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02日14:52 來源:看看新聞Knews
今年是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第五個年頭。前不久,86名上海中小學數學教師應邀前往英國,在43所公立學校展開了為期兩周的交流。看看新聞Knews記者跟隨上海教師的步伐遠赴英倫,零距離記錄上海老師的英國教學。英國娃是怎么學數學的,上海數學老師的到來,會讓他們“顫抖”嗎?
六串糖葫蘆,怎樣分給三個小朋友?面對這群兩年級的英國孩子,來自上海浦東南路小學的徐穎捷老師妙招不斷。發現孩子們有點跟不上,徐老師又緊接著拿出餅圖、色塊等道具,一點點的引導、示范。很快,孩子們領會到了分數這個概念。
對于這堂有些“超綱”的數學課,孩子們都很喜歡。蘭福德小學二年級學生諾亞說:“我喜歡它,因為它讓我感覺像在做游戲。”學生哈娜也說:“有挑戰就會讓我成長,有挑戰會讓我學到更多。”
來自七寶明強小學的老師楊麗給五年級的學生們帶去的是巧算課程,這可是英國小朋友從未接觸過的運算方式。楊老師還自創了一些小朋友容易明白的“英文名字”,目標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聽得懂、跟得上,并且愛上數學。
課堂里聽課的不僅有小學生,還有來自英國各地,乃至歐洲其他國家的老師或學者,有時候他們的聽課態度甚至比學生們更認真。公開授課結束,他們還要和中國同行舉行一次課后交流討論。旁聽交流,記者發現上海和英國在數學教學方面存在的差異還真不小。
在英國,小學生從一年級就會逐步接觸分數和小數的概念,相關的教學會一直持續到小學高年級;然而上海要到三年級才接觸分數。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還發現,倫敦的小學低年級學生采用的是全科老師的教學模式,老師們一人身兼文法、數學、科學等多個科目,這樣做的好處是知識點豐富,但是常常會出現“學過”但沒“學會”的情況。像分數這樣的知識點,就會反復出現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知識點多又缺乏關聯,使學生常常“消化不良”,實際學習效率遠不如上海。
上海的數學教學還有一些方面令英國同行印象深刻。比如徐穎捷老師對道具的運用,就讓英國老師很受啟發。通過使用道具,能先讓這些概念在學生的腦海中具象化,然后再教授更深入的知識。對于上海在數學教育上,重基礎、講方法的教學模式,英國的教育工作者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蘭福德小學老師馬克 斯蒂芬遜認為,上海老師設計問題時非常用心,會用很多時間去推敲,確保問題環環相扣。英國國家卓越數學教學中心初中部主任卡羅爾 奈茨則非常欣賞上海老師們把更多精力用在教授數學基礎概念的做法,她認為這樣能幫助學生構建更為深入的理解。
另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就是課后作業。英國的小學幾乎沒有作業,不少學校甚至把禁止留課后作業寫進了校規;初中的作業量也不大。在英國,一堂課持續一個小時。在課堂上,老師會花大量時間帶領學生一起做練習,減輕課后的負擔。而在上海老師看來,小學35分鐘、初中40分鐘的課堂時間最有效率,而適當的課后作業則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幫助老師評估學生個體的學習效果。
另外,英國學生做題通常直接寫答案,不用寫明解題過程。上海老師就發現,在解方程式的時候,不少英國學生會拿自然數一個個填進方程,把答案湊出來。結果自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在上海的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的是解題過程,有時甚至要求一題多解。
而對于遠赴重洋的上海老師們來說,圍坐式的課堂、活潑的氛圍、更像朋友般的師生關系,這些英式教育中的亮點也讓他們大受啟發。讓七寶明強小學數學教師楊麗印象深刻的是,在英國,有的老師會跪在地上跟小朋友互動,這樣的課堂氛圍更好,師生的關系也就更加平等。
教學相長,兼容并蓄,交流項目給中英雙方的數學課堂帶來的變化,讓教師和學生都受益匪淺。
中英兩國在數學教育上的跨國交流起于2014年。至今已互派中小學教師約548人次,英格蘭地區有5000所公立學校先后迎來了上海數學老師授課交流,旁聽觀摩的英國教師超過12000名。當地教育部門希望通過借鑒更注重優質均衡的“上海模式”來縮小尖子生與掛車尾學生之間的差距。而上海的老師們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蘭福德小學校長西姆斯 吉本斯介紹說,如今他們教學變得更慢、更深入了,因為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掌握,每個人都能跟上進度。英國國家卓越數學教學中心小學部主任黛比 摩根說:“管用的是‘上海魔法’。師生之間的交流就像打乒乓一樣有來有回,這讓學生學的效果更好,也更享受學習數學。”
浦東南路小學數學教師徐穎捷自豪地說:“現在上海的數學教育已經被越來越多全球發達國家所認可,這是我覺得十分自豪的地方。”
近年來,上海基礎教育在全球影響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各種渠道借鑒上海中小學數學教育經驗,探尋上海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奧秘。輸出海外的“上海模式”,背后正是上海基礎教育多年來不忘教育本質、以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的生動體現;勇于擔當教育綜合改革的先行者、實踐者和推廣者,這也是上海數學教育的魅力源泉。
思政教育是持續的,從疫情暴發初期到返校復學,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科學教育、信念教育,始終在開展。每一位老師,都自發地將學科與抗疫結合起來:在鄭州外國語中學,新冠病毒的直徑、醫療物資配送路線、消毒液功效隨時間的變化等摻入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