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5日12:24 來源:映象網
近日,一首《爸爸是我學習的榜樣》火遍全網,這首歌曲的改編者是一名堅守在大山深處的養路工。他叫張超,是一名鐵三代,同爺爺、父親一樣,他的職責是守護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太焦線。201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張超本可以選擇一個輕松的工作,但是爸爸的堅持,讓他走上了又苦又累的養路工崗位。如今,29歲的張超終于理解了爺爺和爸爸的選擇。
有出息不在做大事,而在是否能將小事做到極致。山里的鐵道蜿蜒,橋隧相連,施工和養護難度可想而知。作為一名養路工,必須嚴格執行作業標準,即便是分毫也不能偏差;必須夯實每一枚螺絲釘,即便是千萬枚中的一枚也不能松動;必須堅守每一分鐘,即便是交班前的一秒鐘都不能松懈。這些不僅是養路工,也是每一位鐵路人必須堅守的小事,只有將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線路才能牢固可靠,列車方能馳騁萬里。對于青年鐵路人來說,經驗有限,大事未必做得好,而將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才是經驗累積的開始,力量迸發的源泉,張超如是。
選擇很重要,但堅守更重要。選擇需要智慧和技巧,而堅守需要勇氣和決心。張超的爺爺和爸爸選擇走上養路工崗位可能只在短短一瞬間,但是他們卻在這平凡又艱苦的崗位中堅守了三十年。一個個新舊交替的夜晚,他們獨自度過,一頓頓闔家歡樂的年夜飯,他們對影獨酌。幼時的張超對此并不理解,而在同樣的崗位堅守多年以后的他,卻明白了堅守的意義。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父輩鐵路人如是。
信念需要發揚,家風需要傳承。父輩的鐵路人,徒手扳過道,光腳踏過雪,在機械化幾乎為零的時代,他們靠自己的雙手,鋪設出專屬鐵路的“萬里長城”;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千難萬險也能勇敢克服,這是信念。如今選擇鐵路的大學生,多數都是鐵二代、鐵三代,在信息化時代,他們有很多輕松的選擇,但他們卻選擇肩負更重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最不平凡的事,這是家風。堅守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因為信念,一代一代堅定傳承,因為家風。鐵路精神如是。
張超在歌中唱到“雨落的時候做一把傘,風起的時候做一堵墻,我只是一名鐵路養路工,修好鐵路伴你安全行”。每一位鐵路工人的力量都是一道微光,但無數道微光就可以照亮整片夜空,為無數旅客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仝淑芳)
“就想做一件能夠改變平淡生活的事,闖一闖......”回憶創業初衷,89年的魯山縣瓦屋鎮的山村小伙子雷德華在面對于記者的采訪時說。雷德華認為,家鄉生產生活條件差,能走出大山是父母最大的期望,也是家庭幾代人的夢想。
從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措美縣城向南出發,驅車盤旋在連綿的群山之中。這是通往乃西鄉恰雜村的唯一一條盤山路,當地人稱這條路為“車在云中走,鷹在腳下飛”。路過高高的峭壁和峽谷深處,在懸崖村落里,記者找到了這樣一位老黨員,他曾任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措美縣乃西鄉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