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黨旗引領珞巴族百姓走上致富路

2019年04月04日10:2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行走在光明大道上——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光明日報記者 王遠方 尕瑪多吉

  在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瓊林村,村黨支部書記達娃正在給游客介紹珞巴族的傳統服飾:頭上戴的是熊皮制作的帶檐圓帽,帽后的獸皮用來抵擋射來的弓箭,上衣是由牛皮或者羊皮制作的。從珞巴族的傳統服飾上,還能清楚看到當年游牧狩獵生活留下的痕跡。

  在達娃所穿民族服飾的最顯眼處,懸掛著一顆鮮艷的黨徽。一枚小小的黨徽,折射了近幾十年來珞巴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全國人數較少的民族,南伊珞巴民族鄉是珞巴族的重要聚居地。長期以來,珞巴族深居山林,以狩獵為生,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小的時候,生活就是今天吃得飽,明天吃不飽的狀態。”78歲的珞巴族大媽亞保回憶道。當時的珞巴族群眾生活水平連最基本的溫飽都達不到,過著十分艱苦的日子。

  1965年,國務院正式批準珞巴族為我國第55個少數民族,并由政府出資修建房屋,將散居在南伊溝的珞巴族群眾從高山上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區。從此,珞巴族百姓開啟了嶄新的生活。

  下了山,樸實的珞巴族百姓以農業、畜牧業維持生活。2002年,為恢復生態環境,當地在南伊珞巴民族鄉實施退耕還林,珞巴族多年來耕種的土地被改造成了林地。“當時大部分人都是主動接受的,因為氣候條件的原因,這里的莊稼產量并不高。”談起當時的情況,達娃印象深刻。

  百姓富得快,全靠支部帶。沒了耕地的珞巴族百姓,一時為生計發愁。轉機來自南伊珞巴民族鄉旅游業的興起,憑著獨特的珞巴族文化和“世外桃源”南伊溝的美景,長期以來“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南伊珞巴民族鄉吸引了外來游客的目光。然而,當村子里的外來人逐漸增多時,珞巴族的百姓們一開始還不能適應。“那個時候,游客多了,老百姓感覺自己安寧的生活被打破了。”瓊林村黨支部書記達娃回憶道。要走致富路,首先要轉變觀念,村子里的黨員干部積極給百姓們做思想工作。“在珞巴族的文化里,老人的話是很重要的。”達娃說。

  觀念轉變了,老百姓嘗到了旅游富民的甜頭。依托著南伊溝的自然美景,南伊珞巴民族鄉瓊林村的百姓陸續參與到旅游經營中,而旁邊的才召村則主打珞巴族特色文化旅游。現如今,開家庭旅館,賣特色農產品和小吃,展示珞巴族特色文化……在南伊珞巴民族鄉,珞巴族百姓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現在村子里的百姓們每年都有旅游分紅的收入。”南伊珞巴民族鄉副鄉長次仁羅布介紹。

  除了帶領珞巴族的百姓們富起來,村子里的黨支部還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放牧是珞巴族百姓的傳統,針對牧場分散、位置較遠的實際情況,南伊珞巴民族鄉積極將支部前移。首先,支部將旗幟進行前移,讓國旗飄揚在南伊珞巴民族鄉牧區的每一個屋頂,提升百姓們的愛國意識。其次,將陣地前移,黨員干部深入珞巴族群眾在牧區設立的木屋、帳篷,積極傳達黨的政策和關懷。再次,將服務前移,針對牧區位置偏遠、人煙稀少的問題,黨支部主動將藥品、電筒等物資送到牧區百姓手中。最后,將活動前移,黨組織定期前往牧區舉行升國旗等儀式,增強百姓們的愛國情。

  除了在偏遠的牧區,村子里的百姓們也時刻能夠感受到黨支部的力量。在南伊珞巴民族鄉才召村,一張《才召村黨支部無職黨員認崗認責情況一覽表》引人注目。巡山護林崗、環境衛生崗、民族團結崗、扶貧幫困崗……村子里的珞巴族黨員積極主動承擔帶頭人的作用。“這些黨員都是咱們村子里的村民,最熟悉情況,也最能讓百姓信任。”次仁羅布說。

  在今天的南伊珞巴民族鄉,旅游業、畜牧業、林下資源采集業……多種致富渠道盤活了村子的發展道路。數十年前還過著狩獵、采集和刀耕火種原始生活的珞巴人,如今過上了衣食無憂、住房寬敞的幸福生活。“感謝共產黨!”親身經歷了這一變化的亞保老人難掩感激之情。

  珞巴族缺少本民族的文字,語言只能依靠口耳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承,這給珞巴族的文化傳承帶來了極大挑戰。據達娃介紹,近年來,村子里對于珞巴族文化的弘揚做了很多工作。附近的小學開設興趣班,向孩子們教授珞巴族的民族語言。同時村子里還會邀請一些珞巴族的老人,向孩子們講述本民族的故事,增加孩子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隨著旅游的發展,珞巴族的文化有了更好的傳播渠道。亞保大媽利用閑暇時間,將珞巴族傳統的織布、竹編工藝展現給外來人,不僅讓更多人了解了珞巴族文化,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旅游能夠帶動珞巴族文化的傳播,珞巴族文化也能促進旅游的發展。此外,政府對珞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認定,讓民族文化的傳承有了保障。

  胸前一枚小小的黨徽,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作為西藏自治區的人大代表、珞巴族的“代言人”,達娃書記不僅將珞巴族百姓的民意民情、所思所想及時反饋,并且還成了黨的政策宣傳員。“希望珞巴族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看著村子里一天天的變化,達娃說出了自己的心愿。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04日 04版)

文章關鍵詞:珞巴族 致富路 黨旗 民族鄉 達娃 光明日報 代言人 黨徽 游客 采集業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