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7日12: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26日開啟。論壇發布《博鰲亞洲論壇新興經濟體發展2019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認為,2019年新興經濟體11國(E11)總體經濟增速大幅波動的可能性較小,與2018年基本持平的可能性較大,即按各經濟體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總量加權計算的經濟增長率為5.1%。
《報告》指出,2019年,E11經濟增長仍受各種因素影響,例如美歐貨幣政策的走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與行動、債務風險、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改革進程以及主要大國的地緣政治風險管控能力等。
關于美歐貨幣政策的走勢,《報告》提到,2019年美聯儲對加息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年內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成為共識。此外,歐洲中央銀行2019年1月議息會議紀要則表示對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考慮為銀行提供新一輪廉價長期貸款,計劃對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進行迅速分析。《報告》認為,美歐貨幣政策走勢將對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并引起匯率和國際收支的變動,并且貨幣政策調整的節奏、力度和時間節點均值得關注。
關于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與行動,《報告》表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已成為國際貿易艱難復蘇的主要掣肘因素之一。當前,一些重要的國際和區域經貿談判進展不及預期。這不僅會對未來世界貿易與投資格局帶來深遠影響,還將影響包括E11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貿易與投資增長新動力的塑造。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在貿易政策上采取更加強硬且力度更大的保護主義措施,導致全球面臨的逆全球化挑戰更加嚴峻。《報告》提到,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珀森指出,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國優先”,威脅退出全球化,施行單邊主義政策,這種退縮將會給世界和美國都帶來規則崩壞、收入和福利水平下降等十分嚴重的后果。
關于債務風險,《報告》指出,由于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居高不下,家庭部門債務逐步攀升,部分E11國家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增大。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達經濟體普遍采取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并由此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在此背景下,新興經濟體的債務水平特別是非金融部門的債務水平大幅提升。隨著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逐步消退,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趨于正常化,全球利率水平上行,導致新興經濟體的債務負擔加重,加之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致使相關國家償債能力下降,債務違約風險上升。
關于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報告》提到,2018年12月初,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維也納召開會議,與非OPEC產油國達成聯合減產的協議,決定從2019年1月起,OPEC和非OPEC產油國開始為期6個月的新一輪石油減產,減產總額提升至120萬桶/日。《報告》表示,盡管達成了協議,但不排除有國家退出的可能,且協議能否得到有效執行也存在不確定性。限產協議執行的不確定性對大宗商品價格及E11國家生產成本、財政收入可能造成影響。
關于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改革進程,《報告》指出,當前,國際社會正處于新一輪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的重塑期,各國的博弈將進一步加劇,并對國際經貿往來產生重大影響。發達國家謀求主導建立新的國際規則或制度體系,但鑒于自身實力的相對衰落和不斷加深的國際相互依賴,難以行之有效地通過傳統“遏制”手段限制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規則制定方面的話語權。在此過程中,世界貿易組織等一些現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正常運行受到干擾,并對E11的外部經濟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關于主要大國的地緣政治風險管控能力,《報告》認為,國際社會特別是主要大國之間的政策協調和風險管控能力是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重要變量。很多新興經濟體處于地緣政治熱點地區或者本身是熱點地區周邊國家,地區政治格局的走向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可忽視。如果一些熱點問題得不到解決和控制,將嚴重影響相關國家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報告》認為,基于2018年E11經濟整體運行和影響未來發展趨勢的因素分析,E11總體經濟增速大幅波動的可能性較小,但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考慮到各國將加強運用政策手段應對經濟下行風險,2019年E11經濟增速與2018年基本持平的可能性較大,即按各經濟體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總量加權計算的經濟增長率為5.1%。如果主要經濟體經濟出現衰退,則有可能對阿根廷、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E11國家經濟帶來較大的沖擊。
進入數字時代,很多企業建立了自己的征信系統,加大征信業開放力度相當于聚合這部分社會資源,促使征信服務機構提供多維度個人信用評分制度,提高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征信信息的獲取源自于公民、企業等信用主體的交易行為,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要注意做好信息安全保護。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作者:吳曉林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與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近日,據《今日俄羅斯》報道“布雷頓報告”引發了澳大利亞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布雷頓報告”是一份關于澳大利亞國防軍在2005年至2016年阿富汗戰爭期間犯下的戰爭罪行的報告。
當地時間12月2日,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三分之二的國家其平均工資水平面臨下行壓力;其他國家平均工資的增加主要是人為作用,反映出低薪工人大量失業。
《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掘報告》29日首次發布。這是河南省淅川縣下王崗遺址出土的龍山文化時期銅矛(資料照片)。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日前發布,鄭州成功入選,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入選城市中,4個中央直轄城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全部上榜;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上榜12個;28個省會首府城市,18個上榜;293個地級市,58個上榜;縣級市共387個,上榜9個。
當地時間11月30日,《紐約時報》數據庫最新數據顯示,加利福尼亞州已經報告至少121940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及死亡19151例。該州于11月29日成為美國首個報告7天內增加確診病例數據超過10萬的州。(央視記者 徐德智) (編輯 邱婧)
隨著新增病例的不斷增加,美國新冠肺炎住院病人數量也在連續刷新紀錄,本周已經突破9萬人,這使美國醫療體系高收費、亂收費的問題進一步被放大。羅斯說,為避免因醫療費造成債務負擔,一些患者甚至不敢去醫院看病,放棄必要的醫療護理,使小病拖成大病,急病拖成慢性病。
科技部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指出,融化多分布于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