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7日17:58 來源:金羊網
工作開始前,入殮師會先向遺體鞠躬(圖中遺體為假人模特)
文/金羊網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廖培金 圖/金羊網記者 梁喻
“死亡可能是一扇門。逝去并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我則是守門人,在這里送走無數人,并對他們說,一路好走,來世再見。”這是著名電影《入殮師》的經典臺詞,也是千千萬萬入殮師的真實寫照。
80后王星(化名)是廣州市殯儀館的一名遺體防腐整容技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逝者有尊嚴地離去。”如電影中所述的那樣,1999年從業至今的近20年里,王星無數次與死亡打交道,一直堅持用自己的技能服務逝者,以讓他們體面地走向下一程。
首次接觸遺體印象深刻
1999年,王星還不到20歲。就讀于師范院校的他,一直以為自己畢業后會成為一名老師。但臨近畢業時,他無意間從報紙上看到了廣州市殯儀館的招聘信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王星和另外幾名同學相約一起報名應聘。結果報名那天,只有王星自己一個人去。
經過層層面試、考核,他順利入職,成為廣州市殯儀館的一名員工。
“剛開始,得知自己要做的工作是給遺體防腐和化妝時,并沒有什么感觸。”王星說,入職之前,他從未和遺體打過交道,懵懵懂懂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將面對什么,然而第一次“實戰”給了他巨大的沖擊。
“首次為遺體清潔和消毒時,手指碰觸到遺體的一瞬間,‘嘭’一下,我的腦子里似乎有東西猛然炸開,頭皮發麻,整個人都空了。”王星回憶第一次接觸遺體的場景時說,“能明顯感覺遺體的觸感不一樣,似乎還留有一點體溫。”
第一次的不適并沒有嚇退王星,反而讓他更加堅定往前走。“就好像那天打了‘通關’,之后不論面對什么樣的遺體,都沒害怕過。”他說。
盡量滿足逝者家屬要求
跟著師傅學習半年后,王星通過考核才正式出師,單獨開展服務。
“剛接觸化妝,不會那么多技巧。要想更好地還原逝者樣貌,只能多練習。”王星說。但是在哪練、怎么練呢?他想出辦法:用顏料在自己的手上調色,然后和膚色進行對比。經過不斷嘗試學習,王星的技能越來越強。現在一次普通化妝,他只需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在第二屆全國民政行業遺體整容師職業技能競賽中,他還榮獲二等獎。
除了普通化妝,王星還經常遇到需要特殊整容的遺體,比如逝者遭遇車禍,頭部和四肢有缺損等。他介紹,遇此情況,需要和多位同事合作,一般是先把遺體的骨頭拼接好,再縫合組織,然后修復皮膚、進行塑形。“骨頭拼接時要根據人體結構,考慮很多細節;而且技師不認識逝者,在面部修復時只能對著照片一點點還原。“王星表示,最復雜的一次修復中,4位技師同時工作花了整整2天時間。
“有的家屬會根據逝者生前習慣提出一些具體需求,比如發型是否保留劉海、妝容偏淡還是偏濃等等。”王星說,“逝者曾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有尊嚴地離去。面對家屬要求,會盡量滿足。”
希望得到社會普遍認同
這么多年走下來,王星說,最大的動力,是父母和妻子的支持。
入職之初,王星曾猶豫過,是堅持做下去,還是回去做老師?但跟著師傅學習一段時間后,他認為這份職業是值得尊敬的,便徹底打消了轉行的念頭。
“我想在這行好好干下去,還原逝者原本的樣子。他們有尊嚴地離開人間,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認可。”他說。
父母起初也有點擔心,但最終選擇支持兒子的決定。他們告誡王星,既然要做,就要把這件事做好,不要半途而廢。
王星的妻子為了支持他的工作,放棄了在北京的工作機會,和王星在一起留在了廣州。如今,他們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8歲,小兒子1歲。“我經常跟兒子說,爸爸的工作是為了服務別人,讓其他家庭過得更好。”王星說。
不過,考慮到孩子在學校的成長環境,王星也有一些憂慮,他幾乎不主動說自己的工作單位,以免為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王星說,曾經有要好的朋友,因得知王星的工作,兩人的關系變得疏遠了。“平時那么好,突然不來往,我心里很難受,但沒辦法,這就是我的工作。”他說,“其實,我們的工作并不恐怖,也是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社會對我們行業的認同感能更高一點。”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繼面向全國選調選聘180名公務員之后,該市近期又從全市集中選拔30名副局級人選,其中“80后”18人。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上述30人均生于1978年至1983年,最小的是馬靖坤,1983年8月生,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任膠州市膠萊街道黨工委書記。
今年35歲的張聚飛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東三召鄉侯一村人,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北京打工。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11月22日,張聚飛(左)在溫室大棚內向合作社社員講解香菇管理技術。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11月22日,張聚飛(右)和合作社社員在溫室大棚內采收香菇。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在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阜平縣共建的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內,技術人員自行培育富硒乳鴿(4月29日攝)。
題:年輕,就要做強國“生力軍”——青春在創新中閃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測試指揮高芫赫是一名“90后”,3年前才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他,如今已在火星探測任務中“挑大梁”。
宏闊壯美的藍圖,照見未來的中國,也照見未來的你我;朝氣勃發的事業,讓青春的你與青春的國,相遇在最美的年華、最好的時代。湖南省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段驍峻(左)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宣傳產業發展政策(4月12日攝)。
11月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慈善榜》,恒大許家印以28億捐贈額首次成為中國首善,愛爾眼科陳邦以27億元捐贈額排名第二,珠江投資朱孟依以12億元捐贈額排名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河南首富秦英林夫婦名次創下新高,以9.6億元的捐贈額排在榜單第四位。
題:湖北東溝村:鄉村掀起“民宿熱”貧困村變“網紅村”2019年,東溝村實現經濟總收入730余萬元,旅游接待量達40余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50余萬元,帶動周邊50余戶村民就業創業,90%農村勞動力吃上了“旅游飯”,摘掉了“貧困帽”。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再次強調,“經濟特區處于改革開放最前沿”“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40年來,憑借優質的營商環境和良好的投資氛圍,經濟特區吸引大批國際知名企業落戶,開放成為基因,根植城市血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