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5日10:1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4月4日電 題:為了生命最后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
新華社記者吳振東、郭敬丹
多年前的一部日本電影,把入殮師這個職業帶進了大眾視野。在上海市龍華殯儀館,業務科副科長王剛從事的就是這樣一份“予逝者以尊嚴,予生者以慰藉”的工作。22年來,他堅守崗位,精益求精,并推動遺體修復技術向數字化邁進,賦予傳統“手工活”新的生命。近日,王剛獲頒民政部最高獎項“孺子牛獎”。
業精于勤,成就工匠
1997年的一個夏日,學徒工王剛懷著忐忑心情走進遺體化妝間,工位前是一位久病離世的老人,骨瘦如柴,身體緊緊蜷縮在一起。
師傅命令:“把雙手復位!”王剛有些遲疑,當他碰到老人手指時,那種又硬又冷的感覺迅速透過指尖傳遍全身,使他打了個激靈。師傅慢慢握起那只冰冷的手掌,放在王剛手心里:“握住他,才會有溫度。”
這是一份傳遞溫度的工作,化妝間里來了又走的年輕人很多,王剛最后堅持了下來,并逐漸從“菜鳥”磨礪成為行家里手。
王剛曾經為一個高樓墜亡的小女孩化過妝。十幾年前的整容技術,只能將外表傷口簡單縫合,小女孩幼小的面容上那不忍直視的創傷,即使用最小的美容針細細密密地縫合,還是收效甚微。遺體告別時,看到母親雙手撫摸女孩每一寸被縫合的傷口,王剛潸然淚下:“一定要努力還原逝者容顏,讓最熟悉的樣子永遠定格在家人心中。”
為了掌握人體結構,非醫學專業背景的王剛辦公室里放滿了人體結構圖、人體模型、頭骨模型、相關書籍等,他抓住一切碎片時間鉆研。晚上和周末,他去醫學院“蹭課”,一“蹭”兩三年,老師們也稱他為“編外學生”。在無數次做試驗、做塑形、畫素描的過程中,一個個難題被克服了。
日常工作中,最多的是遺體整容化妝,王剛總是做得溫馨精細,讓家人為之動容。“人體直立和平躺時的表情肌分布有所變化,化妝時要根據平躺特點構思和勾畫輪廓。只有每一個細節都到位了,才是逝者親屬心中真正的‘漂亮’。”王剛說。
對于王剛的精益求精,龍華殯儀館女子化妝組組長陳鈺深有感觸:“除了研究逝者生前照片,王剛還在與逝者親屬聊天中捕捉細節,揣摩逝者在家人心中的模樣。比如逝者平日里愛皺眉頭,他化妝時就著意增添幾條細微的皺紋,往往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地方一瞬間觸動了家人。”
巨大的爆炸沖擊波和火舌將消防員的遺體侵蝕得難以辨認。操作臺前,王剛與烈士幾乎臉貼著臉,鼻子、嘴唇、耳朵相繼成功塑形。就在旁人覺得工作已做完時,王剛又俯身細心地為烈士“再造”青春痘,直到凌晨。當戰友看到逝者安詳的儀容,無不動情:“這就是我們的兄弟!”
科技引領,開拓創新
從青澀學徒工成長為行業翹楚、“上海工匠”,王剛緊跟時代步伐,對遺體整容整形技術不懈鉆研。
水泡遺體處置之難,在于腐敗水氣泡。王剛和同事們經過多年研究和總結,提煉出水泡遺體處置“五步法”:快速消毒防腐——遺體消腫——平穩縮形——創傷修復——修正膚色。具體操作中,化學試劑的劑量、操作手法的輕重、染色程度的深淺,每一步都是關鍵。
在“東方之星”客船傾覆事件善后援助中,王剛調配出的試劑,能夠讓原本發紫發青的肌膚均勻變回原狀,幫助同事們成功修復了多具“巨人觀”遺體。
如果說手工整形是手藝,3D打印遺體修復則是技術。2009年,王剛在行業內率先開始相關探索。他運用骨骼復原技術和膠原填充等技術還原逝者容顏,并通過計算機三維掃描、虛擬成像、定點測量,通過3D雕刻機,迅速刻出面部輪廓,形成一個“定制面具”,覆蓋在逝者臉龐上。這一創舉,加快了遺體整容的速度,降低了整容師的工作強度。2016年,王剛領銜的全國首家“3D打印遺體修復工作室”在龍華殯儀館成立。
“3D打印使遺體修復技術從原來的‘手工活’邁向了數字化,未來經過大數據積累,還可以建立一個亞洲人臉型數據庫,使3D打印修復的精度更高、成本更低。”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舒嶸說。
帶教團隊,新人競出
在一次次緊急援助工作中,王剛愈發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后,他把帶團隊、建隊伍作為核心任務之一。
帶教過程中,王剛創造性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情景模擬、“頭腦風暴”等形式,提升團隊創造性。工作室還開展內部技能比武,為成員制定專項技能發展規劃,提升團隊的業務水平和操作能力。在良好的氛圍和機制作用下,各類人才已經嶄露頭角。王剛身后,更多的“王剛”正在成長。
一批又一批殯葬專業大學生也來到王剛的工作室實習。王剛很看重這些稀缺人才,他親自擬定實習方案,為每個實習生“量身定制”帶教內容,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和技術傳授給他們。
近年來,王剛還參加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遺體防腐師》的制定工作,編寫教材,出版《遺體修復》專著,參與全國性賽事的擬題、執裁、培訓等工作,不遺余力地將自身所學傳播到更廣闊的范圍。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畫出最美、最莊重的休止符。”這是王剛的愿望,更是王剛的堅守。
清明節這天,剛從北京回到淮安的李銀江馬不停蹄地趕往鎮上的公墓園,祭掃這些年從敬老院離開的71位老人。他用毛巾擦拭落在老人墓碑上的灰塵,向他們敬獻鮮花、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