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8日07:47 來源:人民網-圖片頻道
京海關向北京自然博物館移交化石。 東方ic供圖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 (單芳) 3月27日上午,北京海關向北京自然博物館移交罰沒化石及古生物制品交接儀式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此次北京海關將近年來查獲的76件罰沒化石及古生物制品依法向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辦理移交,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接收保管,并在儀式現場進行了化石及古生物制品展示。
據相關人員介紹,這批古生物化石產地來自于全國多個地區,其中長達兩米多的中華震旦角石,是我國華南地區距今約4.5億年晚奧陶世的一種典型“標準化石”,目前僅在中國產出,為我國所特有。另外還有產自遼西地區的狼鰭魚化石、產自河南西峽地區晚白堊世的樹枝蛋化石,以及產自甘肅和政地區的距今500多萬年的圓陸龜等。這批古生物化石的時代跨度非常大,從5億年多年前的寒武紀直至500多萬年的上新世,包括三葉蟲、直角石、海膽、狼鰭魚、陸龜、鹿頭骨、乳齒象臼齒等多個門類。
新華社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楊定華繪制) 不同介形蟲的三維復原圖。新華社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介形蟲有性生殖器官對比圖(左起一三列為化石,二四列為現代類群)。
頂著太陽,趴在戈壁灘上,拿著細毛刷子刷石頭,在厚土巨巖中滄海拾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徐星幾乎每年都和團隊去野外考察,足跡遍布新疆、東北三省、內蒙古、河北、山東、云南和湖南等地。
記者6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一個由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新近發現4億多年前地球史上出現的首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僅發生在短短20萬年之間。
11月18日,第一屆亞洲古生物學大會暨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召開,張彌曼、汪品先、殷鴻福、周志炎、吳新智、鄭守儀、陳旭、邱占祥等八位“80+”院士被中國古生物學會授予終身成就榮譽。
據外媒報道,日前,南非財政部長姆博維尼(Tito Mboweni)證實,2020年,南非將發行限量版的25蘭特的恐龍硬幣。作為對公眾需求的回應,南非鑄幣局于2019年發行了第一枚以古生物為主題的硬幣,主題為“恐龍的崛起——主龍類”。
日前,由中國古生物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我國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并證實了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微小柱齒獸”化石保存了與現生哺乳動物同樣的舌骨構造,其特征非常獨特:骨節之間有活動關節,結構呈鞍狀,區別于更原始的犬齒獸和現生爬行動物的簡單棒狀結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德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一個研究組,近期在我國湖南發現了一批立體保存的遠古海綿化石。此次,研究人員在我國湖南張家界附近的硅質磷塊巖中,發現了一批原位立體保存的海綿化石。
黃河岸邊,三門峽市澠池縣南村鄉任村上河。這個默默無聞的豫西小村落,在過去100年間,成為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爭相前往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