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5日09:51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通訊員朱曉吾
最近筆者在汝南縣老君廟鎮老胡莊村張灣六組采訪時,發現貧困戶王天喜正在家中寫年終總結。
幾張稿紙上,除了合計一年來的生產經營性收入、在家門口打零工收入之外,享受的扶貧政策收入占了一大半,包括糧食直補、種植優質花生獎補、社會捐贈、企業分紅、光伏發電分紅、教育補貼、培訓補貼、低保救助、臨時救助等,就連2019年每人230元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也是政府代繳的,都寫得一清二楚。從王天喜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很知足,對黨的扶貧好政策感到很滿意。
貧困戶王天喜,全家五口人,一個勞動力,9畝耕地。他家的主要致貧原因是疾病。其母親康利秀早年喪夫,患有老年癡呆癥,后來做了腎摘除手術,至今神志不清,無勞動能力。妻子任莉有嚴重的智力障礙,無勞動能力;一雙兒女都才幾歲,正在村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王天喜本人又不能外出打工,全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9畝地和他在家門口打零工來維持,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
2014年,在本人申請的基礎上,通過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報鎮、縣扶貧辦逐級審核,精準識別,王天喜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幾年來,在黨的扶貧政策幫扶下,王天喜家脫貧致富才有了希望。
王天喜在年終總結中寫道:“俺家的幫扶人是縣政府辦公室的一位干部,他平易近人,踏實能干,對工作極端負責。在近幾年幫扶俺的日子里,他隔三差五來俺家,把俺當親人,真心實意為俺排憂解難,千方百計為俺辦實事、做好事。經常幫俺打掃衛生、整治環境、收收種種,啥活都干。讓俺感動的是,每次幫俺干完活后,遇到吃飯時讓他吃碗飯,他總是說啥也不同意。他還幫助俺家量身定制脫貧規劃,扶貧政策該享受的也都享受了,一項不漏。”
貧困戶王天喜的家庭收入逐年增加,2016年,他家的人均純收入就達到2422元;2017年,又翻了一番,人均純收入達到3442元;2018年又實現了新的突破,全家人均純收入達到4399元。
談起新的一年,王天喜信心滿滿,他在年終總結中寫道:“我已向郵儲銀行申請了扶貧貸款,計劃在搞好特色種植的同時,充分發揮本地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爭取早日甩掉貧困帽。”
筆者欣喜地感受到一種變化:昔日“躺在政府懷里等飯吃”的貧困戶,如今也已覺醒,他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努力創造新天地,實現新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