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4日07:41 來源:楚天都市報
原標題:一到睡覺時丈夫就像變了個人,妻子被折磨地不愿與他同床。。。
老人平常嚴肅內斂,可一睡著尖叫唱歌,還動手打人,嚇壞家人、同事。近期經睡眠監測綜合查證才知竟是異態睡眠作怪,醫生提醒:異態睡眠往往是變性型腦病前兆,需盡早干預治療。
66歲的江先生在一個工地當保安,平素身體健康、性格內斂,但30年來他偶爾在睡覺時會性格大變:
無論午休或夜眠,會突然興奮地唱歌、尖叫、手舞足蹈,甚至攻擊身邊人,每次醒來被老伴埋怨時,他又全然不記得。
尤其近五年,這種睡夢中的“癔癥”每月會發作3至5次,“面色蒼白,雙眼恍惚,就像中邪一樣!”
家人都不愿跟他同室而眠,發作后期他的身體似凍住一般,好似“鬼壓床”,僵直數分鐘才緩解,失控下,他曾多次跌倒在床邊苦不堪言。
直到一周前,他在單位午休再次發病,10余分鐘不緩解嚇壞同事而被勸退回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老人這才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醫院睡眠中心尋求診治。
經詳細了解病情、病史,排除了大腦器質性病變后,通過多導睡眠監測檢查,江老被確診為快速眼球運動睡眠行為異常合并睡眠癱瘓。
網絡配圖
接診專家李清主任解釋:
大多數人一個晚上需6~8小時睡眠,其中包含4~5個睡眠周期。而每個睡眠周期包含兩部分,其中一種被稱為快速眼球運動睡眠相,它對于腦部神經的生長和修復是很重要的,人在長期缺少睡眠后首先補足的就是這一部分,在這個階段正常人的腦電波、血壓心率和清醒的時候很像,往往會有清晰的夢境,但是肌肉的張力處于被抑制的狀態,所以便不會出現和夢境相關的動作。
像江先生這樣快速眼球運動睡眠行為異常的患者,往往由于抑制肌肉張力的機制受到損害,就會出現和夢境相關的行為,而且這種行為通常是帶有傷害性的,其睡夢中出現的唱歌、尖叫、手舞足蹈,甚至打人就是典型的夢境扮演行為。
李清主任稱:
好在老人及時查出了病癥,
考慮其癥狀較復雜,拖延時間過長,
目前,
江先生需嚴格對癥接受調節肌肉張力等綜合治療,
才能逐步緩解。
異態睡眠病癥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以致給患者及家屬造成軀體和精神上的雙重負擔,增加意外事故甚至自殘自殺的發生幾率。長期對病癥的不重視也會埋下變性型腦病形成的隱患。
一旦出現睡眠中各種不自主異常行為,都應及時就醫排除異態睡眠,盡早明確診斷積極治療。
責任編輯:閆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