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10:5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操場上,腰系紅綢帶的孩子們排成方隊,隨著音樂歡快舞蹈,綢帶迎著冬日的陽光上下翻飛,映紅了孩子們一張張的笑臉。
這是山東青島嘉峪關學校的學生在課間操期間跳“紅綢舞”。嘉峪關學校是一所六年制公立小學,位于青島市著名的八大關風景區內。“八大關”由8條街道組成,其間坐落著20多個國家建筑風格的200多棟建筑,有“中國最美景區”之稱。從1953年建校至今,嘉峪關學校走出了多位海軍將軍和著名人士,先后獲得“全國綠色學校”“全國雛鷹紅旗大隊”“全國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學校的前身是海軍子弟小學,1964年交由地方政府管理。”退休教師黃維經說,當時的學生大都從農村來,有個別學生比老師年齡還大。因為沒有家長照顧,孩子們吃住都在學校,老師除了教文化知識,還要照顧生活起居,形成了師生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情感氛圍。
1958年全國推廣普通話,當時在學校教低年級語文的宋慧茹老師,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采用掛圖、講故事等形式,形象化地賦予枯燥的拼音字母生動活潑的內容,形成一整套全新的教學方法,得到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高度肯定,宋慧茹被授予全國文化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改革開放40年來,學校教育方式不斷革新,教學手段不斷提升,但‘美善教育’的理念始終沒有改變。”學校校長劉群介紹,最美的教育一定是以人為本、觸動心靈的教育,美的底色是善,學校堅持把“善待自己,綻放精彩;善待他人,互助共贏;善待社會,共建和諧;善待自然,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
1989年冬天,二年級班主任王紅梅的一則期末學生評語在學校引起轟動。“你是老師的小助手,你是同學們的好朋友……”這則評語顛覆了過去刻板空洞的語言模式,以第二人稱與孩子平等對話,拉近師生距離,深受學生歡迎。學校組織老師觀摩討論,出臺新的評語原則,在全校范圍內推行評語改革;1992年,學校評語改革經驗在山東全省推廣。
“嘉峪關學校是全國最早開展活動教學的學校之一。”數學教師李琳說,1995年,學校作為全國4所實驗學校之一,參與中央教科所《活動教學與中小學生素質發展實驗研究》的國家級研究課題。活動教學是把活動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在平等、雙向的師生互動中,創新開展與生活聯系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展思維能力。學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景象:微笑與鼓勵成為教師無處不在的語言,發現與探索成為學生樂此不疲的生活。
近年來,嘉峪關學校構建了“五角楓”課程體系,并作為校本課程全面實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五角楓課程的靈感來自嘉峪關路上的特有樹種五角楓,象征‘責任擔當、人文底蘊、健康生活、科學精神、實踐創新’5大領域,通過‘基礎+拓展+個性’3個層次落實課程目標,將‘學會學習’這一核心素養的養成貫穿始終。”劉群說。
脫胎于海軍子弟小學,嘉峪關學校有著濃濃的海洋氣息。學校設有300多平方米的海洋科普館,既是孩子們上海洋課程的課堂,也是開展科普講座、組織興趣活動的場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幾十名博士會定期來給同學們舉辦講座,普及海洋知識。為了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學校今年還創立了“嘉童學院”,下設海洋學院、軍事學院等9個學院,同學們通過報名、筆試、面試等程序加入學院,每年至少完成兩個研究課題。在離學校不遠的海濱,同學們還有一小片“海洋牧場”,他們在這里放流小魚苗,觀察海洋生態恢復的情況。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也是我們學校的一個亮點。”劉群介紹,“學校除開設傳統文化課程,還組織面人、木版年畫、古法造紙等傳統文化社團,讓孩子們學習用古老的技藝反映身邊的生活;作為全國藝術教育示范學校,學校在藝術教學中也大膽實踐,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比如我們借鑒吸收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膠州秧歌’的藝術元素,創編‘紅綢舞’,讓孩子們在鍛煉健身的同時,體會中華傳統藝術之美。”
“八大關的風景之美、人文之美令人沉醉,我們不能辜負這份自然和城市的饋贈,要悅納、珍惜、善待每一個孩子,在最美的景區辦最美的教育。”劉群說。
《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22日 06版)
[責任編輯:孫宗鶴]
2020年5月13日20時40分,滿載著1300名嘉峪關至蘭州新區學生專列緩緩駛進蘭州新區火車站。據了解,此次專列為甘肅省內首列學生返校復學專列,蘭州新區城鄉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協調蘭州鐵路局集團公司,實行公鐵聯運,對1300名學生進行點對點無縫接駁,讓學生們順利返校復學。
5月的第一次國內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選擇山西。在西安察看古城墻保護狀況,在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在嘉峪關察看關城并聽取長城保護情況介紹……
4月18日上午,D8882次“環西部火車游·隴上江南”旅游專列從蘭州火車站出發,開往素有“隴上江南”美譽的甘肅省隴南市。這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的首趟甘肅省內游旅游專列。
甘肅嘉峪關新城草湖國家濕地公園引來了近20只白天鵝棲息越冬。嘉峪關是我國遷徙鳥類南遷北移的重要交匯點,在全世界8條候鳥遷徙通道中,有2條過境嘉峪關。除了這20多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外,白鷺、斑頭雁、灰雁、綠頭鴨等珍稀野生水鳥也附近出沒,并且數量逐年增多。
嘉峪關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但無論何時,“艱苦奮斗”都是我們城市光榮的傳統,“開拓創新”都是我們城市發展的根基,“開放包容”都是我們城市自有的天性,“敢為人先”都是我們城市不屈的斗志,這就是嘉峪關的精神所在,永遠不能忘記。
【學習進行時】深入甘肅考察調研、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出席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開幕式……初秋八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活動格局宏大,影響深遠。
“8月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今日上午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舉辦,103位好人光榮上榜。活動中,嘉峪關市的部分愛心企業和單位向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進行現場愛心捐贈,用來幫扶部分中國好人家庭以及資助“嘉峪關市閆桂珍公益教育愛心助學基金會”。
20日中午,臨近13時,習近平總書記結束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的考察,車隊駛進高臺縣的人民路。總書記臨時停車,下車走向人群,數千群眾圍攏過來,握手、揮手,短短幾分鐘,人民路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20日中午,臨近13時,習近平總書記結束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的考察,車隊駛進高臺縣的人民路。總書記臨時停車,下車走向人群,數千群眾圍攏過來,握手、揮手,短短幾分鐘,人民路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學習進行時】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考察途中,習近平一再強調弘揚和傳承歷史文化、民族精神,不斷堅定文化自信,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特殊年份,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20日傍晚,習近平來到山丹馬場,察看草場和馬群放養情況,聽取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