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1日09:47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推動發展是第一要務
——河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重要講話精神紀實(中)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萬川明 柯楊 欒姍 侯皓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重視,讓在場的代表倍感溫暖和振奮。
好消息長了翅膀,從北京飛遍中原大地。廣袤的黃淮平原,田野里綠意勃發。尉氏縣張市鎮黨委書記楊民強站在五年前總書記視察過的麥田,心潮起伏,久久難平。
“五年來,張市鎮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廣一年三熟、四熟間作套種,土地產出效益成倍增長。”楊民強說,“這五年張市的變化太大了,走上致富路的鄉親們真想讓總書記再來看看如今全新的張市。”
與楊民強一樣有一肚子心里話想對總書記說的,還有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經理許宏宴,“全力打造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鄭州機場已經躋身全球貨運機場50強。”
還有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李剛,“盾構機主驅動電氣系統全面實現了國產化,我們正在加緊建設世界上單體最大的智能化盾構裝備產業園。”
還有河南保稅集團總裁徐平,“海淘不用等,現場提貨走,我們致力EWTO規則創新,在全國首創了O2O現場自提模式。”
……
五年來,總書記的關懷支持、親自擘畫和悉心指導,始終是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動力。總書記視察指導河南工作的每一個畫面、每一句話語,都牢牢定格在1億中原兒女的腦海里,深深鐫刻進河南的發展史中。
五年來,河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把打好“四張牌”貫穿于高質量發展各個方面,著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三次產業都取得長足進步,交上了一份優秀答卷。
“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農”工作,對河南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
2月26日,春風吹拂下的焦裕祿干部學院,正在舉行一場“三農”工作座談會。省委書記王國生與縣區基層干部、農業科技人員、青年創業者、涉農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社負責人一起,學習總書記的講話,暢談農村發生的新變化,氣氛非常熱烈。王國生語重心長地對與會人員說,“我省是農業大省,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對于“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王國生書記在去年10月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這樣寫道:“縱觀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進程,我們深刻體會到,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特別是貧困問題,是關系我們黨鞏固執政基礎的根本性問題,是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問題。我們黨正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才奪取了政權;我們國家正是有廣大農民的默默奉獻和巨大付出,才奠定了工業化、城鎮化的堅實基礎;我們正是依靠農業這個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才生生不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任何時候都不能抹去祖祖輩輩在我們身上打下的烙印,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人民服務的責任。”
立政之本則存乎農。興豫之本則必在農。河南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這個大問題上,始終立場堅定,頭腦清醒。五年來,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必須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求,河南緊緊圍繞建設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的戰略定位,探索出了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
鶴壁市浚縣水潤田疇、物阜糧豐,自古就有“黎陽收,顧九州”的美譽。而今天的浚縣持續加大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投入力度,已經實現了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和“六統一”作業模式。浚縣偉一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周位起說,“我們這1600多畝地,自動化噴灌,自走式打藥,耕種都用大型設備,地里有三五個人就能完全操作過來。”全國成方連片面積最大的“土地平整肥沃、基礎設施完整、農機裝備齊全、技術服務先進、綠色生態安全、優質高產高效”的30萬畝高標準糧田示范區,就在浚縣。
像浚縣這樣藏糧于地的示范區,在河南遍地開花,全省6163萬畝高標準糧田筑牢了“中原糧倉”。
延津縣小潭鄉新堤村,不少農戶在播種小麥時會預留一些空地,來年開春,在預留的背壟里,中間種一行西瓜,兩邊栽上辣椒。
小麥收完,再種一季玉米,從而實現一年四熟。村民李紅軍說,這種間作套種方法讓小麥的“邊行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分蘗充分,穗大粒多;透光好,籽粒飽滿;不容易倒伏,病蟲害發生率低,保證了糧食產量。
像新堤村這樣藏糧于技的科技示范村,在河南比比皆是,“一年四熟”穩住了糧食產量。
為了確保糧食生產的優先地位,河南出臺了全國首個高標準糧田保護地方性法規,從法律上規定高標準糧田只能用于種植主要糧食作物,有效解決“非糧化”問題,為高質量糧食生產“護航”。糧食產量連續13年超過千億斤,中國人的飯碗里盛上越來越多的“河南糧”。
中原熟,天下足。五年來,河南立足于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這一目標和任務,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以占全國1/16的耕地,貢獻了近1/10的糧食、超過1/4的口糧,不僅養活了1億河南人口,每年還外調400億斤原糧及其制成品,擔負起了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職責。
調整農業結構,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
“俺家的花生口感香甜,小粒‘珍珠’花生適合烘焙,用來做零食;大粒‘胖頭’花生能用來榨花生油。”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村民代蓮葉笑著說。啥是“珍珠”?啥是“胖頭”?代蓮葉說的是她家種植的優質花生“豫花6號”和“云花86”,“珍珠”花生小果型、粉紅色,最受零食加工企業厚愛;“胖頭”花生莢殼厚、籽粒飽滿,花生油加工企業搶著要,兩者每斤比普通花生收購價格至少高兩三毛錢。“你知道‘珍珠’‘胖頭’為啥身價高?市場需求大,自然就貴了。”蘭考縣農業局副局長胡永博插話道,尤其是“云花86”花生,過去咱省里做花生油要從外省買花生,現在外省食用油加工企業來蘭考搶花生。
精耕細作“中國糧倉”,延伸產業鏈。河南正在實現農產品既高產,又能多賺錢。
走進三全食品360度透明化工廠,隔著玻璃墻看去,湯圓、水餃、粽子、芝麻球、小籠包在流水線上滾滾而來,按照口感依次進行不同規則、顏色的外包裝……一目了然的現代化、智能化生產能力令人震撼。“三全食品已經遠銷歐美多個國家,下一步,我們要做全世界的速凍食品廚房。”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說。同樣,在鄭州經開區雙匯工廠,3D智能成型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人上下揮動手臂,培根、火腿、香腸自動切片包裝成型,運往全國各地商場,消費者裝入購物車后,回家端上餐桌。
一站配齊“國人廚房”,提升價值鏈。河南已經把農產品加工業做成了全省工業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五年來,河南堅持強農業,從發展大宗普通農產品向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蔬果的“四優”轉變,因地制宜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的“四化”發展;堅持興農業,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涌現出雙匯、三全、好想你、信陽毛尖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和品牌,全國市場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產自河南,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河南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
一二三產業聯起做、融起做,河南從“中國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界餐桌”的蝶變,華麗而精彩。
“總書記給我們上了一堂非常珍貴的‘三農’課。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提高標準化、組織化程度,加強產銷銜接,加快轉型。同時將牢固樹立大食物觀,不斷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在代表團審議現場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后,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這樣說。
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過半“鄉下人”變成“城里人”——
城鎮化率低,城鎮化質量不高,是制約河南發展的癥結所在。五年來,河南加大城鄉統籌力度,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讓更多村民成為市民。
五年前,王銀花從老家內鄉縣師崗鎮到鄭州打工,從紡織廠干到富士康,始終有一個夢想讓她神往,就是要過上城里人一樣的日子。從促進“三個一批人”進城落戶的體制,到“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的機制,河南多策并舉促進有能力在城鎮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如今,王銀花們憑居住證,就可以享受教育、基本公共就業等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9項便利,就業有培訓,生病有醫保,子女也實現了就近入學。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一張證件變市民”。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約,河南遵循規律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趕路”是周琛琛每天都要面對的生活。這位22歲的姑娘是新鄭市薛店鎮常劉村人,兩年前來到鄭州市區一家商場上班。她每天晚上乘坐地鐵2號線從鄭州市區趕回家,次日一早再趕往鄭州市區,遇到春播秋收的時候,還可以請幾天年假回家幫忙。高鐵、城鐵、地鐵的交通一體化推動“雙城生活”:到鄭州工作,“待遇高,機會多”;回小城安家,“守著父母,伴著山水”。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條鐵路跑城鄉”。普速鐵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地鐵“四鐵”聯運,加速省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匯集。
“看看我的新家怎么樣?”每當有人來到李新偉家時,他總喜歡“炫耀”一番。從欒川縣大山深處搬到縣城社區,沒花一分錢,就分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樓房。從“平房”到“樓房”,透出伏牛山深處一個農民家庭的命運變遷。離欒川縣200公里遠的省會鄭州,一場宅基地復墾券拍賣會正在舉行,房地產企業競相購買復墾券,總成交額超過9億元,籌集資金全部用于易地扶貧搬遷。
用足土地增減政策,“一畝土地兩掛鉤”。探索實施“宅基地復墾券”全省公開拍賣,用好用足用活國家“城鎮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政策,搭建起城市反哺貧困農村的橋梁,實現搬遷農戶土地權益最大化,26.03萬住在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地區的貧困人口告別大山深處。
到2017年年底,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昔日傳統農業大省實現了從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的轉變,而且這一轉變的速度正越來越快。這是河南牢記總書記囑托,著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生動實踐,為河南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提供了澎湃動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習近平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制造業發展的殷切期望,也是河南這些年來始終不變的目標追求。
2月26日至27日,在全省上下奮力實現首季開門紅之際,濟源、焦作、鶴壁的幾家智能化工廠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進車間、看流水線、了解管理終端、詢問物流配送,非常認真仔細。原來,這些客人是參加全省“三大改造”現場觀摩暨轉型發展攻堅工作推進會的領導干部們。省長陳潤兒一路觀摩一路點評,他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全球發展趨勢、具有河南產業特點,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路子。
調整存量,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五年來,河南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順應以變革、創新和融合為特征的制造業發展趨勢,堅持以創新驅動作為根本路徑,補強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完善產業體系,挺起河南工業的脊梁。
綠色改造、智能改造、技術改造,是河南在制造業轉型發展中大力實施的“三大改造”,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三大轉變”的重要抓手。
——綠色改造,提高經濟“含綠量”。安陽鋼鐵集團公司8號焦爐前,50多米高的煙囪上沒有“冒白煙”。這座焦爐底部安裝了凈化塔,采用的是焦爐活性炭干法脫硫脫硝凈化技術。該項技術被中國金屬學會評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已經在唐山東海、鳳寶特鋼、武安裕華等國內多家鋼廠投入使用。“越早達到環保目標,企業越早受益”,這是安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利劍一直秉持的理念。據估算,僅焦爐活性炭干法脫硫脫硝凈化一項技術,每年就能給安鋼帶來超過10億元的收入。
——智能改造,提高經濟“含金量”。走進河南能源三門峽戴卡輪轂有限公司聯合車間,仿佛置身一個“機器人的世界”,這里有46臺機器人、113臺機械手。繁忙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幾乎見不到操作工,一只只銀白色的輪轂在機器人手中上下翻飛,識別、打孔、刮邊、噴涂、掃碼出庫。機器人最高可以降低多少勞動力成本?“拿1個人的工資,干14個人的活。”公司新廠機加車間主任莫振江形象地說。
——技術改造,提高經濟“含新量”。焦作風神輪胎生產車間,每個輪胎上都有一個小小的芯片。可別小看這個芯片,這是企業長期致力技術研發升級的結晶。有了它,輪胎就“提質”為數字化智能輪胎,客戶可以隨時了解胎壓、溫度等重要參數,還能實時傳輸到風神網絡系統,可追溯、可監測、可預警,成了輪胎市場上的“爆款熱銷品”。
而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難度也最高的轉型之戰在國企領域展開。河南大型國有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的能源化工行業,2016年6月21日,河南全面打響國企改革攻堅戰,制定了一年“前哨戰”、一年“總攻戰”、一年“掃蕩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五個全面”目標,突出“四項改革”重點,達到“三大目的”,河南的國企改革奔著問題去,沖著難關改,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017年,26戶省屬企業實現利潤135億元,同比增利153億元。“三煤一鋼”等重點工業企業一舉扭轉了連年大幅虧損的局面,創近五年最高水平。
優化增量,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新興產業之“新”,代表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河南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統籌實施10個新興產業發展,作為加速推動河南制造業“變道超車”的重要載體抓手,努力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把開放合作作為培育新興產業的戰略路徑。銀隆新能源洛陽產業園聯合廠房1號車間試運行,一輛輛新能源整車相繼下線,時尚大氣的新車極富現代感。該項目是洛陽市近年來引進的投資規模大、市場前景好、技術水平高的重點項目之一,把豫西北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推廣應用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同新能源及網聯汽車產業一樣被納入河南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一共有10個。這其中既有河南省具有較好基礎的現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環保裝備和服務,具有一定基礎的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汽車電子、智能傳感器等,還有整體處于起步階段的新一代人工智能、5G等產業。它們正在重新構筑河南的產業結構圖。
——把市場牽引作為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獨角獸”企業——APUS公司在鄭東新區設立全球第二總部,通過“北京+鄭州”雙總部模式,將鄭州總部建設成為APUS生態平臺的重要節點。依托河南的人才資源進行創新研發,鄭州總部將為全球互聯網用戶提供包括新聞聚合、電子商務、互聯網支付等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服務。
河南搶抓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風口”,充分發揮海量數據資源和巨大應用市場的優勢,通過示范應用引進一批企業和項目,努力成為中西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把生態構建作為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撐。“鼓勵省內院校設置汽車電子相關專業”“積極申辦‘中國手機設計大賽’”“推動河南移動、華為與鄭大一附院國內首批5G醫療應用示范項目加快建設”“支持本科高校、職業院校與環保龍頭企業合作,開設相關專業或方向,建立實訓基地”……河南根據10個重點培育新興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從平臺建設、人才引育、企業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具體政策舉措,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朝著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轉型發展方向前進。
創新驅動,厚植沃土廣攬天下英才——
五年前的那個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興致勃勃地登上一座85米長的盾構機裝配平臺控制室察看。他諄諄教導現場的干部職工們,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創新服務平臺。
近年來,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龍頭,河南主動對標先進、營造創新生態、集聚高端人才,發揮更大引領作用,推動高端研發機構、高層次人才及先進成果花落中原。
——營造創新生態,提升“軟環境”。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視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250平方米的超凈間,美國光學領域資深專家彭先兆正在精密試驗臺前指導工作人員檢測產品樣機,他所帶領的團隊已完成世界最先進的眼科OCT樣機,填補了我國在高端OCT影像領域的空白。“洛陽創業軟環境一點不比國內一線城市差,對創業創新的政策扶持力度甚至大過不少沿海城市。” 彭先兆說。如今在洛陽,不僅有“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創業服務鏈條,行業頂尖項目還可通過‘河洛英才計劃’申請至少1000萬元的扶持資金。
——集聚高端人才,改造“硬條件”。科技的競爭,產業的集聚,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鄭州,開封、平頂山、許昌等地市紛紛發布“招賢令”、拋出“橄欖枝”。為加快發展、集聚人才,高校、醫療等領域也都拿出最大誠意,通過制定薪酬待遇、個性化定制等方式,讓政策紅利快速得到釋放,一批高端創新人才紛至沓來,形成天下英才聚中州的喜人局面。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聶毅是奔波在京九高鐵線上的“雙城專家”,她的新職務是該所鄭州分所副所長,正與禹州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針對青蒿素低能耗提取工藝開展合作。“‘北京智慧’加上‘禹州工藝’,天源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青蒿素生產企業。”聶毅充滿信心地說。
就在本月1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全省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市場主體的總戶數突破600萬戶大關,河南由此邁入全國市場主體總量第一方陣,穩居中部首位。而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也達到46家,實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為河南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習近平
2018年4月13日,北京,春暖花開,外交部南樓“藍廳”,以“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攜手讓河南出彩”為主題的河南全球推介活動在這里隆重舉行,吸引了15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出席。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說:“今天的主角,是中原大省——河南。”
在致辭中,王國生書記用三句古詩熱情地向世界宣介河南。他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說的是昨天的河南歷經滄桑;“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的是今天的河南生機盎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預示著明天的河南會更加美好,引得與會嘉賓對既古老厚重又生機勃勃的中原悠然神往。
面對“一帶一路”這張縱貫古今、統籌陸海、面向全球的世紀藍圖,河南以強烈的機遇意識,求真務實的作風,擴大開放的魄力,打通“空陸網海”四條絲綢之路,推動五大國家戰略聯動發力,不斷增強中原腹地對“一帶一路”的支撐作用。總書記當年殷切希望河南“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五年后的今天,河南已經同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聯系,12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河南落戶。河南同世界的聯接,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密而高效。
四條“絲路”擴大開放——
中國商品要走出去,世界商品要走進來,首先要有便捷的物流通道。河南充分發揮“中國交通十字路口”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樞紐經濟,推動局部優勢、單一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化。
——“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鄭州機場國際西貨站,一架噴涂有盧森堡貨航標識的波音747-8F貨機正在裝載貨物。“整個貨艙的蘋果手機貨值,相當于一架波音747-8F貨機的價格。”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明超說,盧貨航貨運量每年增長幅度在40%以上,形成“一點連三洲,一線串歐美”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以鄭州為中心的亞太集疏分撥基地的地位日益穩固。
——“陸上絲綢之路”越跑越快。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全國首條按“9610”監管方式“陽光清關”的中歐班列——中歐班列(鄭州)“菜鳥號”整車待發,實現商品進入歐洲的“秒級通關”。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明說,從“有去無回”到每周“去四回四”再到如今的每周“去八回八”,中歐班列(鄭州)是中歐班列中率先實現高頻次往返滿載、均衡對開的班列。
——“網上絲綢之路”越來越便捷。“1分鐘就能將‘海淘’商品拎回家,連出境游的飛機票都省了。”中大門保稅直購體驗中心全球首家跨境零售O2O現場提貨店,河南保稅集團全國“三個獨創”的“1210”監管模式、“秒通關”通關模式、“海淘不用等、現場提貨走”銷售模式,讓慕名而來的眾多消費者就像走進了“世界的百貨商店”。
——“海上絲綢之路”越來越順暢。“這批重達578噸、貨值136萬美元的34個40英尺集裝箱來自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到達寧波舟山港后,將分批搭載遠洋航線,最終到達歐洲鹿特丹、漢堡、安特衛普等主要港口。”寧波興港海鐵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宇飛說。黃島港、連云港、天津港、舟山港……來自鄭州的海鐵聯運班列數量越來越多,全年超過150班。
“空陸網海”四條絲綢之路協同發力,河南成為內陸地區指定口岸數量最多、功能最全的省份,形成高質量發展國際多式聯運的新優勢,加快鏈接全球經濟資源。
戰略疊加托舉開放——
站在全國版圖上看中原腹地,一系列國家戰略規劃和平臺正在交匯疊加。河南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突破口,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重點,把自身發展放在國際發展大勢中去思考,放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去定位,放在區域協同發展中去謀劃,實實在在顯示出中原腹地的重要力量。
戰略疊加在河南真正發揮出了1+1>2的效果。
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位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全球每銷售7部智能手機,就有1部產自這里;
鄭洛新是三個昔日互幫互助的“好鄰居”,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平臺上變成親密無間的“一家人”,從“蛟龍”探海到“神舟”翱翔,都閃現著三地的智慧之光;
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入駐企業和注冊資本在同批自貿試驗區中位居前列;
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破解政府監管難、企業經營難、消費者維權難“三難”問題,業務量保持全國領先;
華為、甲骨文、UU跑腿、浪潮在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里駕“數”騰“云”,用5G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航空”“自創”“自由”“跨境”“數據”……功能定位各有側重的五個國家戰略,在中原城市群的綜合載體里聯動發展,推動河南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再上新臺階。
改革創新助力開放——
“在河南投資,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中部融合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經理李永感慨地說,“好多跟政府打交道的事情,只登錄河南政務服務網,就可以一次辦妥。”在此之前,他在家里輕點鼠標、登錄網頁、填寫資料,只用了3個小時,就拿到了全程電子化營業執照。
這主要得益于“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進,許多程序和環節都實現了優化,相比以前的線下審批就快多了。“‘最多跑一次’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要爭取讓群眾能不跑就不跑,實現‘零上門’。”省“放管服”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本月1日,省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了《河南省2019年營商環境評價實施方案》。陳潤兒省長明確要求,以建設市場化、便利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為目標,把河南打造成全國營商環境新高地。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之河南,必然是一個發展質量更高、發展環境更好、微觀主體更有活力、創新創業激情更加高漲的河南。
“希望河南的同志們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這是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寄予河南的殷切期望,更是河南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一億勤勞聰慧的中原兒女,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用奮斗和實干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新篇章!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今年,涼山州進一步落實教育扶貧“三免一補”政策,貧困戶子女入學在免學雜費的基礎上,每人每天還有3塊錢的午餐補貼。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