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3日09: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五年協同發展,五年強身健體,首都生態環境發生根本逆轉:霧霾漸除,藍天回歸,黑臭水體變成涓涓清流,“留白增綠”讓城市清新明亮。首都發展格局,發生歷史性變革:城市發展告別“攤大餅”,都與城相互呼應,“一核兩翼”打開廣闊空間,協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舊城改造進入歷史,老城保護成為重中之重。推進減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協同發展,轉型發展的首都,減重負,展新顏。
北京超大城市治理,走過了關鍵五年。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明確了“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提出了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部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五年間,習總書記先后四次視察北京,五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首都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把總書記的深邃思考和戰略擘畫,化為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
聚焦核心任務
扎實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五年前,快速發展的北京,資源容量接近極限,“大城市病”讓人煩惱。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這無疑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轉折。
疏解殊為不易。區域性批發市場搬遷是疏解的難點,往往產權關系復雜、涉及主體眾多、利益協調困難。
大紅門,曾是北方地區最大的服裝、紡織品集散地。隨著45家市場的疏解,飽受詬病的擁堵、臟亂、喧囂逐漸破解,同時也為北京南城“留白增綠”留出大片空間,15.6平方公里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正在建設中。
真刀真槍,敢于亮劍。五年來,北京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大力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大紅門、動物園等區域性批發市場完成撤并升級和外遷,全市累計疏解提升臺賬內市場581家、物流中心106個,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累計達到2648家。
從聚到疏,因舍而得。北京制定實施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并兩次修訂完善,嚴把新增產業準入關。截至2018年底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累計達2.16萬件,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精尖經濟結構逐步構建。
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介紹,2018年,北京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有望連續13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考核任務,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4萬元/人左右,位居全國第一。
疏解提升,空間重塑。新的城市總規勾勒出北京未來發展路徑:嚴格人口規模和建設規模“雙控”,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2017年的2945平方公里,到2020年減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
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高水平建設城市副中心。雄安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寫入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多個領域的合作項目紛紛落地,對口支持的4所北京學校雄安校區正式掛牌,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工作全面啟動;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獲黨中央、國務院批復,控規實施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公共設施逐步完善。
要素暢流,活力迸發。北京的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為協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源。總投資74.5億元的北京現代第四工廠項目在滄州投產,實現了“一個工廠帶動一個產業基地”,帶動就業2000多人。2015年至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資的認繳出資額累計超過7000億元。
疏解功能,治理“大城市病”,北京步履堅定:大氣治理,2018年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以來歷史最低;水環境治理,排查出的141條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完成,城鄉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城市交通,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3%。
擦亮首都金名片
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夯實根基
作為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北京的一張金名片。然而,在首都發展史上,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始終如影隨形。
2017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同意《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提出:加強老城和“三山五園”整體保護,老城不能再拆,通過騰退、恢復性修建,做到應保盡保。這成為首都新時期發展不可逾越的剛性約束。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7.8公里的中軸線,是北京壯麗古城的靈魂與脊梁。2018年北京完成了《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名錄文本》《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的修編工作和《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基本確定了北京中軸線的遺產構成和遺產環境范圍,太廟、社稷壇、天壇等文物古建內的老住戶,惜別騰退。
深刻認識老城的核心價值。老城歷史文化街區面積,從原先的20.6平方公里增長至23.6平方公里。北京對這些珍貴遺存開展詳細調查,形成內容全面、數據豐富的保護檔案,目前已完成3000多棟歷史建筑的保護性調查。
全面開展老城專項整治工作。從規劃管控和城市設計、公共安全和保障、環境整治和提升、人口和功能疏解、文物騰退和文化傳承等多方面,多部門聯動統籌開展重點地區的專項整治。
壯美的“三山五園”,位于北京西北郊,總面積68.5平方公里,與北京老城面積62.5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清代,在香山、玉泉山、萬壽山地區,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先后落成,形成了一個在世界范圍內都很少有的皇家園林群落。把“三山五園”列為一個完整保護對象,成為新時期首都文化遺產保護的華彩之筆。
京津冀協同發展,給首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帶來更開闊的視野。統籌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保護好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建筑、工業遺存、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字號等文化資源,讓這些文化“明珠”串起來、亮起來。目前,包括老城、中心城區、市域和京津冀四個空間層次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
為全國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
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調整,有一個重點,就是把過去北京事實上的經濟中心,調整為“科技創新中心”,通過科技的力量實現催生裂變發展,對全國形成“輻射帶動”。
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充分發揮中關村示范區改革“試驗田”作用、健全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制度、落實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截至2018年底,北京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1.2件,位居全國第一。69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0.8%,連續三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新經濟實現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占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3.2%。
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突破懷柔科學城,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搞活未來科學城,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升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高精尖產業主陣地——五年來,“三城一區”成為北京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
協同發展,根本動力在于創新驅動,協同創新則是實現協同發展的核心所在。隨著北京原始創新策源地作用不斷強化,創新資源輻射外溢不斷提速。
去年,北京、天津和河北共同簽署《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合作協議》,三地創新券正式開始互通互認,首批753家實驗室將面向三地的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開放共享。這意味著河北或天津的小微企業,想到高校云集的北京尋找研發服務,可以同北京企業一樣使用創新券。
瞄準“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建設目標,三地不斷完善協同創新機制、建設協同創新平臺、實施協同創新工程,跨京津冀區域科技創新園區鏈逐步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已結出累累碩果。
放眼京津冀,北京的科技成果在各處落地發芽、開花結果。截至2018年底,北京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約780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累計達7400多家。
在河北保定,一幢“雙子座”大廈,一塊“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牌子,矗立在高新區朝陽大街上,這是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目前保定中關村吸引了224家企業入駐,其中北京企業占比超過50%。
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天津濱海、石家莊、秦皇島等地的中關村分園已經先后落地生根,“中關村”早已不是北京的專有名詞。一個中關村,三地皆開花,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示范樣板。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3日 02 版)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記者郭媛丹】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系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
“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于28日勝利返航。11月10日8時12分,“奮斗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以顛覆性技術為核心的創新活動,對科技、產業、社會發展具有另辟蹊徑的顛覆性意義,顛覆性技術的探索、研發、轉化是一項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事實上,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的要求,我國已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布局了一批尖端技術。
◎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10月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平均名義增速為5.4%,高于同期全球GDP名義增速3.1個百分點。
智慧城市館內,華為提供的水利5G監測桿站解決方案“一桿通”,通過實時感知水雨情、水面漂浮物等關鍵指標,及時將動態變化情況回傳至云端。在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看來,智慧城市建設是激發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
國藥集團連續3年參加進博會,在前兩屆進博會上積極邀請外商參展,并組織各級子公司參加進口采購,今年也不例外。劉敬楨認為,進博會搭建了向國際領先企業學習的平臺,既有助于提升國內企業醫藥研發效率和創新能力,也有利于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開幕式上,上海特別為全球頂尖科學家送來厚禮:建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基金會正式揭牌;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正式啟動,科學家可以正式入駐。” 習近平主席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關心、支持,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科學事業發展和科技合作創新的高度重視。
手工刺繡藍牙音箱、扎染單肩包、纏花技藝小飾品……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上,“承古融今·推陳出新”紡織非遺系列展走進沈陽故宮,便攜時尚的非遺旅游產品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10月20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河南分會場會議在鄭州召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宣讀我省受命名表彰的全國雙擁模范城(縣)、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名單。
10月16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