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9日15:14 來源: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花燈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產物,既有生活功能又具藝術特色,多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中國人元宵節迎花燈的習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全國各地花燈種類繁多,燈式不一,各有流行。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每到正月十五,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全家賞明月、放煙花、猜燈謎、吃元宵,同慶佳節。
元宵節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燈市。宋代時,元宵燈會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燈飾的奇幻精美上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鮮明。隨著歷代元宵燈會的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中國花燈是多種技法、多種工藝、多種裝飾技巧、多種材料制作的綜合藝術,有龍燈、宮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等等。在清代以前的花燈主要是用高梁桿和竹子來制作燈的骨架,用各色紙張糊裱燈罩,樣式繁多。再后來北方有了“宮燈”,南方有了“紗燈”,“塞外的鐵絲燈籠”也開始傳入中原地區,制燈工藝和燈飾的品種,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
2019年新春,故宮在時隔200年之后,再次懸掛了宮燈。來自四川自貢的彩燈工匠和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一起,查閱古籍,運用傳統手工和現代手法將它們復原出來,重新懸掛在乾清宮和皇極殿,讓古代紫禁城過年的繁華景象重現人間。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燈的造型不斷升級,樣式越來越新穎,從紙燈到電燈、LED燈,記載了花燈的變遷,記錄了時代的變化,但不變的是匠人們的匠心?;舨坏且婚T手藝,更是一種傳承。賞花燈的習俗作為一種文化被人們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
在周莊臺灣老街燈區,由昆曲、瓊花、桐花、電音三太子等元素打造的大型燈組“樂動兩岸”,成為不少臺胞打卡拍照的首選?!薄 〕蕾p花燈,在慧聚廣場燈區還可品嘗來自兩岸的美食,觀看架子鼓、獨唱、舞蹈等由兩岸民眾精彩演繹的節目。
近來,隨著氣溫不斷升高,各地夜市也日漸火爆了起來,“夜經濟”大幕正在重啟。浦江1967文創園去年投入運行,今年當地又投入30多萬元對園區實施升級改造,并組織商家舉辦了一系列促銷活動有效聚集了人氣。
元宵佳節本是團圓熱鬧的時節,但我們用汗水澆灌勝利的希望,凝聚了中國力量。沒有了歌舞升平的元宵晚會,卻更走進我們每個人心中,點燃起我們心中的那團火,匯聚成早日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必勝決心。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元宵節傳統舞龍獅、扭秧歌、賞花燈等慶祝活動取消,大家響應號召在家過節。盡管疫情尚未平息,前路亦不乏其他風險和挑戰,但我們在這個新春積蓄了滿滿的團結力量,一定能踏平坎坷成大道,走向無限美好的明天!
即將走進武漢的新市民,切不可輕信所謂碼頭文化,而需要去武昌的曇華林、漢口的咸安坊,試著找尋新舊武漢的靈魂。我記憶中的武漢,是生機勃勃的,粗獷中帶著無限熱情…… 現在武漢病了,我很傷心,但是我不怕,我相信武漢很快會好起來。
近年來,為提升農民就業技能,幫助他們增收致富,涇源縣廣泛征集民意,已連續多年舉辦中式烹飪、手工編織、月嫂等培訓。而在距冶家村60多公里的涇源縣大灣鄉武坪村,這兩天從村部傳來的陣陣吹拉彈唱聲中,也飄散著濃濃的年味氣息。
在祖國最南端的海南三沙市,超市里年貨紛紛上架,一場春節晚會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籌備,年味越發濃烈。在浙江桐鄉烏鎮的鼠年特色“水燈會”近日正式亮燈,八組寓意吉祥、璀璨奪目的大型燈群綻放在湖泊田野間。
河南三門峽陜州地坑院新年燈會展區夜景(1月9日攝)。新華社發(郝源攝) 河南三門峽陜州地坑院新年燈會展區夜景(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1月9日,游客在2020年陜州地坑院新年燈會展區欣賞花燈。
12月24日,工作人員在銀川花博園內制作花燈。新年臨近,在寧夏銀川花博園內工作人員正抓緊制作大型花燈,為即將舉辦的迎春燈會做準備。據了解,此次迎春燈會將于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9日在銀川花博園舉辦,包括大型燈會、焰火表演、非遺展示等系列活動。
為回饋廣大游客,云臺山將在2019年12月1日推出冬游門票半價政策: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云臺山實行門票半價優惠,即門票60元/人(另購60元/人交通費),門票連續三天有效。還有滿樹滿枝的霧凇,為我們呈現一個最壯麗的太行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