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15:17 來源:光明日報
冬日的豫西深山區寒風呼嘯,盧氏縣徐家灣鄉中學九年級一班的教室里氣氛熱烈。楊羨偉老師把學生的作業放在電子黑板下角的實物展臺平臺上,屏幕上放大顯現出作業的彩色畫面,孩子們圍繞作業中的問題熱烈討論。
據介紹,這種全國最先進的教學交互智能平板已在盧氏縣所有學校課堂安裝應用。驅車在盧氏縣的大山深處,最好的建筑是學校,最美的環境在校園。11月10日,在鄭州市召開的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檢查反饋會上傳來好消息,盧氏縣順利通過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評估認定。
盧氏縣是河南省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區縣和革命老區縣,素有“河南小西藏”之稱。作為我國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縣,該縣貧困發生率位列河南省4個深度貧困縣之首,貧困之殤,教育尤甚。全縣291所義務教育學校中,只有一名教師的“一人一校”深山教學點就有109個。縣委書記王清華說:“義務教育均衡創建勢在必行、志在必得”。
盧氏縣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成為主戰場之一。2016年以來,該縣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項目”資金,同時申報、爭取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多方籌集資金10.39億元,新建中小學校20所、改擴建27所。面對深山區現實,在選址上,盧氏縣最好的位置給學校,最大的平地給學校;設計上,最高的標準是學校;在教育項目用地上,該縣積極對接國土部門扶貧新政策,新增教育用地647.42畝。“小雨不停,大雨搭棚,夜里掌燈,晝夜施工。”兩年來,新建學校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餐廳樓107棟,總建筑面積21.5萬平方米;新建標準化運動場24個,總面積25.65萬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三五”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任務,農村教學點減少1/3以上,全面消除了大班額。同時籌集資金5000余萬元,購置教學交互智能平板1050臺,新建云桌面計算機教室65個、多功能教室35個,按照省一級標準完成中小學體音美器材、理化生科學實驗儀器、勞動技術教室設備配備。
盧氏縣積極探索山區教育均衡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機制,對教育事業做到“五個納入”,即,納入全縣發展規劃、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考核、納入縣人大政協檢查評議及視察調研工作重點、納入“十項民生工程”、教育經費納入專戶管理,確保教育事業優先發展。依法確保教育投入“三個增長”,特別是2017年生均義務教育經費同比超過110%。
該縣不斷完善鄉村教師待遇政策,教師晉級晉升、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向農村一線教師明顯傾斜。2015年到2017年,共發放農村教師生活補助1363.9萬元。對在農村工作滿30年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開展“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吸引優秀教師扎根鄉村。
為了確保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少年、貧困生全部能在公辦學校就讀。該縣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寄宿生生活補助費每年投入達500萬元以上。自2012年起,嚴格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僅今年上半年,就投入資金1068.2萬元。3年來,共資助貧困中小學生27763人,確保精準幫扶,不讓一位學生因貧困失學。
全面信息化賦予山區教育均衡發展新特色。為了破解山高溝深、學校分散形成的教學教育交流難題,盧氏縣教體局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累計投入上億元資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建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引進了滬江CCtalk直播平臺,實現了包括教學點在內的網絡課程資源全覆蓋,與北京、上海等地最好的中小學校實現在線同步課堂。全縣還創新實施“智慧學校”“專遞課堂”“創客教育”項目,啟動學校數字化實驗室、創客實驗室等特色功能室創建。
2017年,盧氏縣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互聯網+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試點縣。今年9月,盧氏縣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典型示范案例。該縣還十分重視課堂教學、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三大板塊”有機融合,使本土文化通過課堂教育得以傳承和弘揚,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讓綠色德育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找到生長的土壤》,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案例。國務院參事湯敏在迪拜召開的全球教育論壇上推介了盧氏教育信息化建設經驗。(本報記者 崔志堅 本報通訊員 張海軍)