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9日19:2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2月19日電(記者劉懷丕)雪花漫天飛舞,擋不住人們看舞獅表演的熱情。農歷正月十四下午,32歲的馬志杰帶著5歲的兒子來到鄭州如意湖文化廣場,找一處人頭稍稀的地方圍上去,一把舉起兒子騎在他的脖子上,小家伙高喊“看到了”。人墻里,鑼鼓鏗鏘,雄獅在梅花樁上歡騰跳躍,一會兒搖頭擺尾,一會兒眨眼撓腮。
“城市不讓元宵節放煙花,但有民俗表演看更有意思,也更綠色環保。”馬志杰說,比如這舞獅子,不管老的少的都喜歡看,還有求吉納福的美好寓意。一看到有舞獅子,喜慶的感覺就上來了,有濃濃的過節味道。
為豐富群眾的元宵節活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鄭州市2019年民間文藝大賽舞獅展演暨獅王爭霸邀請賽活動精彩舉辦。來自鄭州市15縣(市)區的民間舞獅隊和來自平頂山、安陽、濮陽、焦作、許昌、周口等省內舞獅隊共40余支隊伍,匯聚了200多架雄獅歡騰綠城鄭州。
鄭州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馬建領介紹,元宵節期間,鄭州推出了舞獅、燈展、姓氏文化展、猜燈謎、秧歌、社火等一系列民俗活動,充分釋放傳統節日的獨特文化魅力,讓老百姓在歡樂喜慶中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正月十五鬧花燈。在鄭州綠博園,紅紅火火的鬧花燈場面隨處可見。鄭州綠博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不僅在廣場、道路、湖面上設置有大大小小的花燈上百余組,還專門打造了麥穗燈海景觀造型2萬多株、郁金香燈海1.5萬株、滿天星漁網燈近3000張,整個園區璀璨奪目,火樹銀花。
17日,在鄭州圖書館,五星紅旗飄揚,黨徽鮮艷奪目,大廳里的“中國”字樣由70面姓氏文化大鼓組成,訴說著每個姓氏的流變故事。10時,“風”姓的姓氏文化大鼓被敲響,宣告活動開始。隨后,《我和我的祖國》唱起來,趣味燈謎猜起來……讀者、演員、外國友人等上千人一起喜迎元宵佳節。
“元宵節民俗展演,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文化氛圍,豐富了廣大群眾節日期間的文化生活,同時也為民間文藝隊伍提供相互切磋和學習提高的平臺,有力地促進了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麗艷說。
在舞獅展演中,由凳子搭起的11米架臺高聳,來自鞏義市小相村的小相獅舞引人注目。獅子在上輾轉騰挪,藝人在下噴吐火焰,各種驚險動作不斷,引得觀眾陣陣掌聲。這次表演動用了56面鼓、34副镲共計130多人的隊伍,象征56個民族、34個行政區共慶元宵。
小相獅舞領隊李金土說,在元宵節亮出拿手絕活,既能與同行相互學習借鑒,又是對傳統獅舞的很好展示,能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原民俗的精彩。
10月3日,吉林敦化六鼎山景區迎來假期首次客流高峰,接待游客超6000人。金秋十月,六鼎山上的森林呈現出五彩斑斕的景象,成片的紅色、黃色、綠色交織在一起,組成了最美的五花山色,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來游玩。
近日,中宣部部署在全國城鄉廣泛深入開展“倡導國慶新民俗、打造愛國活動周”活動,要求各地在2020年國慶節期間,把“倡導國慶新民俗、打造愛國活動周”活動持續開展下去,集中打造新亮點,實現城鄉全覆蓋。
端午假期粽葉飄香,龍舟競渡。在甘肅鳴沙山,人們體驗大漠中的速度與激情;在廣西富川,千年古村落深坡村的村民們掛起菖蒲、艾草;在吉林琿春防川村,人們吹奏起洞簫,載歌載舞。在四川、河北,各景區嚴格落實分區分級防控要求,采取網上預約、間隔入園、錯峰游覽的方式,引導人們有序游玩。
又是一年龍舟競渡時,萬家粽葉飄香端陽日。三個端午都不缺少粽子的身影,粽子具有悠遠的文化意蘊,是民眾心中屈原的象征。自古以來,形式多樣的端午民俗不僅表達了民眾祈福納祥的美好愿望,更飽含了民眾追憶古圣先賢、涵養家國情懷的精神內涵。
我們常說,文化是一種軟實力,同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傳統民俗文化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唯有重視、挖掘和利用好傳統民俗,延續鄉村文化脈絡,守護鄉村文化生態,才能夠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不絕源泉和不懈的精神動力。
2月16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二十二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廣東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重點介紹廣東公安機關落實聯防聯控、打擊違法犯罪、加強社會治理與服務等情況。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楊日華在發布會上透露, 1月25日至2月14日,廣東累計安排警力15.6萬人參與抗疫工作。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關于2020年春節元宵節期間開展“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的總體部署,廣東各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春節、元宵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共計722項、近2000場次,為群眾帶來豐盛的“文化年貨”。據了解,2020年春節、元宵節期間,廣東“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將開展四項內容: 一是組織非遺小分隊下基層。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在2020年春節、元宵節期間,以國家級貧困縣為重點,組織非遺小分隊奔赴縣級及縣以下村鎮社區、學校等,廣泛開展“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
記者近日從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在2020年春節、元宵節期間,以國家級貧困縣為重點,組織非遺小分隊奔赴縣級及縣以下村鎮社區、學校等,廣泛開展“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
侗寨里,游客們觀看侗族原生態表演,打糍粑、殺年豬、合攏宴、篝火晚會等一系列民俗活動輪番“上演”。侗寨里,游客們觀看侗族原生態表演,打糍粑、殺年豬、合攏宴、篝火晚會等一系列民俗活動輪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