場風氣、話語體系變革的更多可能。
堅決防止長官意志和“拍腦袋”決策、盲目舉債等行為;各調研點要保持原貌,堅決杜絕“群眾演、領導看”;省內會議、活動對領導同志稱呼時不加“尊敬的”、講話不稱“重要講話”,一般工作會議發言時不鞠躬致意……據陜西省政府官網消息,近日該省出臺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十條措施。
上個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了《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陜西此次出臺的為基層減負十條措施,正是對通知的具體細化。其中一些主要內容,與通知所要求的大幅度精簡文件和會議,讓干部從文山會海、迎評迎檢、材料報表中解脫出來,把精力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形成了明顯的呼應關系。
而此次十條措施中,省內會議、活動對領導同志稱呼時不加“尊敬的”、講話不稱“重要講話”的規定,更讓人耳目一新,也引發了頗多關注。它看似與基層減負的主題不直接掛鉤,但其背后突顯的“著力清新文風會風”的改革方向,卻直戳現實痛點。
一方面,在省內會議、活動中剔除“尊敬的”“重要講話”等客套表述,其實就是一種清新會風的示范。它有助于抑制會議時間過長,把“簡單講幾句”變成“長篇大論”等不良會風。這無疑有利于避免基層將大量精力浪費在參會、準備會議上,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減負。
另一方面,戒除會議上過度客套和虛假禮儀,更是剔除官場話語體系中形式主義之風的應有之義。
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不時出現一些代表過于“客套”的講話被領導打斷,要求直奔主題“說短話”的現象;而在前幾年,江蘇也提出類似規定,要求匯報交流發言不必再提尊稱。這些現象表明,一來,會場上的虛假客套現象,還是較為普遍,要徹底根除還任重道遠;二來,省一級將其上升到規定要求,說明政府內部對言必稱“尊敬的”“重要講話”等話語泡沫,也已有足夠的自省意識。
話語是觀念的外衣。官場之中過度的話語“講究”,也是政風的一部分。其實,不只是會議上的種種不必要且有虛假之嫌的尊稱泛濫,長期以來,一些官場內部也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特殊的話語體系,甚至還衍生出特有的官場“稱呼學”。這一現象既加劇了官場稱呼的庸俗化,也間接助長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之風,甚至由于習慣尊稱“開頭”,亦可能抑制平等交流、講真話的氛圍。
因此,省級層面能夠主動對這種不良風氣說不,值得肯定,也很有必要。因為這種不良風氣的破除,最需要的就是“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范效應”。
近年各級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但一些政府內部的“繁文縟節”,不僅無形中加大了基層負擔,也為殘留的形式主義提供了庇護,因此仍有改革、優化的空間。而從改變會場上的習慣性稱呼、不必要客套做起改革文風、會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表現,沒有“大小”之分,只有有無之別。只要是非必要的、與實際工作無關的形式、客套,都該能省就省。省級層面主動拿會場上的尊稱、繁文縟節開刀,這不只是為基層減負,也讓人看到了官場風氣、話語體系變革的更多可能。■ 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