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7日18:03 來源:國資小新
2018年12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發布第三屆“央企楷模”,經推薦遴選,中國航天科技孫澤洲、兵器工業集團鄒汝平、中國華電艾爾肯·買買提、南航集團劉宇輝、中國建材彭壽、中國中鐵王杜娟(女)等6名個人,中國石油亞馬爾項目團隊、中國三峽集團、中國遠洋海運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項目管理團隊、招商局集團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管理團隊等4個集體榮獲第三屆“央企楷模”榮譽稱號。
今天,小新為大家帶來中國三峽集團三峽電廠精益生產管理團隊的故事——
當好大國重器守護者
——三峽電廠精益生產管理團隊
高峽出平湖,百年夢成真,三峽工程的建成和運轉使多少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長江三峽水利資源的夢想變為現實。自籌建以來,三峽電廠瞄準國際一流,2014年和2017年兩度取得當年全球單座水電站發電量之冠。
不負使命精益管理志建國際一流水電廠
籌建伊始,三峽電廠面臨著工作環境艱苦、“工程建設”與“發電生產”任務交叉、時間緊、要求高、無可借鑒模式、缺少大型電站和巨型機組的運行管理經驗等問題,怎么辦?
三峽電廠主動與巴西—巴拉圭伊泰普、美國大古力、加拿大拉格朗德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水電站進行對標。建廠之初,三峽電廠科學地提出“建管結合、無縫交接”理念,以“市場換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原則吸收關鍵核心技術,圓滿完成高強度接機發電任務,最終提前一年全部投產,極大地促進了全國電網互聯。
全電站運行階段,三峽電廠建立健全具有三峽電站特色的精益生產管理制度,并在生產實踐過程不斷傳承創新,形成全面卓越管理體系,為國內外大型水電站提供了可供借鑒和復制的運行管理模式。
牢記囑托守好大國重器彰顯時代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時指出:“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面對黨和人民賦予的“管好三峽工程、發揮樞紐效益”光榮使命,怎么管?
三峽電廠敢于發出“做大國重器的守護者”吶喊,始終將發揮工程效益作為保護長江的堅強保障。
三峽工程試驗性蓄水運行10年以來,累計攔蓄洪水44次,攔蓄量1321億立方米,每年防洪直接效益可達76億元人民幣,凸顯“防洪是工程第一要務”功能;15年間,三峽河段的貨運量增加了10倍,單位運輸成本下降了74%,真正讓長江成為“黃金水道”;截至2018年11月30日,三峽電站累計發出1185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綠色能源;三峽水庫堅持每年開展生態調度試驗促進四大家魚繁殖,累計為下游補水總量達到2320億立方米,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淡水資源庫和生態環境調節器;此外,三峽電廠多次成功應對上海長江口壓咸潮調度等事件,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抓長江大保護”貢獻力量。
自力更生創新驅動引領水電行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三峽工程時點贊:“我們通過三峽工程,培養了一支人才隊伍,掌握了全面的自主創新技術,開發了向家壩、溪洛渡、烏東德、白鶴灘等一個又一個三峽,還要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我為你們感到驕傲,也為中國有這樣的能力感到自豪。”三峽電廠如何走穩走好科學發展、改革創新的大道?
△三峽電廠員工張晨陽檢查調速柜電源運行情況
△三峽電廠員工謝進對電液伺服閥進行校驗
△三峽電廠員工馮宇正在檢查GIS斷路器操作機構儲能運行狀況
三峽電廠在水電行業率先推行以“診斷運行”為重點的精益運行策略,累計安裝了8類共109套用于監測機組運行狀態的在線監測系統,實現水電站運行管理從“事后處理”到“事前預控”的轉變;實施以設備狀態診斷和評估為基礎的“狀態檢修”策略;推行“精準調度”策略,形成了以三峽樞紐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梯級聯合調度模式,每年因實施科學調度可以增發約100億千瓦時電量。
△三峽電廠青年創新工作室的員工正在檢修
三峽電廠連續多年打造巨型水電機組集群的運行管理能力,打造引領水電行業“智”造的創新能力,依托三峽工程,形成了以需求方為主體的聯合創新機制,推動國內水電裝備制造從最初只能生產單機容量30萬千瓦水電機組到生產三峽電廠單機容量70萬千瓦機組,再到向家壩電廠單機容量80萬千瓦機組,再到白鶴灘水電站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機組,帶動中國水電裝備制造運行進入世界水電“無人區”。
———— /END/ ————
推薦閱讀
▼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責任編輯| 黃昭華
執行主編|金冬偉
內容來源丨三峽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