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5日14:58 來源:觀察者網
據北京頭條客戶端24日報道,2015年4月,梁嘉庚和宋剛在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相遇時,一個是從外地調來的縣委書記,一個是三都縣政協副主席、縣委辦主任。不到三年光景,2018年1月,兩人在一周之內相繼接受組織調查。
近日,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發表《精準施策 堅決拔掉“爛樹”》一文,將梁嘉庚稱為“爛樹”,宋剛稱為“樹根”,兩人都要拔掉,遺毒都要清除。
相似之處
梁嘉庚和宋剛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兩人都是60后,梁嘉庚生于1965年8月,是“老大哥”,宋剛生于1968年7月,是“小老弟”。
兩人都做過小學教師。1984年開始,梁嘉庚在長順縣代化小學當老師,之后到縣里工作。宋剛1991年9月開始,在三都縣上江民族小學當老師,之后也到了縣里工作。
稍有不同的是,梁嘉庚仕途順利,雖然輾轉各地,卻是一路高升,成為三都縣委書記。宋剛則下了基層,在九阡鎮與中和鎮分別擔任黨委副書記以及鎮長,直到2007年到縣里擔任縣委辦主任。
本文圖片均自“北京頭條觀海解局”
在縣委辦工作,也是兩人的相似之處。梁嘉庚在長順縣委辦擔任過秘書、副主任、主任,之后出任縣委常委。宋剛除了歷任縣委辦副主任、主任職務外,還有兼有縣國安辦主任、外事辦主任,此外他還是縣政協副主席。
有了基層歷練,高升后的宋剛,給外人的形象是“工作嚴謹”“要求嚴格”“為人和善”。不過,這都是表象,以至于在他落馬后黔南州紀委監委的通報都痛心地說他“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
一個是8年沒“挪窩”的本地干部,一個是新官上任的縣委書記,兩人一拍即合。
言聽計從
2015年已滿47歲的宋剛,為了獲得提拔,面對梁嘉庚,只做了一件事——言聽計從、百般討好。
具體來說,就是買買買。
2015年6月,宋剛花34340元買了5 部手機,平均每部折合6868元。其中,以方便聯系工作為名,送給梁嘉庚1臺。當然,花的是公款。
2016年 10月,梁嘉庚考察港澳,宋剛大手一揮,給梁嘉庚買了一件西裝,價格是兩萬多。別以為宋剛會自己掏腰包,他虛開5張發票,報了25400元。
顯然,宋剛是個老手了。他剛當上縣委辦主任時,就侵占了價值135000余元的公務酒120瓶,自用留存84瓶,賣了36瓶,獲利52320元。公務酒1125元一瓶,他按1450一瓶往外賣,賺了不少。
短短五年時間,宋剛侵吞、騙取了31多萬,受賄5萬。
用公款買人情,讓自己和梁嘉庚成為利益共同體,宋剛2016年10月如愿當選為縣委常委。
“用公家的錢辦自己的事,討好領導獲得提拔。”黔南州紀委監委的評語可謂一針見血。
調查通報顯示:宋剛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長期與他人保持不正當性關系;侵吞騙取公共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
典型的中年油膩男形象。
同流合污
宋剛甘為附庸,讓梁嘉庚為了政績肆無忌憚地鋪攤子、上項目。
三都是深度貧困縣,梁嘉庚卻只想著干工程撈政績。從2016年到2017年12月,滿打滿算也就24個月,他主導實施并在建的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127個,這意味著平均每月要上五六個項目。
梁嘉庚對口幫扶的都江鎮,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他想的卻是如何開發旅游項目,而不是扶貧脫貧。
為何沒有質疑?因為梁嘉庚說過:“有些事爭論來爭論去,最后往往還定不下來,我必須擔當,沒有那個時間了,定了就得干,出了問題我來負責。”
為此,宋剛寧愿與黨組織唱反調、對梁嘉庚惟命是從。看到縣委書記的身邊人都這么干,其他黨團干部、部門單位也上行下效。于是,“兩江神島”“壩上花街”“水族古街”等,就成了重點項目。
官方認為,梁嘉庚在扶貧這件事上,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利用職務上的影響,為其子經營活動謀取私利。
封建迷信
按照傳統說法,梁嘉庚屬于德不配位,于是開始靠封建迷信活動來寬慰內心不安。
他主導的工程,都私下開展選址、取名等迷信活動,他認為靠風水可以保佑他的榮華富貴。因此,為了這些風水工程,梁嘉庚讓鄉鎮干部、村干部沒日沒夜地勸說村民搬走,不搬不行。
正因為迷信風水,梁嘉庚擔任三都縣委書記之后,最喜歡的考察地點就是他所謂的重點項目工程建設。
比如,2017年他落馬前,曾到縣慶項目和圣山項目選址考察,宋剛陪同。梁嘉庚認真查看選址范圍、區域地形以及環境等。事后看來,他也許更擔心項目的風水問題,因為雙開通報稱,他“參與迷信活動,與共產黨人的信仰背道而馳”,“喪失理想信念”。
只可惜,風水并不能保佑梁嘉庚,當年12月他就落馬了。落馬時,他還企圖通過實施迷信活動躲避組織調查,試圖依靠風水掩蓋真相、逃避法律制裁。
現在,三都縣政府網站關于他的最新消息是,“肅清梁嘉庚惡劣影響”“肅清梁嘉庚遺毒”。縣政府黨組還召開了“肅清梁嘉庚惡劣影響”思想大討論會暨廉政警示教育會。
如今,梁嘉庚涉嫌受賄一案,成了貴州省首例由省監委調查并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的職務犯罪案件,他要負刑責。2018年11月一審時,梁嘉庚對檢察機關指控的事實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資料 | 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 多彩貴州網 貴州晚報等;撰文|莊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