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1日16:31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映象網特派北京記者 阮海峰 王韶卿 陳偉然)2018年,由全國黨媒公共信息平臺、人民網聯合河南廣播電視臺推出的節目《兩會進行時》--“河南時刻”,首次實現了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對兩會報道的跨區域聯動。今年,全國黨媒公共信息平臺、人民網繼續聯合河南廣播電視臺打造《兩會進行時》--“河南時刻”節目。
3月11日12時10分,節目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治土專家黨永富;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總工程師王杜娟;全國人大代表、鶴壁市市長郭浩;全國政協委員、洛陽師范學院院長梁留科,做客“河南時刻”,圍繞實干出新彩,河南高質量的主題,講述河南好故事,傳遞河南好聲音。
映象網、東方今報·猛犸新聞等河南廣電旗下16家媒體進行了同步直播。
黨永富:鄉村振興核心就農業高質量發展,藏糧于地就是技術創新
“總書記提到‘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讓我感觸很大。”黨永富說,因為河南是一個糧食大省,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尤其是總書記提到,打好污染攻堅戰、節肥節藥、農村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這一系列都是為了讓我們的糧食從數量往質量發展,很接地氣。”
黨永富認為,要想做好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要重在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領會好藏糧于地,貫徹好總書記在河南團指示精神,把所講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好舌尖上的安全等內容落實下去。
其次,還要重在理念創新,鄉村振興核心在農業高質量發展,藏糧于地就是技術創新,要從理念上創新,“我認為土地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農村土地污染防治人人有責,比方說塑料袋、農膜都可以少用一點,節肥節藥,農藥也是可以替代的。有數據表明,用一次農藥,六七十年也不能降解,作為農民要保護好自己的土地,要轉變思想理念,從小事做起,要有環保意識,把總書記的指示記到耳邊,樹立環保意識。”
“如果在節肥節藥、土壤污染防治技術上有短板,可以到我們西華縣學習,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個國家來我們這里學習土壤污染防治的先進經驗。”黨永富相信,西華的經驗不但可以推動我們河南農業高質量發展,還可以引領世界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王杜娟:打破“洋盾構”壟斷,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
長期以來,國內盾構機市場完全依賴進口,不僅價格昂貴、制造周期長,關鍵技術也受制于人。
2006年年初,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啟動了第一臺盾構樣機的制造。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王杜娟和同事們終于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擁有部分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土壓平衡盾構機,其整機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9年2月25日,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兩臺土壓平衡盾構機成功通過現場驗收,正式交付日本西松建設公司,這是中鐵裝備集團首次為日本客戶提供盾構設備,隨后又先后接到數個國外訂單,走進了歐洲地區,這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個范例。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時,強調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習總書記看到我們的大國重器有這么好的發展,特別高興,‘三個轉變’確實是我們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非常重要的指引。整個行業也在沿著這個方向走,所以我們的制造業才走到了今天。這些年發展下來,我們也創造了非常多的產品,我們一直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的要求,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做好盾構制造創新的工作。”
郭浩: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培育發展新優勢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視察指導工作,殷切期望中原更加出彩,并提出打好“四張牌”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以強化基礎能力建設為主導推進培育發展新優勢。
為貫徹落實總書記要求,鶴壁市制定出臺了打好“四張牌”五年行動方案。
交通方面,投資30億元,新建改建干線公路180公里、農村公路870公里,形成了七縱七橫三連接的干線公路網絡。能源方面,電力裝機容量接近400萬千瓦,建成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8座,110千伏變電站24座,大大提高了供電保障能力。信息方面,作為全國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之一,鶴壁市深入實施無線城市、光網城市、寬帶城市、三網融合“四大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和全光網城市,已建成5G試點基站6個,正在打造第一個智慧5G產業園。
“鶴壁是一座工業城市、移民城市,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體量不大、建制完整,在試點示范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累計創建了50多個國家級試點示范。鶴壁率先出臺了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兩個實施意見,積極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鶴壁具有獨特的產業發展優勢,以天海、航盛為代表的汽車電子近年來保持了高速增長,是全國最大的汽車電子產品生產基地;仕佳光子的光分路器芯片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中原光谷”正在加快形成。
“我們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引進了京東(鶴壁)亞洲一號電商產業園、豫北煤炭物流儲配基地、萬邦農產品冷鏈物流園等一批現代物流項目,農業現代化水平全國領先,成為河南省唯一達到國家農業現代化目標的城市,以農信通為龍頭的農業硅谷產業園擁有全國最大的農業行業云。”
“我們的環境宜居宜業,是國家社會治安模范市、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市,成功捧得全國綜治工作最高獎項“長安杯”,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省第五,居民幸福感全省第二。這些都為我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梁留科:“五型”城鎮化,讓中原更加出彩
梁留科在訪談中表示,河南在“五型”城鎮化建設方面有很多探索,河南的面積比較大,地形比較多樣,在探索的過程中,根據各地情況,探索出不同的路徑。
一是生態型,生態型城鎮化分布在豫西北、西南山嶺地區,在山嶺地區特別強調生態型城鎮化,打造新的城鎮鄉村發展新模式,在這個路徑中一直強調要以生態理念為指導,以低碳排放為手段,實現綠色發展。在豫東地區主要是以平原為主,主要把農田生態系統與城鎮系統有機集合起來,走出一條新型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相結合的道路,也是平原地區的發展方向。
二是融合型,主要指產業之間的融合,一產二產三產有機結合可以產生不同城市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對整體上融合型發展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三是適度型,適度型是指人口發展要適度、土地經營要適度,同樣是農業現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適度的要求問題,在這里面根據城市的類型不一樣制定出不同的人口集聚的戰略,通過適度型形成不同規模的城市,實現融合型發展道路。
四是集約型,指的是產業的集約和集聚,怎樣在產業的發展中集約和集聚是在整個資源利用和生產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五是高效型,在城市和農村里面發展都很好,在城市里主要指高新區、經濟開發區、自貿區以及大數據產業區,產值非常高,呈現出高效的特點。
河南各地根據當地條件創造出不同的發展模式,這些模式都對河南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發展模式在今后中原更加出彩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接近52%,這意味著河南城鄉發展實現了由“鄉村河南”向“城鎮河南”的快速邁進。
3月11日中午12:15分,由人民網、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制作的“兩會進行時——河南時刻”再度開啟直播,這是雙方在全國兩會期間進行跨地域、跨媒體、跨平臺深度融合的再次實踐。今年全國兩會,“河南時刻”融合制作模式,已被全國10多家省級媒體借鑒學習。
3月11日12時10分,由人民網聯合全國百家黨媒共同制作的大型全景式直播欄目《兩會進行時》將推出節目”河南時刻”。《兩會進行時》特別節目——“河南時刻”,通過全面視頻化、重點移動化、優先直播化、融入科技化,全方位展現全國兩會河南團代表風采,展示河南的發展經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